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比較了1995年至2000年,香港人在鬼月的死亡總數(超過18萬例),及四種常見死因(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肺炎)的死亡人數,再以每年農曆七月前連續兩周的死亡人數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男性死亡人數沒差異,但女性死亡人數顯著減少(引自2012年4月《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期刊論文 )。
鬼節信仰也影響醫院的手術安排。依據許多華人認為「在鬼月進行手術很不吉利」的文化信仰,台北醫學大學分析了1997年至2003年期間,共175萬筆分娩案例,發現剖腹產率在鬼月期間明顯低於其他月份,農曆六月則顯示分娩增加,而且幾乎全是剖腹產。這意味着,許多女性為避免在七月進行剖腹產,而選擇提前進行手術,其中有許多是醫學上不必要的剖腹產(引自2006年6月《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期刊論文)。
這表明,由於對鬼的恐懼,許多人因此避開了某些高風險活動,間接挽救了生命(詳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2019年1月發布的報告《迷信對健康的影響:來自台灣鬼節的證據》「The Effect of Superstition on Health: Evidence from the Taiwanese Ghost Month」 )。研究還計算出每年「託鬼月之福」間接被挽救的性命,高達3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