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憂鬱烏托邦-顧世勇 [列印本頁]

作者: 我是分身    時間: 2025-3-26 00:27:16     標題: 憂鬱烏托邦-顧世勇

憂鬱烏托邦 顧世勇


憂鬱烏托邦
顧世勇
年代:1994
尺寸:400 × 385 × 213 cm
媒材技術:石材、霓虹燈、畫布、F.R.P.、錄音帶、黑色玻璃、鐵柱、圓鍬、棉被、鐵鍋、感應器、燈
類別:綜合媒材


藝術家小傳

  顧世勇 一九六○年次,台灣彰化人。一九九○年獲法國國立巴黎第八大學造形藝研所碩士學位,九一年獲法國國立巴黎第一大學造形藝研所第三階段研究文憑、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空間藝術國家最高級文憑,於九六年取得法國國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科學-造型藝術博士。九二~九四年執教於東海大學美術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九七~九九年執教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

對顧世勇而言,裝置藝術是創造一個當下空間,讓人在其中進行思考並與之對話。藝術通過材料、形式之使用,建立起與人的新關係,並在其中創作即席的自由。他的裝置作品,常讓人產生詭異困惑感,是因作品的"疏離"、"異化",即不帶任何約定成俗的習慣看法,而使人直接透視物象的本質。他自認為是精神遊牧者,無法與環境沒有距離。藝術家是將思維與情感具體化、視覺化、但非現實化。他認為語言雖是溝通的捷徑,但仍不足,唯有透過思想,才能揭示潛意識裡的隱晦不明深處,而藝術提供此精神模式,來撫慰人類內在的不安與需求,因此,真實的虛幻、虛幻的真實,即是藝術存在的理由。他以藝術語言建構一個非再現的精鳥托邦世界。

顧世勇的裝置創作約略可分為三個時期:一九八六~九○年的初期,以空間裝置為主要表現風格,詮釋他對客觀真理的追求。以可見、不可見空間之裝置探討與自然的互動,以時間過程詮釋空間的觀念,知性的對空間觀念提出質疑,同時創造一種情境。一九九二~九四年的作品則源自生命的直接體驗、自我存在之投射與神秘經驗的探求,運用空間穿透翻轉之重組、顛覆、矛盾、荒繆等,如使用現實風景化為虛像,創造畫面"陌生視覺"、"虛擬化情境",使之貼上新的視覺情境。此時期開始以如不明飛行物之金球,作為通往未知場域之精神象徵物,使用攝影之影像進入作品裝置中。九四至今則從四度空間發展猶如祭壇般、圓形環繞之複雜空間,以重組碎片之混沌力場,開啟一新的動能場域。 個展包含從九二年的"飛宇–造次"、"巴黎–間距"九三年的"黑旋風"、"黑方位",九四年的"游移美術館",九七年的"惡惡霸與天堂刀",到九九年的"新台灣『狼』"等。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附件: 92.jpg (2025-3-26 00:27:11, 30.93 KB) / 下載次數 3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wNjM0Mzl8MDYwM2JlMDV8MTc1MzIyNjYyM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