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佛陀以四種不同的馬,來比喻眾生學佛的根機⋯⋯ [列印本頁]

作者: 為了一口餓    時間: 2025-1-20 01:31:42     標題: 佛陀以四種不同的馬,來比喻眾生學佛的根機⋯⋯

佛陀以四種不同的馬,來比喻眾生學佛的根機⋯⋯

佛陀說法時,常以不同的譬喻,啟發根機(對佛法的接受、實踐能力)不同的眾生。在《雜阿含經》中,佛陀便以四種馬來比喻眾生的根機,以及如何把握修行的時機。

經中記述,佛陀曾經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說法,有一天他告訴弟子:「世間有四種良馬:第一種馬,當我們駕馭、拉乘牠時,牠只要看到鞭影,便會敏捷地觀察形勢,知道要快或慢、是左或右,能夠觀察地形、體會馭馬者的指揮。比丘!這是世間第一良馬。

「第二種馬,雖然不能敏銳地觀察鞭影,但如果鞭子觸及牠的毛皮,牠就立即覺察駕御者的想法,知道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這是世間第二種馬。

「第三種馬,牠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會因為毛髮被鞭子觸及,就覺察到駕御者的想法。只有當鞭杖觸及牠的膚肉時,牠才能覺察駕御者的心意,知道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這是世間第三良馬。」

「第四種馬,無法像前三種馬那樣覺察駕御者的心念,當牠的皮膚甚至骨肉受傷時,才會有所驚覺;馭馬者必須一路牽著馬車行走,牠才能覺察駕者的心念,知道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這是世間第四種馬。」

佛陀續說,人世間也有四種賢者:

「是哪四種呢? 第一種是:當他聽說有人生病、困苦、死亡,便會心生恐怖,開始依正法思惟,繼而精進用功。他們猶如第一種馬,一看到影子就立即調整方向。

「第二種人,無法只聽聞『有人困苦、死亡』便有所啟蒙。他們須親眼看見眾生受老、病、死苦之,才能心生畏懼,思惟正法,繼而精進修行。他們如同第二種馬,當有鞭子觸及毛髮,才會調伏。

「第三種人,不會因為聽聞或親眼看見眾生的苦,便生起懼畏心,而精進修行。他們要看見身邊的親友承受老、病、死之苦,才會心生恐怖,依正法思惟,繼而開始修行。他們就像第三種馬,要有鞭杖稍為打到膚肉,才會生起覺知,精進修行。

「第四種人,對於他人的老、病、死苦視而不見。當他們自己受到老、病之苦,面對死亡的恐懼時,才會有所覺察,開始依正法思惟 ,精進用功。他們如同第四種良馬,在受到侵肌的苦楚之後,才會調伏。」

比丘聽後都攝心正念,立願要成為第一或第二種人,不願等到世事的「嚴厲鞭策」來臨時才精進修持。

佛陀以四種良馬比喻眾生的根機:利根者只要聽到他人受苦之事,便會有所領悟,繼而努力修持。相反,也有人對社會上的苦難聽而不聞,即使面對生活中無常的示現,也會錯過修行的時機。

佛陀所說的四種人,從表面上來看,根性似乎有高有低,但佛性上卻無分高低差別。因此,我們固然不應自認是第一種馬而沾沾自喜;也不必因為自認是第四種馬而傷心失望。

如何把握修行的時機、增加精進修持的動力呢?印順導師開示,苦難可以警醒我們對於修行的道心──肯定了世間的苦難,才會引發「出離心」—,從而趣向佛道。世間一切都在生滅,生死,成壞的過程中;這一切行,都是無常、不永久的,一切喜樂,如財富,尊榮,健康,聰明⋯⋯雖然讓我們感到了滿足,但到了變化的時候,苦就跟著來了(佛稱之為壞苦)。

他認為,有了這樣的認識,就像自己處身在火宅當中,急於要逃出火宅一樣,並得以從學習中引發、培養出堅強的志願:

「這種厭離心生起來,成為堅定的志願,就會『向於解脫』生死的大『道』,走上了脫生死的境地。沒有這種出離心,一切修行,一切功德,都只是世間法。有了出離心,那一切功德,就被出離心所攝導,成為解脫生死的因素。」

隨著時間流轉、身體功能的衰退、世界的離別和苦難等,在在都提醒我們要好好把握時間,讓生命過得更圓滿。

來源:佛門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