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纏花 保存者:陳惠美 [列印本頁]

作者: 鈞蝦逵人    時間: 2025-6-19 01:04:04     標題: 纏花 保存者:陳惠美

纏花 保存者:陳惠美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重要傳統工藝  種類:編織

保存者:陳惠美

認定理由

1、陳惠美 48 歲時拜 90 歲的謝陳愛玉為師,領悟技藝傳承的重要性,決心將春仔花發揚光大。基於過去在學習皮雕、花道等技藝時,有系統化的教學方法輔助學員學習,陳惠美思索建構纏花的教學系統,拜訪臺灣閩客族群,觀摩不同區域的纏花技藝與作品,分析其表現內容的異同,逐步熟稔並掌握臺灣纏花工藝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

2、陳惠美綜合臺灣北部春仔花的八支基本纏花花型與鹿港的四支纏花花型,合為十二枝纏花花型,做為指導學生的花型基準。同時整理纏花的「四工」:工料、工具、工法、工序,為纏花的各項技法與組件命名,建構臺灣纏花的基本教學內容與分級基準。

3、陳惠美師承謝陳愛玉的閩南春仔花技法,早期其作品製作手法、式樣屬於臺灣北部風格,後又融合客家纏花、金門吉花的系統,創造出屬於個人風格的纏花藝術創作。

4、陳惠美多年從事纏花技藝保存與創新推廣,對纏花技藝之認知完整,系統性技法教學,在傳承上相當積極並負有使命感。其對臺灣纏花具有實質之貢獻,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纏花結合剪、纏、捻、繡等技巧,是臺灣常民生活中與生命禮俗密切相關的傳統工藝,為臺灣漢人民間生活吉慶祈願的文化表現,具有豐富的象徵意涵與藝術價值。

纏花蘊含文化生命力,體現臺灣藝術與民俗文化特色,為生命禮俗、年中行事、祭祀儀禮中重要的傳統工藝文化資產;其表現形式有髮簪、供花、胸花、吊墜、燈飾及童帽綴飾等,是臺灣造花工藝中獨特且具代表性之工藝。

纏花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體現,在民俗文化基礎上,也融合現代的材料延伸新技法,發揮造型創意,展現豐富造型、細緻作工與鮮麗色彩,應用範圍廣泛,是反映閩南與客家族群審美觀與文化特色的代表性手工技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附件: 23.jpg (2025-6-19 01:03:59, 62.93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3Njk4NDN8NmQ1M2Y0MWN8MTc1MzA4NTYwM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