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AI將在職場取代人類?MIT機器人之母:恐懼來自「2個錯誤見解」 [列印本頁]

作者: lionking0809    時間: 2025-6-24 20:27:21     標題: AI將在職場取代人類?MIT機器人之母:恐懼來自「2個錯誤見解」

新的機器智慧與機器人技術,正在重塑工作的面貌,這種變革可能帶來巨大的衝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2020年至2025年,隨著演算法和智慧機器在職場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全球可能會有26個經濟體裡的8500萬個工作崗位被AI取代,但同時也會創造9700萬個新職位。(本文節錄自《我們與機器人的光明未來》一書,作者:丹妮拉.羅斯,葛瑞格里.莫恩,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
人類與機器人的分工,將取決於雙方各自的優勢與局限。機器人以速度見長,能處理龐大的數據,並從中發掘模式,具備高精度的移動能力,而且比人類更有力量。

機器學習引擎還能從大數據中,產生人類難以自行發現的見解。機器智慧與機器人技術在運算、記憶和預測方面,表現超越人類。

然而,機器人無法像人類一樣進行推理、溝通或理解世界。它們缺乏廣博的經驗知識,無法根據適當的脈絡來解讀事物。

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並將繼續成為我們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我們可以解讀智慧機器所產生的模式和預測,並為其賦予意義。

關於機器人將在職場取代人類的恐懼,主要根植於兩個錯誤的見解

首先,我們透過電影想像機器人擁有神奇的能力,加上媒體過度渲染,以及企業對機器人技術的未來發展過度樂觀、且雄心勃勃的做宣傳與預測。

其次,我們將「人性」與「科技」視為對立而非互補的力量,誤把機器人視為競爭對手,而不是能提升人類生產力與能力的隊友或工具。


事實上,人類在諸多方面擁有明顯優勢,這些優勢將會持續存在。與其考慮由人類或機器人獨自完成某項工作,不如思考如何結合人類與機器人,讓雙方攜手提升並擴展工作和生活的各個層面

未來應該由科技與人性共同塑造,彼此互補,相輔相成。

以艾倫研究所(AllenInstitute)的科學家為例,他們正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辨識醫師無法觀察到的人眼徵象,幫助醫師分辨健康與病變的細胞。

這些工具能協助科學家監控癌症進程中的細胞變化,或病人對不同治療方法的反應。智慧機器可以觀察現象和徵象,並從龐大的資料集裡,辨識出醫師與科學家無法自行發現的模式。

然而,機器人不具備同理心,無法為病人提供治療選項的諮詢,也無法根據多重的複雜因素做出決策(這些因素未必能輕易轉化為機器人可判讀的數據)。同樣的,機器人也無法複製人類的推理、互動與溝通能力。

這些獨特的人類技能在未來職場上,將變得愈發重要。

根據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未來工作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內,客戶服務、培訓與職涯規劃、人力資源與文化、以及組織發展等領域的職位,預計將快速增長,原因正是這些領域的工作需要人類獨有的技能。

此外,「科技與人性結合」的合作趨勢,已在多項研究中獲得反覆證實。例如,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針對1500家企業進行研究,分析它們如何實施AI系統,結果顯示,最成功的組織是那些積極運用人機協作優勢的企業。這些公司的企業主,透過部署AI系統來增強員工的能力,進一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錄自:遠見雜誌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