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教科書錯誤百出!英文翻譯錯、照片錯置 國教院允:改進過時知識
[列印本頁]
作者:
ueanb83
時間:
2025-6-12 16:06:05
標題:
教科書錯誤百出!英文翻譯錯、照片錯置 國教院允:改進過時知識
綠委林俊憲、林宜瑾今(12)日舉行記者會,批高職機械群科所採用的《機械製造》
教科書錯誤百出、觀念落後
,
不僅專業術語未與國際標準接軌,更夾雜中國用語,還有英文翻譯錯誤,以及錯置照片的情況
,嚴重影響我國接專業人才的培育品質,要求國家教育研究院應重新審查教材內容,確保技職教育與產業實務銜接。
林俊憲表示,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國艦國造」與離岸風力發電政策,對銲接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殷切,但產業卻面臨技術人員短缺。他與林宜瑾委員接獲業界反映後深入了解,
發現問題根源竟出自技職教育的教科書出錯,教材內容不僅過時且錯誤頻仍,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務脫節,進而造成產業人才斷層。
林俊憲說,現行高職機械群科主要使用《機械製造》,市面上常見的三個版本分別為全華版(國教院技審字第108149號)、台科大版(國教院技審字第108225號)及科友版(國教院技審字第108092號),初步檢視銲接章節至少發現50處明顯錯誤。他舉例,全華版與科友版皆出現中國用語,如將「Welding Position」誤譯為「銲接位置」,而非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訂定的國家標準(CNS)譯名「銲接姿勢」;又如「Flux-coredArc Welding, FCAW」被誤譯為「銲藥芯電弧銲接」,並非CNS標準譯名「包藥銲線電孤銲接」,導致學生學習錯誤的專業術語。
與會的台灣銲接協會標準委員會委員陳志鹏博士也指出,三個版本教科書皆錯誤地以攝氏427度作為區分軟銲與硬銲的溫度門檻,但實際上,30年前美國銲接協會(AWS)早已改以攝氏450度為準,直呼教科書的方法根本是「在博物館」,卻乏與時俱進,讓學生畢業後,進入業界要全部重新學。
中鋼焊材股份有限公司莊士誠總經理則說,高一課程理應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基礎學識,但教材中連基本概念都錯誤百出,也缺乏艱深詞彙解釋,學生恐難以理解。他解釋,有關「銲接性(Weldability)」的說明,短短三行文字竟出現四處錯誤,包含「沃斯田體系不鏽鋼在高溫時產生碳化鉻,故熔接性比肥粒體系不鏽鋼差」的說法即屬誤導。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2899788
===============================
教書育人這麼嚴謹,教材卻漏洞百出,教育研究院可花點心思吧!
作者:
zebron
時間:
2025-6-13 02:26:07
本文最後由 zebron 於 2025-6-13 02:33 編輯
Welding position 的英譯 :
這是一個專業術語的翻譯問題,要依據上下文與技術用途來決定。以下是詳細分析:
⸻
一、Welding Position 的正確翻譯:
標準翻譯是:「焊接位置」。
這是根據國際焊接學會(如 AWS - American Welding Society)等技術文件的慣用翻譯。例如:
• Flat Position (1G / 1F):平焊位置
• Horizontal Position (2G / 2F):橫焊位置
• Vertical Position (3G / 3F):立焊位置
• Overhead Position (4G / 4F):仰焊位置
這些都是「焊接時工件相對於焊槍和重力方向的空間位置」,不是人體姿勢。
Welding position 焊接位置。
Welding posture 焊接姿勢。
作者:
zebron
時間:
2025-6-13 02:40:18
軟焊
低於 450°C
常用錫鉛或無鉛焊料,熔點約 180–250°C,用於電子零件或薄金屬
硬焊
高於或等於 450°C
又稱銀焊、銅焊,常用銀、銅、黃銅等焊料,焊點強度較高
作者:
maze833
時間:
2025-6-13 03:18:59
這就是所謂的教育者嗎
作者:
sos3331
時間:
2025-6-14 06:38:13
日本在原文書籍翻譯上的效率與精準,堪為國際標竿。台灣則在此方面顯得相對薄弱,無論在制度支持或人才養成上,似乎尚未建立起足夠的重視與規劃。
作者:
taf_jsc
時間:
2025-6-14 08:14:57
記得遙遠的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縮出版相關哲學書,不知有沒有大大還記得,當年研讀時,相當敖口艱澀,後來才知多是原文日譯,後才經日譯版本再漢譯,二手傳播自然失真。若加以漢文譯者本身哲學素養不足,自然更難翻譯出傳神合宜的文字,雖是中文滿滿,但難不足以表達準確,不若讀原文來得真切。
二樓大大說的好
專業術語的翻譯問題,要依據上下文與技術用途來決定。
而且業界的術語,若開始源頭就傳譯錯,廿、卅年甚至更長久時間,歷經幾代都是錯,積非成是,忽然間改正,反而一下子會不知所云,所形成的混亂,不就今日所呈現?
技職教科書出現問題,也並非譯文上的曲直,光是師資的培育,就出現斷層。當年多少職業學校轉型綜合高中,而更多懷有專精的專業技職師資,一夕間要改教普通學科,現今要恢復何其容易?可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