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積極的悲觀——讀《莊子》有感 [列印本頁]

作者: 鈞蝦逵人    時間: 2025-7-11 01:02:46     標題: 積極的悲觀——讀《莊子》有感

積極的悲觀——讀《莊子》有感

沒有《老子》的惜墨如金而字字經典,不如《論語》的語言淺顯又萬世流傳,《莊子》,作為百家爭鳴末期的作品,書本中的墨香中摻雜了太多諸侯之間南征北討的硝煙味道。誕生於亂世的莊子在這樣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有著太多的無奈,然而他卻無法向他人申訴。於是,他將自己的理想,追求,人生觀,世界觀全都化為文字現於那斑駁的竹簡之上,便有了這樣一本經典——《莊子》。


坦白說,當我第一次捧起《莊子》,首先感受到便的是其消極思想大於積極思想,悲觀大於樂觀。莊子出身貴族之後,文化程度很高,但卻因世道污濁而辭官不仕。他也曾想就人民於水火,但在那樣一群唯利是圖,目光短淺的諸侯們面前,他空有大鵬之巨翅,卻未得奮飛之九天。這樣的世道怎不會讓人悲觀。但莊子悲觀卻不消沉,他勇於從失望中尋找希望,從黑暗中尋找陽光。“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無用也是有用,而且是大用,你聽到過比這更積極的宣言嗎?

當然,這種“積極的悲觀”並不是莊子思想的全部。此外,他強調要順其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他“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是老子“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另一種表述。其“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表述蘊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而諸如“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之類的生活哲理更是數不勝數。

除了思想價值極高外,《莊子》在語言敘述方面上也是別具一格。莊子擅講寓言,在議論中也多處應用了比喻。這樣就讓《莊子》中語言更富有趣味,人物形象也更為豐滿。朝三暮四、呆若木雞、邯鄲學步、井底之蛙,望洋興嘆、螳臂當車……這麼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均是出自這樣一本將哲理寓於故事中的經典。而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人生於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比喻跟時光為後世所引用。


莊子是老子的傳人,也是道家的繼承和發揚者。他的在清靜無為的堅決上不如老子,但他對於在嘈雜的城市中迷茫的現代人的指導意義卻遠大於老子。比起寥寥幾言便反射出人間百態的《道德經》,人們可能更願意去拿起那充滿著趣味故事的《莊子》。在都市的快節奏下,迷失方向的人們能因它而重新尋覓到希望,這便是《莊子》最大的意義。

來源:道站



附件: 81-1.jpg (2025-7-11 01:02:34, 48.11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gwMzI4NDR8N2M3M2VmOTV8MTc1Mjg1NzE0NHwwfDA%3D

附件: 81-2.jpg (2025-7-11 01:02:34, 80.09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gwMzI4NDV8MmI3YTE0NzN8MTc1Mjg1NzE0N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