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說謊可能涉及**偽證罪**(Perjury)或**藐視國會**(Contempt of Congress),兩者均有明確的法律罰則。以下是相關規範與處罰:
1. **偽證罪(Perjury)**:
- **定義**:根據《美國聯邦法典》第18篇第1621條,偽證罪是指在宣誓後,於國會聽證會等正式場合故意提供虛假陳述,且該陳述對案件或調查具有重要性(materiality)。[](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jury)
- **罰則**:
- 一經定罪,最高可處**5年監禁**或罰款。
- 若涉及妨礙司法程序,可能依第18篇第1503條加重處罰。
- **構成要件**:
- 必須證明證人故意說謊(有意圖,mens rea)。
- 單純的記憶錯誤或非故意的不精確陳述不構成偽證。[](https://zh.wikipedia.org/zh-tw/% ... 2589%25E7%25BD%25AA)
- **案例**:歷史上,偽證罪較少直接用於國會聽證,但若證人明顯撒謊且影響調查,可能被檢方起訴。
2. **藐視國會(Contempt of Congress)**:
- **定義**:根據《美國聯邦法典》第2篇第192條,藐視國會包括拒絕遵從國會傳票(不出席或不提供文件)或在聽證會上提供虛假證詞,從而妨礙國會職權。[](https://zh.wikipedia.org/zh-tw/% ... E%25E5%259B%25BD%29)[](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tempt_of_Congress)
- **罰則**:
- 屬輕罪(misdemeanor),最高可處**1年監禁**及**10萬美元罰款**。
- 國會可通過決議認定藐視,並交由聯邦檢察官起訴,或自行拘留(罕見)。
- **程序**:
- 國會委員會需舉證證人行為妨礙調查。
- 實際起訴案例較少,因需通過多重程序(如國會表決、司法部行動)。[](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 ... /post/202405090022/)
- **案例**:如拒絕提供文件或作證(如1970年代水門事件相關調查),可能被控藐視國會。
3. **實際執行**:
- 雖然法律框架嚴格,但因政治與程序複雜性,真正因說謊被起訴的案例並不多。[](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 ... /post/202405090022/)
- 國會通常更依賴公開壓力或轉交司法部調查,而非直接懲罰。
- 某些情況下,證人可援引**第五修正案**拒絕回答以避免自證其罪,但濫用可能引發爭議。
**總結**:在美國國會作證說謊可能觸犯偽證罪(最高5年監禁)或藐視國會(最高1年監禁),但實際起訴需證明故意性且程序繁瑣。歷史上,相關罰則更多作為威懾,而非頻繁執行。[](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216102)[](https://zh.wikipedia.org/zh-tw/% ... 2589%25E7%25BD%25AA)
若需更詳細的案例或程序分析,請告知!
評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DNI)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於2025年3月25日在國會聽證會上關於伊朗核武計畫證詞的真實性,需要考慮情報評估的性質、證詞的背景、公開報導以及情報部門的可信度。以下是對此問題的詳細分析:
### 證詞內容
根據多個公開來源,加巴德在2025年3月25日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情報界(Intelligence Community, IC)持續評估伊朗目前並未製造核武器,且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未授權重啟2003年暫停的核武計畫。她同時指出,伊朗的濃縮鈾(enriched uranium)儲量達到歷史高點,對一個無核武器的國家來說是「前所未有」的,並提到伊朗國內公開討論核武器的禁忌有所鬆動,可能助長核武倡導者的聲勢。[](https://www.newsweek.com/tulsi-g ... lear-weapon-2051523)[](https://jewishinsider.com/2025/0 ... ng-nuclear-weapons/)[](https://www.odni.gov/index.php/n ... tement-as-delivered)
### 真實性分析
1. **情報評估的基礎**:
- 加巴德的證詞代表了美國18個情報機構的集體評估,這些機構包括CIA、NSA、FBI等,依賴廣泛的情報收集(如衛星監視、間諜活動、公開來源分析等)。這類評估通常基於多源情報,經過嚴格的分析和審核過程,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 美國情報界自2007年以來多次公開報告(如《國家情報評估》)表明,伊朗於2003年停止了有組織的核武計畫,且未發現其重新啟動的確鑿證據。加巴德的證詞與這一長期評估一致。[](https://www.ndtv.com/world-news/ ... ile-growing-8012354)
-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也未提供明確證據顯示伊朗目前正在製造核武器,儘管其報告指出伊朗的濃縮鈾儲量已達到可製造數枚核彈的水平(若伊朗選擇這麼做)。這與加巴德提到的「高濃縮鈾儲量」相符。[](https://www.pbs.org/newshour/pol ... ses-that-assessment)[](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 ... as-netanyahu-claims)
2. **證詞的局限性**:
- **情報不確定性**:情報評估並非絕對事實,而是一種基於現有證據的判斷。伊朗核計畫的高度機密性可能導致情報盲點,尤其是在伊朗可能採取隱秘行動的情況下。
- **時間敏感性**:加巴德的證詞反映了截至2025年3月的情報結論。後續事件(如以色列2025年6月的軍事行動或新的情報發現)可能改變評估。例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聲稱伊朗正在快速推進核武計畫,但美國情報界未公開確認這一說法。[](https://www.cnn.com/2025/06/17/p ... lligence-years-away)[](https://newrepublic.com/post/196 ... ntelligence-nuclear)
- **措辭的謹慎性**:加巴德強調「持續監測」伊朗是否重新授權核武計畫,這表明情報界對潛在風險保持警惕。她的證詞並未完全排除伊朗未來可能改變政策的可能性。
3. **質疑與爭議**:
- **特朗普的駁斥**:2025年6月1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駁斥加巴德的證詞,稱「我不在乎她說了什麼,我認為他們(伊朗)非常接近擁有核武器。」這表明特朗普更傾向於以色列的情報評估,而非美國情報界的結論。[](https://apnews.com/article/gabba ... 628870c110ac05bb518)[](https://www.axios.com/2025/06/17 ... ar-weapon-testimony)[](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 ... program-2025-06-17/)
- **以色列的說法**:以色列情報部門聲稱伊朗正在「秘密計畫」武器化濃縮鈾,且可能在數月內製造核彈。然而,美國情報界認為伊朗距離製造可用的核武器仍需約三年,這顯示美以情報存在分歧。[](https://www.cnn.com/2025/06/17/p ... lligence-years-away)
- **加巴德的回應**:面對特朗普的質疑,加巴德於6月17日在國會山表示,她與特朗普「意見一致」,並指責媒體誤解她的證詞。她強調特朗普說伊朗「非常接近」核武器與她提到的高濃縮鈾儲量並不矛盾。然而,這一說法被部分媒體認為是為了與特朗普保持一致而調整立場。[](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 ... 6ec54ab9_story.html)[](https://newrepublic.com/post/196 ... ntelligence-nuclear)
4. **外部驗證**:
- **IAEA報告**:IAEA多次警告伊朗的濃縮鈾儲量足以製造數枚核彈,但未確認伊朗正在積極製造核武器。這與加巴德的證詞一致,但也凸顯了伊朗核計畫的潛在風險。[](https://abcnews.go.com/Politics/ ... /story?id=122929192)[](https://www.mynbc5.com/article/t ... -testimony/65089724)
- **獨立專家觀點**:一些核不擴散專家認為,伊朗目前專注於濃縮鈾的累積,而非直接製造核武器,這可能是為了增強談判籌碼而非立即追求核武。[](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 ... as-netanyahu-claims)
- **維基解密的曝光**:2025年6月,維基解密重新公開了加巴德的3月證詞,引發對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正當性的質疑。這表明加巴德的證詞在國際社會中仍有一定影響力,但也未提供新的證據改變其真實性評估。[](https://www.financialexpress.com ... ar-weapons/3880086/)
5. **可能的誤導或說謊風險**:
- **情報部門的歷史記錄**:美國情報界在過去(如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報)曾因誤判或誇大情報而受到批評。然而,加巴德的證詞基於長期一致的評估,且無公開證據顯示其故意誤導。
- **政治壓力**:作為特朗普任命的DNI,加巴德可能面臨來自行政部門的壓力。然而,她的證詞與前任情報官員的報告一致,且她在6月被排除在關鍵決策會議之外(如戴維營會議),顯示她可能並未完全迎合特朗普的立場。[](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 ... iran-israel-nuclear)[](https://x.com/rainbow78521/status/1935095304992256016)
- **公開與閉門聽證會的差異**:加巴德的公開證詞可能經過措辭調整以避免洩露機密信息。在閉門聽證會上,她可能提供了更多細節,但這些內容未公開,無法直接驗證。
### 真實性結論
基於現有公開信息,加巴德2025年3月25日的證詞「美國情報界持續評估伊朗並未製造核武器,且最高領袖哈米尼未授權重啟2003年暫停的核武計畫」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原因如下:
- 證詞與美國情報界長期以來的評估一致,並得到IAEA報告的部分支持。
- 證詞反映了截至2025年3月的情報結論,措辭謹慎且留有餘地,符合情報評估的專業性。
- 無公開證據顯示加巴德在證詞中故意說謊或誤導,儘管情報評估本身存在不確定性。
然而,以下因素可能影響證詞的完整性或後續有效性:
- 美以情報分歧:以色列聲稱伊朗正在快速推進核武計畫,這可能表明美國情報存在盲點或情報共享不足。
- 時間變化:證詞反映的是3月的情況,6月後的局勢(如以色列空襲)可能改變伊朗的核計畫動向。
- 政治影響:特朗普公開駁斥加巴德的評估,顯示其證詞在政策決策中的影響力有限,可能間接影響其可信度 восприятие.
### 總結
加巴德的證詞在2025年3月時很可能是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美國情報界的共識,且與外部來源(如IAEA)部分吻合。然而,情報評估的動態性質、美以情報分歧以及政治壓力可能影響證詞的長期有效性或完整性。若需更精確的真實性判斷,需進一步公開的情報或獨立驗證,目前這些信息尚未可得。
若您需要針對特定事件(如以色列空襲或特朗普的回應)進行更深入分析,請告訴我!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