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白話佛法》讀《心經》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列印本頁]
作者:
红花
時間:
2024-12-14 02:34:30
標題:
《白話佛法》讀《心經》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本文最後由 红花 於 2024-12-15 15:10 編輯
(一)
師父的《白話佛法》,師父在裡麵講解的含義非常非常的深奧。實際上就跟我們理解《心經》和《大悲咒》一樣,還有其它很多的經文。
要去講經文的人這個人必須是菩薩。
很多大法師他們可能前世就是菩薩再來,所以他們能講。
但不是所有的法師都能講經文的,如果講錯了會造口業。
師父給大家講經是結合於人間的白話佛法,所以經常會講到《心經》裡的東西。師父主要是讓你們能夠融會貫通,讓你們能夠明白《心經》。師父用《心經》裡的幾句話就能把宇宙的真理講給你們聽。舉個簡單例子:《心經》裡麵你們都唸到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師父喜歡用比喻來跟你們講,比如“空即是色”。如果這個東西是空洞的東西,但是它有沒有啊?它有,比如細菌。你説我們人是空的,我們死了之後是空的吧,那麼我們活着的時候不是人嗎?
師父跟大家比喻:一個木魚,一個木頭,它是空的吧,但是它敲出來“砰砰”有聲音,它是有聲音的。是空的嗎?空的。爲什麼能敲出聲音啊?因爲它有物體的存在,那就好比“空即是色”。
(二)
同樣講起來,
什麼是“色即是空”?
你想想看,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拿我剛舉的例子:木頭是空的,聽到聲音好像是實實在在。但是反過來講,我用一個木頭來代表“色”,就是這個世界上有生物體。這個“色”是個木頭,它是實心的,是不是木頭啊?敲得出聲音嗎?它敲不出聲音的。所以講給你們聽:
你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耳朵所聽到的一切,表麵上好像是聽到看到了,但實際上是空的。
其實這裡麵有個意境問題。
什麼是意境?
意境就是你意唸當中的境界。意境高的人他能看得遠,看得遠的人才能知道自己今後將來能做什麼。
“色即是空”
可以解釋你今天從小生出來你就能明白,“我以後總有一天要死的。我在人間這麼點時間應該做些什麼?”那麼這個人實際上就是看到了“色即是空”了。那麼反過來“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這個事情看破。看破紅塵了不是看空了嗎?我已經想開了、想明白了,我對這個世界無所求了,沒有什麼可以想象的東西了,我不想再怎麼樣了。實際上還是有一個物存在的。
舉個簡單例子:你認爲這個婚姻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你有孩子,你還有這個家啊。“空”不就是“色”嗎?“色”是什麼?就是有這麼一個循環體在那裡。
比如你們吵架的時候想對方最好死掉,如果真的對方一躺下來你一定不捨得;你恨的時候你可以説“我恨死他了”,但是一旦對方真的出事的話你心中又罣礙了、又放不下了……你想想看,這個“空”不是“色”又來了嗎?所以
人跟人的感情不要隨便去超越——這是師父給你們講的。如果超越了一定的感情之後,實際上就給你帶來了罣礙。如果你隻是佛性上麵的,比如在佛法上麵的愛,你們沒有超越的話就牽動不了你這顆心;如果一旦超越了,你帶有私人的感情在裡麵了,那麼對方一旦出什麼事情了,對不起,你這個就“空即是色"了。
是很不容易理解的。
(三)
一個人看世界要懂得“受、想、行、識”。
受想行識是什麼意思?
就是你感受到的、你想到的、你行爲上的、你意識上擁有的。
所有的受想行識皆不異空,是什麼意思?
就是所有的受想行識全部都是空的。也就是説你想也是想出真的東西來,你感受也是真的東西,你所擁有的東西是真的東西,但是是暫時性的擁有,因爲你是五蘊假合之身(你的五蘊皆空)。
因爲是你想出來的東西,你人本身就是空的,所以想出來的也是空的,這叫空想。聽不懂啊?你人都沒有了,你想出來的不是空想嗎?你人都沒有了,你思維出來的不就是空思嗎?因爲這本身就是沒有的東西。
“五蘊皆空”實際上叫“非想非非想,非想非無想”。
什麼意思?
我沒有去想——非無想,但是並不代表我沒有去想。
這都是哲學啊,哲理啊。我又要舉例子給你們聽了:比如一般開 party(聚會),很多菜已經放好了,當你肚子餓的時候,人家都還沒吃,這時你很想吃對不對?但是我不去想。因爲大家都沒有吃,我不可能一個人先吃的。這叫“非想”。而“非無想”就是説並不是説我沒有想過要去吃啊,我想過了,但是我沒有去想啊。你到底想了沒想啊?想過了,但是我後來又沒想,等於沒想。佛法的理論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可以講得明的,都是哲學,非常深奧。你必須對人生的哲理有一定高度的認識,你才能聽得懂佛法。不是誰都能聽得懂佛法。以前師父給你們講得不深,因爲你們以前都沒有接觸過佛法。
我們有時候去想了,好像又沒想一樣。
比如你們有時候吵架,對方罵你一句話你在心裡會反罵他一句。但是你想了嗎?
你想了,可是你沒罵出來,又不去想了,叫“非無想”。而實際上你心裡已經罵還他了,你已經過去了,你已經舒服了,你就不要嘴巴裡再出來。不可以嗎?你爲什麼非要罵出來呢?有的人心裡罵過就算了。一般境界比較高的,比如你要是對他有什麼不好,他嘴巴裡“沒關繫,沒關繫”,但心裡説不定在罵你呢,但是他嘴巴裡永遠不會罵出來。
人家這就是叫
守口,把自己的嘴巴守得很緊的。這也是一種修爲。
如果這個人憋不住就叫沒修爲,嘴巴裡一定要講出來,那這個人就是檔次很低的人。你有本事心裡想了不要講出來。
你不講出來的東西,實際上是
“無想是非想”。
我是想過了嗎?我想過了,但是我沒講出來等於沒想,你這個事情就能過去啊。你嘴巴裡出來的話,人常説“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
你有修養以後對於誰不好在你心裡想想就好了,
“這個女孩子怎麼這樣?”你笑一笑不要講話可以嗎?
等到你意唸一過,是“非無想”。實際上你並不是沒有想過,但是“是非想”——我沒有去想啊,沒有講出來就是沒想啊,
我沒有行爲、我沒有舉動啊。這就是做人啊。
(四)
如果把學佛真正用到做人上,這個人一定做得好,這個人佛一定學得好。如果這個人做得不好,他學佛一定學不好。
這就是爲什麼讓你們每一個人都規規矩矩、老老實實。
隻有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人才學得好佛。在這裡油腔滑調、不好好做人的人能學得好佛的嗎?因爲很多人在唸頭裡麵想過一句話之後,人家再問他,“我講過嗎?”好像有,好像講過了,又好像沒講過。實際上就是講過了。但是他想過了之後他又沒講出來,好像有,又好像沒有過,讓你是想非非想。
比如老公在家裡罵你,你心裡就想:“這個老頭子怎麼毛病又來了?靈性上身了?”你想過之後你講了嗎?你心裡講過,但沒講出來,不就是“是想非非想”?
你們要記住:要平等,要無分別心。
什麼叫平等?什麼叫無分別心?
無分別心
就是把人家都看成平等的。師父現在把你們坐在下麵的人都看成是平等的——你們的年紀都是一樣的,你們的性別都是一樣的,你們的品格都是一樣的。這個就叫平等心。
菩薩在救人的時候是先把你們全看成平等的。
但是在具體操作當中如果你們做錯了很多事情,你們求了菩薩之後還要做壞事,那對不起,這個平等心是你自己打破的,而不是菩薩打破的。菩薩要救人的時候都是平等的。
舉個簡單例子:師父今天救你們,把你們都看成平等的,都是好人。但是如果你們不尊重師父,不好好修行的話,實際上你們就是在打破平等心,你們就是在損害菩薩所講的平等心。
所以要沒有分別心才能達到有平等心。
也就是説,我今天看到女的男的我都是一樣的;我今天看到老的少的我都是一樣。因爲你們都是佛心,都是菩薩,“我沒有什麼想法”,這樣才是無分別心。
怎麼樣來克服自己的分別心呢?
就是要感覺人人平等。你要覺得今天在座的所有的人都是一樣,人人平等。
源於
《白話佛法》第五冊30.讀《心經》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附件:
mmexport1734246268758.jpg
(2024-12-15 15:10:22, 194.29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YxMDkzOTV8NTQzMzdiMjV8MTczNzIwOTQyM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