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菲律賓「幽靈蛙」數十年謎團 基因破解:竟是混種
[列印本頁]
作者:
awcc
時間:
2025-4-13 13:46:19
標題:
菲律賓「幽靈蛙」數十年謎團 基因破解:竟是混種
2025-4-13 13:41:22 上傳
下載附件
(31.55 KB)
2025-4-13 13:41:08 上傳
下載附件
(42.33 KB)
1944年採集於菲律賓萊特島的神祕萊特合唱蛙標本,全球僅存七件之一。
(圖: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
2025-4-13 13:41:08 上傳
下載附件
(44.73 KB)
圖表說明:圖(A)與(B)顯示了萊特合唱蛙(星號標示)及其兩種親代蛙(不同色點標示)在菲律賓的分布與可能雜交區(紅框)。
圖(C)比較三者的趾尖吸盤大小差異。(圖: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
困擾演化生物學家數十年的菲律賓兩棲類謎團終獲解答。一種外觀奇特、極為罕見的「萊特合唱蛙」(Leyte Chorus Frog),經最新基因組學(genomics)分析證實,並非獨立物種或亞種,而是因森林砍伐導致兩種棲地重疊的青蛙意外雜交所產生的第一代(F1)混種(hybrid),且此混種無法繁衍後代,是演化的死胡同。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此研究由美國堪薩斯大學團隊發表於《遺傳》(Heredity)期刊。萊特合唱蛙原生於菲律賓萊特島(Leyte Island),最早於1944年被採集,1954年被描述時即因不尋常的趾尖吸盤(toe discs)引發關注。然而,此後數十年,儘管科學家持續搜索,僅額外發現五隻標本,全球博物館總收藏量僅七件,其稀有性與分類地位一直懸而未決。
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論文主要作者陳建安(Chan Kin Onn)指出,這種青蛙外觀獨特,介於兩種可能的親代之間。「其中一個親代 K. c. meridionalis 是樹棲蛙,體型較大,有寬大趾尖吸盤;另一個親代 K. picta 則是地棲蛙,體型較小,趾尖吸盤幾乎不發達。」而萊特合唱蛙的體型與趾尖吸盤大小恰好居中,提供了形態學上的線索。
過去,學界對其地位爭論不休,有人視其為亞種,有人質疑其有效性,甚至推測是已滅絕的獨立物種。共同作者、堪薩斯大學教授布朗(Rafe Brown)早年在民答那峨島採集到部分標本,其奇特樣貌讓他掛念多年。陳建安利用這些珍貴的博物館標本,結合現代基因組學工具,最終解開謎團。分析顯示,萊特合唱蛙的基因組恰好各有一半來自上述兩種親代蛙。
研究團隊推測,雜交的發生與棲地破壞密切相關。「正常情況下,樹棲蛙與地棲蛙因棲地與繁殖地點不同,不會相遇。」陳建安解釋,「但森林砍伐創造了新的開放空間,使牠們的棲地重疊,導致樹棲雌蛙可能被地棲雄蛙的叫聲吸引而雜交。」科學家多年前便懷疑此點,但缺乏證據。
更關鍵的是,研究團隊認為這種F1混種很可能無法繁殖。「當牠們嘗試與親代或彼此交配時,可能因遺傳不相容性)而失敗。」陳建安表示,「這解釋了牠們為何如此稀有,因為無法產生F2或之後的世代。」此推論尚待未來研究驗證。
此研究不僅解開了生物學謎題,也凸顯了棲地破壞對物種互動的深遠影響,以及博物館標本在現代生物學研究中的關鍵價值。布朗教授強調,若無前人採集並妥善保存的標本,這項仰賴基因分析的研究將無法完成。
資料來源 :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003679
附件:
幽靈蛙B 5003679_2_1.jpg
(2025-4-13 13:41:08, 44.73 KB) / 下載次數 3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yMTM0OTB8OTFiZDNmNjd8MTc1MzQ3MTkyM3wwfDA%3D
附件:
幽靈蛙A 5003679_1_1.jpg
(2025-4-13 13:41:08, 42.33 KB) / 下載次數 3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yMTM0OTF8YWI1ZmRjMDR8MTc1MzQ3MTkyM3wwfDA%3D
附件:
rwd_ltnlogo.png
(2025-4-13 13:41:22, 31.55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yMTM0OTN8NDUyNDQyNDN8MTc1MzQ3MTkyM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