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客家技藝
[列印本頁]
作者:
驛動的心
時間:
2025-8-10 17:45:07
標題:
客家技藝
客家技藝
1.油紙傘
手工製油紙傘是美濃紙傘的製作手藝,1924年由大陸潮州傳進成為在地文化,最能代表美濃特色的民俗技藝。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在早期客家庄裡,由於客家話「紙」與「子」諧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時,女方通常會以兩把紙傘作為嫁妝,含有「早生貴子」的意思,且「傘」字裡有五個人字,也象徵著多子多孫,而紙傘傘面張開後形成圓形,且「油」與「有」諧音,為祝福新人生活美滿圓滿的意思,也有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也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
油紙傘使用的竹材,傘骨大部分使用堅硬有彈性,不易折斷的孟宗竹為主,製作前將孟宗竹浸泡於水中一個月去糖分,之後曬乾竹材以防蟲蛀,經過鋸竹、削成傘骨、傘頭、傘柄、鑽孔、繞邊線等組合,傘骨結構完成之後再上膠、裱紙、修邊、上油、曝曬、繪畫等步驟,方始完成。
隨著工商洋傘的大量製作,技藝傳承出現了斷層,由鼎盛時期2、30家製傘業者,到現在僅存三三兩兩堅守崗位,手工油紙傘已從實用性轉變為收藏、裝飾觀賞用。
2.窯燒
客家文化之美-客家藝術窯燒小圖美濃窯業可追溯日據末,龍肚九芎林地區開始出現產製建築用磚塊的「磚窯」工廠,惟隨著磚塊產業技術的更新,這種需大量人力又辛苦費力的「磚窯」工廠逐漸式微關廠,現在保存下來的「磚窯」不多,也不復完整。記憶情景可以重現,家鄉的故事可以再傳遞,基此情懷,美濃在地業者已將此深化轉換成文化藝術的創作,創作藝品多屬花器、茶具及各型陶藝作品。著名陶藝家朱邦雄先生就是美濃人,高雄捷運橋頭站的陶壁作品「天工開物」就是他的創作。
3.葫蘆雕刻
客家文化之美-客家藝術葫蘆雕刻小圖早年農村生活習於將生產過剩或過老不及食用的瓠瓜,讓它老化曝曬後製成盛水器皿,民國85年杉林區新庄國小校長黃泓清先生為了讓在地生產的農作物化為精緻可愛的藝術品,讓藝術與生活結合,因緣聚會下與雕刻老師龔一舫先生攜手推動葫蘆雕刻,獲文建會經費補助,並在地方公私部門及居民的合作下,於88年創設全國第一座葫蘆雕刻藝術館,有系統地介紹葫蘆雕藝術,同時邀請龔一舫先生長期擔任學校及社區「瓠藝傳習方案」指導老師傳習各種雕刻技藝,地方有心之士也開始重視農業的加值,「杉林葫蘆藝術創作工坊」負責人何明賢老師也是先驅者,至今仍戮力不倦發展葫蘆藝術與創作。葫蘆雕在經過多年的傳承與發展,雕刻技法多樣,有彩繪法、青刻法、浮水印法、素雕技法。藉傳統民間技藝和社區總體營造,葫蘆藝術已儼然成為杉林區一大特色,並逐步朝打造杉林為全台首座葫蘆里的目標邁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