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每次使用 ChatGPT 時,都應該開一個新的聊天嗎? [列印本頁]

作者: landrover1211    時間: 2025-7-2 16:56:19     標題: 每次使用 ChatGPT 時,都應該開一個新的聊天嗎?

OpenAI 近期針對 ChatGPT 推出「記憶(Memory)」與「項目(Projects)」功能,讓生成式 AI 工具邁入一個嶄新的互動階段。這些功能的核心意義,不僅在於提升與用戶對話的一致性與效率,更在於重塑用戶與 AI 協作的整體思維邏輯。
而對時常使用 AI 的資深用戶而言,這不再是單純的介面更新,而是一場關於「如何讓 AI 成為長期任務夥伴」的結構性轉變。
ChatGPT 開始記住你講的話,有望成最佳數位助理

傳統上,用戶與 ChatGPT 的互動多偏向即時提問與單次任務導向。過去即便對話主題一致,只要關閉視窗或重新整理,AI 就會喪失所有記憶,用戶需重新提供背景、風格與偏好。而如今的「記憶」功能,則能夠在獲得用戶授權後,保存如姓名、語氣風格、專案主題與偏好設定等資訊,並跨對話框與用戶對話。
這讓 ChatGPT 不再僅僅只是「重設即忘」,而是具備延續性與一致性的最佳助理。
不過它也還是保有「上下文」這種短期記憶,也就是同一個對話視窗內的歷史訊息。
這兩種記憶方式就像是人腦中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上下文」幫助它理解你剛剛說了什麼,而「記憶」則幫助它在之後的對話中還能延續你之前交代過的事情,但需手動保存或由 AI 主動觸發,非自動延續所有紀錄。
這樣的設計,讓 ChatGPT 更能跟用戶長期合作,甚至讓使用方式變得更有策略性。舉例來說,當你正在進行一份報告、一個比較冗長的簡報或內容專案時,繼續使用原本那條對話視窗絕對會比較有效率,因為它還記得你之前怎麼說、想要什麼語氣、哪些細節需要補上,幫你節省不少重複解釋的時間。
相反地,如果你換了個主題,或你覺得這條對話已經被誤會搞混了,這時候開一條新的對話會比較好,這樣它才能「清空腦袋」,重新從中立的角度開始理解你要的東西。
未明確標示記憶調用來源,易造成使用者混淆

不過也有用戶回饋,記憶有時候可能會「自己跑出來」。像根據開發者 Simon Willison 寫的部落格就有觀察到,有些時候 ChatGPT 會從你沒預期的地方挖出以前的資訊,可能會讓回答變得有點偏差。
所以,身為進階功能的使用者,就得隨時留意到底是該繼續這個對話,還是該重新開始,才能確保它不會被自己的記憶「干擾」。
不過這也暴露出 ChatGPT 的記憶功能目前的提示設計還不夠明確:當 AI 使用記憶資料時,若缺乏標示或提醒,會導致使用者無從得知這段回應是來自 AI 自己「推理」的還是使用「過往記憶」。
不要只會下指令,管理、分類對話很重要

另外,「項目(Projects)」這個新功能可以說是這次改版後最適合給長期使用者的人。它不只是可以讓用戶上傳文件或設定任務目標,更像是給你一個 AI 專屬的任務資料夾。不論你是在做品牌策略、開發課程、寫長文或整理研究內容,只要把這些相關的對話和檔案都放進同一個項目裡,ChatGPT 就可以幫你記得之前做過什麼、講過什麼,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說一遍。
但這也意味著,使用 ChatGPT 的方式可能要被徹底改變了。
以前大家可能習慣問完一題就關掉、下次從頭來,但現在更需要學會怎麼「管理對話」。你得知道什麼時候要延續、什麼時候該重來、什麼任務該用項目來整理。對企業來說,這更是一門需要教導內部同仁的技能:不是教大家怎麼下 prompt 而已,而是教大家怎麼和 AI 長期有效合作。
(按:項目, Projects 提供專屬任務工作區,可上傳文件並共享項目內對話歷史,但不自動繼承外部記憶。用戶需透過 Settings > Personalization > Memory 手動管理記憶,避免滿載上限 1,400 字,導致功能異常。)
總結來說,記憶和項目的推出,讓 ChatGPT 不只是回應你問題的工具,而更像是一個能參與任務、累積知識、幫你管理專案的夥伴。這對進階用戶來說是非常助力的功能,但前提是用戶要懂它怎麼運作。這樣才能真正把它變成工作上的助力,而不是一個總是要你從頭交代背景的「菜鳥」。

錄自:TechOrange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