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與比倆里•本•拉巴赫(Bilal ibn Rabah)——一位曾經的黑人奴隸——的深厚友誼,是他反對種族主義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在7世紀的阿拉伯社會中,比倆裡因信仰堅定,逐漸晉升為穆斯林社區的領袖之一。比倆裡不僅被任命為伊斯蘭教的第一位宣禮員(負責召喚穆斯林每日五次禱告),更成為先知最親密的夥伴之一。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選擇比倆裡擔任這一重要職務,表明他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並宣告膚色絕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地位或價值。
穆聖(願主福安之)所傳達的反種族主義資訊,在當今的美國顯得尤為重要。著名的美國黑人領袖哈吉•馬利克•沙巴茲(Al-Hajj Malik El-Shabazz),通常被稱為瑪律科姆-X,在其爭取黑人平等權利的鬥爭中反映了先知穆罕默德對和諧與包容的堅持。瑪律科姆-X在完成伊斯蘭朝覲後,寫信給他的朋友,講述了他在麥加的感受。信中他提到,所有參加朝覲的穆斯林都接受了“真主的唯一性”,不分種族、膚色或民族背景。他還指出,美國的白人如果能像這些穆斯林朝覲者一樣,摒棄種族偏見,停止用膚色差異來評判、阻礙或傷害他人,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