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哈特謝普蘇特雕像損毀新解:儀式性「去活化」多於仇恨
[列印本頁]
作者:
awcc
時間:
2025-7-6 09:25:00
標題:
哈特謝普蘇特雕像損毀新解:儀式性「去活化」多於仇恨
2025-7-6 09:24:28 上傳
下載附件
(5.73 KB)
2025-7-6 09:24:17 上傳
下載附件
(380.11 KB)
最新發表於《Antiquity》的研究,對古埃及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雕像的損毀成因提出新詮釋。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歷史上少數女性法老之一,她在生前治下國力昌盛,但死後傳統觀點認為,她的繼任者兼侄子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出於報復和政治目的,主導了對其雕像的大規模破壞行動。這一觀點長期以來主導了大眾與學術對哈特謝普蘇特身後待遇的理解。
但多倫多大學研究員王俊逸(暫譯,英文名:Jun Yi Wong)重新檢視1920年代迪爾艾巴哈里(Deir el-Bahri)考古現場的未公開田野筆記、繪圖與歷史照片,發現許多雕像其實保存狀況良好,臉部等重要特徵多未嚴重損壞。進一步分析還指出,部分雕像是在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被有意於頸部、腰部、膝部等「結構弱點」處破壞,這一做法屬於古埃及普遍的「去活化」儀式,目的是消除雕像的宗教與法理效力,而非單純仇恨行為。此外,不少雕像在更晚時期還被當作建材或工具回收再利用,這也加重了損毀程度。
目的消除雕像的宗教與法理效力,而非單純仇恨行為
2025-7-6 09:24:18 上傳
下載附件
(1.1 MB)
哈特謝普蘇特的一座小型跪姿雕像(MMA 23.3.1),臉部保存完整。
尺寸:高 616 公厘 × 寬 325 公厘 × 深 515 公厘。
圖/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所謂「去活化」現象,其實是古埃及對過往法老雕像的標準處置方式,用以中和神聖物件的靈力,這在多位法老身後皆有記載。王俊逸指出:「這樣的儀式性損毀並不代表對特定個人的敵意,而是一種體制化的歷史遺產管理與宗教實踐。」因此,哈特謝普蘇特的雕像損毀不應再被簡化為繼任者個人報復的象徵,而是反映更普遍的文化機制。
然而,研究也指出,這一切並不意味著哈特謝普蘇特完全未遭政治迫害,她的身後名譽確實受到打壓,但對其雕像的處理仍需以儀式傳統與物質再利用的多重脈絡來審視。這一新解釋不僅有助於深化我們對古埃及女性君主歷史地位的理解,也提醒現代學界:權力更迭下的「物的歷史」常常複雜交織於宗教、政治與日常實踐,值得進一步細緻探討。
資料來源 : 明日科學
https://tomorrowsci.com/globalnews/20250625_02/
附件:
去活化A reconstructing-the-sha.jpg
(2025-7-6 09:24:17, 380.11 KB) / 下載次數 4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5ODcxMDJ8NjM2MTlkNTN8MTc1MzE3OTMyOHwwfDA%3D
附件:
去活化B reconstructing-the-sha-1.jpg
(2025-7-6 09:24:18, 1.1 MB) / 下載次數 5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5ODcxMDN8Mzk0NjhlYmV8MTc1MzE3OTMyOHwwfDA%3D
附件:
下載 (6).png
(2025-7-6 09:24:28, 5.73 KB) / 下載次數 3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5ODcxMDR8MjUwMGMxNjh8MTc1MzE3OTMyO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