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多鱗沙鮻 [列印本頁]

作者: 不曬月亮的魚    時間: 2025-6-5 21:19:04     標題: 多鱗沙鮻

別名:沙腸仔、kiss 魚
英名:Silver Sillago
學名:Sillago sihama (Forsskål, 1775)



形態特徵:
體呈長圓柱形,略側扁,由第一背鰭向前有長而尖之頭部,向後有逐漸纖小之尾部。
口小,開於吻端,上下頜和鋤骨上有帶狀細齒,但口蓋骨、腭骨及舌上均無齒。
主鰓蓋骨小,有一短棘;前鰓蓋骨後緣垂直,平滑或略有鋸齒,下緣水平。
鰓膜在頭側與另一側會合。體被小型櫛鱗,鱗片易脫落;頰部具鱗2列,皆為圓鱗;側線完全,呈單一列,略彎曲。
背鰭兩個;腹鰭外緣硬棘不鼓起;尾鰭後緣截平或淺凹。兩個背鰭總共具有11根硬棘,21-22根軟條;臀鰭具有2根硬棘,21-23根軟條;
胸鰭具有15-16根軟條;腹鰭具有1根硬棘,5根軟條;側線鱗列數為67-72。體色樸素,頭部至體背側土褐色至淡黃褐色,
腹側灰黃色,腹部近於白色。各鰭透明;胸鰭基部無黑斑。

生態習性:
屬於沿岸的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泥沙底質的沿岸沙灘、河口紅樹林區或內灣水域,也會出現在河口下游的感潮帶半淡鹹水域河段。
行底棲性生活,容易受到驚嚇,當遇到危險時,可利用略尖的吻端鑽入沙中,將自己埋藏在沙堆中,藉以躲避敵害,
體色與泥沙色相似且具有透明感,當潛在沙中時易於融入環境之中,而不容易被發現。肉食性,
主要攝食多毛類、長尾類、端足類、糠蝦類等小型水中生物。被捕獲時體鱗容易脫落。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西起紅海、南非,東至新幾內亞,北至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亞。
臺灣分布於南部、西部、北部及澎湖沿海水域,本島以西部有大面積泥沙底質的沿近海淺水域最為常見。

資源狀況:
在臺灣屬於常見魚類,數量普遍,常見於泥沙底質淺海域,尤其以北部與西部最常見。屬於高價的食用魚類,
在各地的海鮮餐廳頗受歡迎。一般由手釣、底拖網以及底刺網捕獲,同時牠也是灘釣的重要目標魚種,全年皆產。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附件: 多鱗沙鮻-3.jpg (2025-6-5 21:18:53, 44.04 KB) / 下載次數 1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2NDY1NDV8MDVlMDMyNDB8MTc1MzAyNDA0MXwwfDA%3D
作者: funnytey    時間: 2025-6-22 14:01:32

油炸多鱗沙鮻一級棒啊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