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皈依三寶:入道之起點 [列印本頁]

作者: 發表回覆    時間: 2024-10-23 01:36:14     標題: 皈依三寶:入道之起點

皈依三寶:入道之起點

信仰道教者,無論是出家(指道教全真派教徒)或入道(指道教正一派教徒),還是居家(指道教居士),其入教都必須皈依三寶。這就是說,“皈依三寶”是信仰道教的人進入教門的第一步。因此,道教宮觀或道教協會為道教居士(即道教居家修道之士)所發的證件名曰“皈依證”(或“居士證”)。

道教徒所皈依 的“三寶”,是指皈依道、經、師三寶,全稱是皈依太上無極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經、皈依玄中大法師。皈依道教“三寶”了,也就等於皈依道教了。因此可以說,皈依三寶,為入道之起點。下面我們就簡要談談道教徒所皈依的“三寶”。


01三寶之由來

在談皈依道、經、師“三寶”之前,首先必須要弄清——“道”在何處?經誥從何起始?授經者是誰?

據《雲笈七簽》卷三《道教所起》記載:至尊之“道”在“三元”之天,經誥即起自“三元”。“三元”者,指混洞太無元、赤混太無元、冥寂玄通元。“三元”之天中有“三寶君”。“三寶君”,即混洞太無元中所化生的天寶君、赤混太無元中所化生的靈寶君、冥寂玄通元中所化生的神寶君。“三寶君”分治“三清境”,三清境即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三清境”又名“三天”,即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天寶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其氣始青”;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餘天,“其氣元黃”;神寶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其氣玄白”。原來,至尊之“道”者,乃指無上之“三寶君”也。

“三寶君”、“三清”在道教經書中即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寶君”各為經教之祖師,各把天上之道經秘籙傳授給世人。“三寶君”傳“三洞”真經,“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據《雲笈七簽》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記載:天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玄教主;神寶經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因此,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經。第一洞真為大乘,第二洞玄為中乘,第三洞神為小乘。

道教將其經教皆托於“三寶君”之說教,道、經、師皆集中於“三寶君”。這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三寶君”,也就不可能有後世道教的產生。從本質上講,道教宗元於“三寶君”,因此道教奉“三寶君”(亦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為(三清)道祖。

02皈依三寶之意義

關於皈依(道、經、師)三寶的意義,早有祖師言之。如清代被譽為道教全真龍門派“中興之祖”的王常月祖師于《龍門心法》第一講《皈依三寶》中說:“三寶者,道經師也。道本虛空,無形無名,非經不可以明道。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寶,必致輪回邪道,顛倒沉迷。凡修真學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須作難得遭逢之想。……此三皈依,乃昔之聖賢渡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門。成仙成道,成聖成賢,莫不從此三皈依起首。”

(一)道寶。“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待天尊,永脫輪回。”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身”皈依於“太上無極大道”。

《清靜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常養萬物。”道之造化,自然而然;道之力量,無窮無盡;道之至尊,生成一切。……這就告訴我們,道教所信仰的“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宇宙的本體。作為宇宙本原和本體的“道”,用太上老子《道德經》中的話說,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道”,(雖然)可以用語言來表述,(但)不是那永恆存在的“道”的真實本身;“道”的名字,(雖然)也可以勉強地用文辭來命名,(但)不是那永恆存在的“道”的本來名字。因為這個“道”,她無形無象、無聲無色,令人無法感知。

“道”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後,她仍然存在,因為她蘊含於萬物之中,她是宇宙萬物存在、運動和變化的依據。天得到“道”之後,便會清明;地得到“道”之後,便會安寧;神明得到“道”之後,便會靈異神通;溝穀得到“道”之後,便會充盈;萬物得到“道”之後,便會生存。反之,天如若沒有得到“道”而清明,恐怕就要開裂;地如若沒有得到“道”而安寧,恐怕就要陷塌;神明如若沒有得到“道”而靈異神通,恐怕就要失去神的功能;溝穀如若沒有得到“道”而盈滿,恐怕就要枯竭;萬物如若沒有得到“道”而生存,恐怕就要滅絕。由此可見,宇宙萬物不能離開“道”。蓋合“道”則存,離“道”則亡。

就人而言,人之生有涯,人之形有壞,人之力有限,所以人如果將其“身”皈依於“道”,以身合“道”,則可生道合一。如此,則法身飛升或精神升玄,進入神仙之境。至於人如何才能“生道合一”而“成仙”,這就要求人“修道”。此“道”,乃“長生久視之道”也。因一言難盡,暫且不談。

上面所言皈依“道寶”之意義,多麼重要。“若非大道,何以生成”。因此,信仰道教者,“首當皈依道寶”。為時刻不忘道寶,道教要求教徒每日持誦《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該經中之《三皈依》詞曰:“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回”。詞中要求教徒“常侍天尊”,這與皈依“道寶”有何關係呢?這是因為天尊乃“道”的化生之故也。質言之,皈依“道”寶之體現,實為皈依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蓋三清道祖為無上大道之化身。其“三號雖殊,本同一也”。此“一”即“道”也。總之,皈依三清道祖,也就是皈依“道”也。

(二)經寶。由於“非經不可以明道”,亦即“道”無“經”不傳,因此信仰道教者在皈依道寶之後,還應皈依經寶。道書上講:“若非經寶,何以通神,是以次當皈依經寶”。

《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之《三皈依》詞中曰:“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當。” 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神”皈依於“三十六部尊經”。

道教認為,人得到色身,神必不清靜,因識之過。而人之主宰有兩個神,一為“識神”,專於外,色聲香味觸法,藉以成生命快速輪回的;一為“元神”,合於天地、同於造化,如如是是,不被過去、現在、未來所影響,是自然造化賦予萬物本真之性。返回此性,人便可成仙成真、成聖成賢,自由自在。可是人的識神好識,什麼經過它都得變色。識神本性好動,游離於外,耗人之精氣,破人之元陽,擾亂元神守一之性。識神一動,元神即出,人之七情六欲皆識神所為。養生家葛洪云“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陰陽平衡,動靜協調,則識神就乖乖聽從元神之調令,自然神定身自在。識神所動,破元神守一之性,便出現驚魂、邪欲、惡夢、膽怯,等等。識神喜動如猿如猴,以“三十六部尊經”訓識神,鎮其欲,明其理,讓心猿意馬按“三十六部尊經”之航向運轉。若人之識神過度,元氣大傷,自然人之身便出現瘋、癲、癡、呆等精神病態。因此,道教徒當常以祖師經典訓誡來約束識神。

道教以“三十六部尊經”總括一切,清靜安定識神之好動。久而久之,其識神自然從於元神,聽命差遣,最終合於元神,同于大道,即得神通莫測。正因為“經”能訓導識神,所以稱之為“經寶”也。為時刻不忘經寶,道教要求每日持誦《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並要求教徒“生生世世,得聞正當”。

(三)師寶。由於“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簡言之即“經”無“師”不明,因此信仰道教者在皈依道寶、經寶之後,還應皈依師寶。道書上講:“若非師寶,何以度人,是以終當皈依師寶”。據道書記載:元始天尊在開劫出法之時,玄中大法師和天真皇人將由雲氣自然形成的天文真經整理並寫為正文,至此方始立教,後來道教便以此祖師之聖號,泛指一切可為人師的十方聖眾教導之師。

《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之《三皈依》詞中曰:“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命”皈依于“玄中大法師”。

道教認為:眾生因緣和合為之命,即今世吉凶禍福皆成定數;同時有一個不定之數,那就是人的自主選擇和所為。倘若人能夠選擇有道之師,運用造化玄妙之力,那定命也能夠改變。此即“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而“長生久視之道”的修煉之法,雖有經傳,但無師“解惑”而不能明。因此,道教要求信仰者皈依于“玄中大法師”(實際上即在世修道之師),受大道庇護,隨師學道修行。並要求修道之人當常求師問道,求師要恭敬謙虛,問道要誠心誠意。王常月祖師于《龍門心法》第一講《皈依三寶》中特別強調了皈依“師寶”的重要性,他說:“若能皈依師寶,由經寶可聞于不聞之中。”如此,“則道寶可見於不見之際”。他還認為“昔日之不可見不可聞者,一旦豁然貫通,皆由皈依師寶之力也”。


眾所周知,道教在命功丹道傳授上十分慎重。認為:得其人不傳,要背過;不得其人而傳,要遭天譴。正因為不敢亂傳,又不能不傳,所以才著諸“丹經”,讓人自去參悟。又因為其中許多訣竅只可意會神解,難以言傳身教,所以修煉內丹,一要有緣份,二要有悟性,三要有功夫。修煉內丹,小則可以祛病健身,延年益壽;大則可以得道成仙,與“道”合一。

歷代得道之士之經驗證明,性靠自悟,命賴師傳。如果修行之人“學最上乘,不落邪見”,而後又經過勤修苦煉,則自有福果相證矣。

來源:道站




附件: 96-1.jpg (2024-10-23 01:35:51, 81.92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U2NDgwOTN8Y2U5NGU0YTh8MTczNjIxODAyNXwwfDA%3D

附件: 96-2.jpg (2024-10-23 01:35:52, 143.63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U2NDgwOTV8OTZlNzBhZmR8MTczNjIxODAyNX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