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門外,是我媽的聲音
[列印本頁]
作者:
驛動的心
時間:
2025-7-29 05:44:06
標題:
門外,是我媽的聲音
蘇品瑤31歲,是一位在出版社上班的文字編輯。她住在新北的老社區公寓裡,一人一室,生活簡單且安靜。
她母親住在南部,兩人雖感情不錯,但平日都是用LINE傳訊息、偶爾語音通話,幾乎不會上來台北。媽媽的聲音她熟悉得不能再熟——那是她從小聽到大的聲音,柔軟、慢語、帶點台南口音。
直到某天晚上十一點半,敲門聲響起。
咚、咚、咚。
她一開始以為是樓上鄰居敲錯門,沒理會。但下一秒,一個她再熟悉不過的聲音,從門縫那頭傳來:
「品瑤,是我,媽媽啦,幫我開門好嗎?」
她手中咖啡杯微微一顫,手指冰冷。
她沒通知媽媽要來,媽媽也沒說過會上台北——更重要的是,她兩小時前才剛講完電話,媽媽說她在家看電視,還笑著抱怨家裡停電。
所以,她現在不可能出現在五樓外的樓梯間。
品瑤沒開門。她貼近貓眼往外看,走廊昏黃空蕩,什麼人影也沒有。
但那個聲音又出現了,這次靠近門縫,貼得更近。
「我有帶妳愛吃的鹹粥呀,快開門,不要讓媽媽站外面啦。」
聲音完全一模一樣,甚至還有她熟悉的鼻音。
她猛然掏出手機,撥打媽媽電話。
電話接通後,另一頭傳來她媽媽帶點倦意的聲音:「喂?品瑤?怎麼這麼晚了?」
她聲音發抖:「你現在在哪?」
「我?我在家啊,妳要不要看視訊?」
視訊打開了。畫面中她媽媽正在南部家裡,後面電視還開著,時間新聞正播出她所在的那場雷雨。
同時,門外的聲音又響起——這次幾乎是緊貼門板,語氣變得沉緩:
「妳這孩子,怎麼這麼不乖?我在外面這麼久,都不來開門?」
她媽在視訊中露出疑惑表情:「品瑤?怎麼了?誰在講話?」
她咬牙搖頭:「沒事,我……我可能幻聽。」
然後,她結束視訊,關掉手機,背靠牆,坐在門內不敢動。
那個聲音再也沒有響起。
她那晚一夜沒睡。
事情本該就此結束。但接下來幾天,她開始聽到更多「聲音」。
她在煮飯時,電鍋開始自動發出她父親的聲音(她父親早在三年前病逝):
「瑤仔啊,妳晚餐怎麼只煮一人份?」
她洗澡時,手機音響突然傳出她死去阿嬤的嗓音:「不要讓水流太久,妳這樣浪費。」
這些聲音都沒有出現在任何錄音檔或裝置裡,只在她耳邊、或屋裡不知名的角落響起,說的句子都像平日的家常話。
她去做腦部檢查、心理諮商、甚至找老師收驚,但沒人能找出原因。
直到某一天,她在打掃房間時,從儲藏櫃深處挖出一個厚厚的舊紙箱。
她不記得這箱子。上面沒有標籤,只有一張泛黃的紙條,上頭寫著:
「語音是記憶的容器,不是你的,不要聽。」
她打開紙箱,裡面是幾十盤老舊錄音帶,還有一台老式卡帶播放器。每盤上面都寫著不同人的名字——有她母親的、有她阿嬤的、有她自己小學老師的名字、還有幾個她完全不認識的名字。
她忍不住放入其中一盤,按下播放。
傳來的,是一段男人的聲音,語調緩慢顫抖:
「我不要出去,外面那個聲音……不是我媽媽……那不是她……但她用一模一樣的聲音叫我……」
錄音到這裡嘎然停止。
她一盤盤聽下去,發現這些錄音內容全是不同人在描述聽到熟人聲音的經歷。而且全都提到同一個詞:
「牠只會模仿你最熟悉的人聲。」
她驚覺這不是幻聽,也不是病,而是一種聲音形態的附身——牠不會現身,只會藏在你的聲音記憶裡,模仿你最信任的語氣,慢慢讓你開門、相信、接納,直到……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開過某一盤錄音帶,是她爸的聲音。
那晚起,牠就開始學會了爸爸的聲音。
現在是午夜十二點零三分。
她關上門,塞住耳朵,但門外再度響起那個熟悉的、鼻音略重的女聲:
「品瑤,我是媽媽,幫我開門好嗎?」
這次她站起身,緩緩走向門邊。
然後,門外又加了一個聲音,是她爸爸的聲音,從另一側傳來:
「對啦開門啦,不用怕,我們一起來了。」
然後是她阿嬤的聲音。
然後是她小學老師的聲音。
然後是她自己的聲音。
「我是妳,真的,開門,我們不會害妳。」
她想尖叫,但聲音卡在喉嚨。
她突然想起錄音帶上的那句話:
「語音是記憶的容器,不是你的——不要聽。」
但已經太遲了。
她已經聽見太多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