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竹籐編 保存者:張憲平 [列印本頁]

作者: 鈞蝦逵人    時間: 4 天前     標題: 竹籐編 保存者:張憲平

竹籐編 保存者:張憲平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重要傳統工藝  種類:編織

保存者:張憲平

認定理由

一、作品以自然質材與熟練手藝表現竹籐編精湛技法與造型結構。早期廣泛應用於各式生活器物,體現常民生活樣貌與智慧,兼具實用及藝術觀賞價值。

二、保存者出身藺草織蓆世家,熟練經緯操作,繼而投身竹藤編藝,鑽研各式技法。融合漢族、賽夏族及其他各地竹籐編特色,在藝術史上具有價值,且此竹籐工藝產業於民國六○年代後日趨式微。

三、保存者擅以纖細竹蔑與籐條編組形塑空間張力,以虛實對比突顯竹籐編鏤空特色與優美造型,並研發仿古塗裝。作品嚴謹飽滿,技藝精湛,無論工法技藝、造型美學,領先群儕。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繼承祖業,集編織歲月五十載,克紹箕裘勤研各類技藝,手藝突破瓶頸展新機。

祖父母父母二代長期從事藺草帽蓆編織工作,自幼生長過程中,熟習了編織技法,民國六十二年三十歲時,初次體認竹藤編器的優雅,在沒有拜師習藝,很辛勤的到處走訪觀摩,買回古老編器研究,憑著超越前人堅定的意念,投入竹藤編織手藝領域裡,這時候台灣的竹編業者,幾乎已全部出走,為了生產需求,開始長期培育熟練編作人員,多年來不停修改,調整機器劈剖竹篾,終能將竹片細窄定寬,微薄剖篾,倒角整篾等委由機器操作,克服了竹工藝發展的瓶頸。

民國六十八年為了提升作品價值,埋頭研究生漆髹塗技法,到處請教觀摩,並再三反覆實驗,經過多年在無數失敗中擷取經驗,克服萬難完成獨有的竹編器生漆髹塗,使細竹編藝作品得最佳保護,延長保存時間,進而使作品展現更優雅,而倍增采華,四十年來對藤、竹、編織的研究探索,未曾間歇,大自然賦予我們如此美的材質,應倍加珍惜,讓它的生命增添光采,更加永恆。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附件: 23.jpg (4 天前, 53.04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gwNzMxODh8OTJlNjVhMjV8MTc1MjkxODAxO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