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測試這個理論,蕭歐雇用了羅契爾,他原本是專業大提琴手,後來轉行念心理學。他們聯手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找來36名大學生,接受標準智商測驗組合裡的三項測驗:圖型分析、矩陣推理以及摺紙剪紙測驗。在接受這些測驗前,受測者分成三組聆聽不同內容:分別是10分鐘的莫札特 D 大調雙鋼琴奏鳴曲,10分鐘的降低血壓放鬆法指南,或是10分鐘的寂靜無聲狀態。
於是,聆聽莫札特似乎能讓學生變得更聰明,提高約8到9分智商。雖然9分智商看起來很少,其實不少:一名普通人(定義是智力優於其他50%的人)在聆聽過莫札特奏鳴曲之後,智力將會比其他70%的人高。這麼簡單的10分鐘古典音樂大補丸,要是能掌控其效應,將能推升一般學生的成績,超越20%聆聽放鬆指南或是享受沉默的學生,有可能將 B 等變成 A 等,或是將不及格變成及格。
蕭歐、羅契爾和凱發表他們的論文還不滿一年,音樂公司就已經開始利用這股爆紅的知名度,推出標題為「靈機一動:智慧莫札特」(Mozart for Your Mind)、「莫札特讓你更聰明」(Mozart Makes You Smarter)以及「用莫札特開發大腦」(Tune Your Brain with Mozart)之類的新CD 。
第一個發表有關這項發現的獨立研究小組,是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史塔夫(Con Stough)團隊。 和最初的實驗一樣,他們也採用莫札特的奏鳴曲以及靜默環境,但是多加了一個新情境:舞曲,讓一組受測者聆聽十分鐘節奏藍調歌手歐尼爾(Alexander O’Neal)的Fake 88(House Mix版)和What Can I Say to Make You Love Me? (Hateful Club Mix 版)。30名受測者在經歷某種聆聽狀態後,馬上做一部分「瑞文氏高級圖形推理測驗」(Raven’s Advanced Progressive Matrices test)。
次年,美國心理學會的旗艦期刊《心理學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了這些新結果,標題寫著「莫札特效應之謎:無法複製」 (Mystery of the Mozart Effect: Failure to Replicate),而且該學會還發表了一篇新聞稿,標題是「揭穿莫札特效應的真面目」(Mozart Effect’ De-Bun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