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傳統信念看來,施食予餓鬼除了解其饑苦外,還能消減餓鬼的怨恨,利益社群。美藉宗教學家尉遲酣 (Holmes Welch) 的研究指出,中國社會中認為死後不能歸位和沒有子孫祭祀的祖先會成為孤魂。死於戰亂、意外或瘟疫而未有妥善安葬的死者亦會成為冤魂。如果他們因怨怒而釀成社會不安,將非民眾所願見。因此中國傳統中救度亡魂不只於親人,也往往顧及其他無歸依處的眾生,為他們消怨解結,以祈社稷安寧。(Welch: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Buddhism 1900-1950) 楊毅彬的研究則指出,瑜伽焰口施食儀式當中「召請」部分,所召受食的孤魂餓鬼,包括生前從事不同行業的亡魂,如歷朝帝主、安邦良將 、文章秀才、行船客旅、奮身武士、懷胎流產、飢寒乞丐囚人等,由此可知焰口關懷的層面廣泛,惠及社會各個階層。(《瑜伽焰口施食儀式研究一以香港「外江派」佛教道場為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