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知識的伊斯蘭化(Islamisation of Human Knowledge),由馬來西亞著名哲學家、伊斯蘭學者賽義德•穆罕默德•納克布•阿爾•阿塔斯(Syed Muhammad Naquib al-Attas)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後來由伊斯蘭思想家伊斯梅爾•拉吉•法魯基(Ismail Raji al-Faruqi)進一步發展和推廣。
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之上,1983年,丹斯裡卡瑪爾•哈桑教授(Tan Sri Dr. M. Kamal Hassan)在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創建了伊斯蘭天啟知識與人文學院(Kulliyyah of Islamic Revealed Knowledge and Human Sciences,簡稱KIRKHS,又譯為伊斯蘭教法及人文學院)。該學院現已發展為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規模最大的學院,共有11個系、5000多名學生、218名學者和45名教職員工。
該學院首任院長、國際伊斯蘭大學前校長丹斯裡•卡瑪爾•哈桑(Tan Sri Dr. M. Kamal Hassan)教授將“人類知識的伊斯蘭化”視為學院宗旨。哈桑教授指出,所謂人類知識的伊斯蘭化,就是將人類知識的產生、構建、發展、利用和解釋過程,以符合伊斯蘭信仰、教義、倫理或伊斯蘭世界觀的方式加以闡述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