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請記住,莫把修“真”作為了縱“欲”的藉口 [列印本頁]

作者: 大頭寶珠    時間: 6 天前     標題: 請記住,莫把修“真”作為了縱“欲”的藉口

請記住,莫把修“真”作為了縱“欲”的藉口


道教的核心要義是什麼,道祖在《道德經》中給出了簡單又準確的回答,曰“道法自然”。很多人在解釋“自然”的時候,給出了自我本然、符合自我之道的解讀。這本是字面的原義,是說每個人的身中都含有道性,我們只有在言行上符合自己本心的真性,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話雖正確,奈何不同層次的人理解有不同。在具體學修過程中,有的人謹遵歷代祖師教誨,一點點去磨心性上的不足,從而證得圓通本性;也有的人恰恰相反,在日常言行中一味地順著自己的性子,對自身的欲求毫不遏制,卻仍以祖師所言之“真”來做掩飾。殊不知,這種放縱欲望的行為並不叫真,而是誤把假當成了真來修,最後只能輪回輾轉,不得留停。

要說真精神,其實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講,即什麼是真,真的精神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其實,是對本質和跡象的思考。關於什麼是真的問題,或許並不能簡單地從上文對“道法自然”這一章句的闡述中來理解。雖然祖師說真,是要外在的行為和內外的本性相一致,是為真一不二。但此時,也只不過是做到了淺層次的真,或者曰“不假”。一個人想什麼事情,說什麼話,都是他內心真實且直接的表達,如此,我們也只能說他是一個真實的人。但這個真,還遠遠不是道教修行上說的真。因為我內心所產生的想法,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可能就會變成是一種放縱的欲望。由此一來,我們口口聲聲稱之為真的東西,也只不過是讓自己得到了追求欲望、享受欲望的一時快樂。此時,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樣的“真”和普羅大眾的營營追求又有什麼不同呢?因而,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到,修行中的“真”不應該簡單地理解成為符合自己的想法,而更應該是讓自己的起心動念符合於道。這是以道佐人和以人禦道的區別。

在這裡,還需要先明確另外一個思考題,即雖然說人人都含有道性,但我們往往並不能因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去主宰自身的道,不要給自己的道附加你自以為是的念頭,比如認為:對自己的放縱只要保證不傷害他人和社會為前提就是符合道等等的想法。這是以後天的文明來逆反先天的自然,著實與道相悖了。此處,誠然不需要去辯論後天的文明是不是符合大道的運行規則,而是單純從修行上來說,我們是要去探究先天大道的本源的。

更直白一點說,就是要去明白萬事萬物運行的基本規律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運作的,如何表現的。明白了這一內在邏輯,也才能夠明白大道運化我們的人生與社會時,所體現出來的形式是什麼樣子的。很顯然,這一本質上的因果關係,歷代祖師早在經典中寫得明明白白,並且告訴給我們說,只有息心去欲,才能以洞明的心性去合道。當一個人向外求的欲求越來越少的時候,他才能更進一步地去內觀自身。不論是觀心、觀性還是觀空,當把外在的欲求變成了內在的思考,我們這才真正踏上了修行這條路。

莫要輕易言說“生活就是修行”這樣的道理。這是因為,你若以有道的角色反觀生活,才會從生活中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上發現道的運行規則,從而為自己的修行提供借鑒意義;但你若尚且只是生活中的一員,還在被滾滾紅塵裹挾著前進,此時甚至連自己的生活還不能有所保證,又如何去從生活中提煉出更高的修行的道理呢?須知道,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人(包括著你我這樣的凡人),只不過是在用盡全力不讓自己受到欲求的傷害而已。我們當下稱之為的“修行”,仍是在和欲求做鬥爭。孰勝孰敗,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待到真正發覺到一切心皆是一切念、一切念皆為一切欲的時候,再去思考一下生活中的“真”是什麼,或許才能夠明白,道教所說的“真”,不過是在讓我們明白因果並且不負因果。相反,倘若你口口說著因果,卻又陷於因果(並且大多人是在因果之中而不自知),這恐怕只是掉入了一片假像中,假作真時真亦假罷了。

真,不是一種自詡,而是與天地萬物相合的理。修真,更不是縱欲的藉口,恰恰是把戒定自身的欲望作為合真的第一步階梯。如果連這第一步都不想走,甚至還要去反駁它的正確性,那與天地大道相合的“真”最後也只能變成庸人口中的天方夜譚了。

(道音文化)


附件: 94.jpg (6 天前, 55.14 KB) / 下載次數 8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U1ODkxMjB8ODdiODVlODV8MTcyOTE4NjYwM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