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巧用木屑竹頭陶淵明曾祖的傳奇故事 [列印本頁]

作者: 不曬月亮的魚    時間: 2025-3-25 08:57:00     標題: 巧用木屑竹頭陶淵明曾祖的傳奇故事


陶侃崇儉、廉潔,品行高尚,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江州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省都昌縣)人,晉朝名將,東晉著名田園詩人、文學家陶淵明曾祖。

陶侃少時父喪家貧,全靠母親湛氏紡織為生。他後來官至太尉,掌握重兵,都督八州軍事並任荊江兩州刺史。治下荊州太平安定,路不拾遺,深受人民愛戴。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今江西省九江市西)。

陶侃個性樸實簡約,愛物惜物,不浪費物質,不輕易丟棄東西,還變廢為寶。根據《晉書陶侃傳》記述:有一天,陶侃微服出巡,見一人手持一把沒有成熟的稻穗,便問他為何如此,
路人回答:「路過稻田,覺得無聊,就順手折下稻穗把玩。」陶侃怒斥:「你不知種田的辛苦,竟是隨意破壞的莊稼!」施以鞭此人。從此,百姓勤於耕作,家家戶戶豐衣足食。

《世說新語政事第三》就記載了陶侃將廢棄的木屑和竹頭收藏起來,變廢為寶的故事:陶侃的個性節儉又嚴格,辦事勤勉。當他擔任荊州刺史時,
命令監造船隻的官員將鋸木屑全部收集起來,不限多少,大家都不理解這樣做的用意。

後來正月初一朝廷君臣聚會時,正好遇到積雪初融,廳堂前台階上的雪融化後,地上仍然潮濕。陶侃於是命人全部用鋸木屑鋪上,一點都不妨礙走路。

官府用毛竹時,陶侃總是叫人把毛竹頭收集起來,堆積如山。後來宣武侯桓溫討伐蜀國需要造船,陶侃就將這些竹頭做成造船所需的竹釘。這就是成語「竹頭木屑」的典故,比喻細微而有用的事物。

明朝《朱子家訓》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意即一碗粥飯,當想來之不易;半根絲線,常記織得艱難。提醒人們衣食來自不易,注意節約,愛惜物品。

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良母,與孟母、歐母、岳母被尊稱為「四大賢母」。陶侃崇儉、廉潔的品行離不開母親的教導。

《晉書列女傳》記載:陶侃年輕時當過潯陽縣衙小吏,曾掌管魚市交易。有一次他派人送給母親一條醃魚。湛氏退還醃魚,
並且寫了封信責備陶侃說:“你身為官吏,假公濟私把魚拿來送給我,非但不能讓我高興,反而更增加我的困擾。”

以孝聞名,被舉為孝廉的範逵曾感嘆的說:「非此母不生此子!」陶侃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阿波羅新聞網)


附件: 20220112003449585.jpg (2025-3-25 08:56:13, 64.44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wNTMzMTJ8MDJmNWM2MzJ8MTc1Mzc4NjMxMX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