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學新聞》網站報導,這項由伍倫貢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阿得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昆士蘭博物館及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聯合進行的研究,針對發現於昆士蘭中部伊特納山洞穴的巨型袋鼠化石進行分析,並利用牙齒中的鍶(strontium)同位素追蹤其過去的覓食行為。
研究顯示,這些袋鼠牙齒中的鍶同位素只對應到當地的石灰岩層,而非更遙遠的地質區,顯示牠們一生中的活動範圍極其有限。這項重大發現顛覆了過去根據體型所推測的廣泛活動範圍,因為這類袋鼠最大體重可達170公斤。
研究團隊指出,由於體型龐大和身體構造限制,巨型袋鼠不具備長距離跳躍的能力,也無法像現代部分袋鼠那樣長途遷徙。加上當時生活的熱帶雨林資源豐富,牠們無需遠行便能獲得足夠食物,形成「定居型」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