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師父說 | 論致富:小富靠勤奮,中富靠智慧,大富靠德行
[列印本頁]
作者:
李洪元
時間:
2025-8-18 00:39:58
標題:
師父說 | 論致富:小富靠勤奮,中富靠智慧,大富靠德行
師父說 | 論致富:小富靠勤奮,中富靠智慧,大富靠德行
小富靠勤奮,中富靠智慧,大富靠德行。同時,還要記得:人要行善,善能積德,德能通神,神能佑人。為什麼老話常說“厚德載物”?因為只有德行深厚的人,才能承載大富大貴,沒有深厚德行作底蘊,就是“德不配位”,這樣得到財富也不能長久。
2025-8-18 00:39:39 上傳
下載附件
(106.52 KB)
為什麼說“小富靠勤奮,中富靠智慧,大富靠德行”呢?這是因為個人的勤勞能帶來生活的富足,但還沒有投入到更大範圍的社會生產服務裡,不足以將各方面的互惠互利的管道拓寬;中富雖然能投入到更大範圍的社會生產服務和拓寬互惠管道,但還推廣得不夠,還不足以達到“富好行其德,財聚而裕民”的境界。
要說致富的三層境界,我們不得不說一說“三聚三散”的文財神范蠡的歷史事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仁信忠義是獲得財富的最高道德倫理要求,人們能夠獲利的根本是百姓,所以對待百姓要存感激之心,予以回報,這樣百姓才更願意與你打交道。文財神范蠡深諳此理,在歷次積攢財富的過程裡,始終以誠信和仁義為經營的出發點。
司馬遷曾在《史記•貨殖列傳》記述:“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
1.勤勞
到齊國後,他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墾荒種田,近海捕魚,開挖鹽田。親自下地耕作,穿布衣,進粗食。
2.智慧
文財神范蠡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幫助百姓發家致富,他毫無保留地傳授生財之道。陶地低窪多水,他因地制宜,親自示範教導百姓鑿池養魚。
3.德行
文財神范蠡歷來對合作者謙和禮讓,對雇工十分慷慨,遇到災年就減免地租。在年初,他同農民、商人簽訂商品收購合約,到年底如果商品價格上漲,文財神范蠡會按照市場現價收購,如果價格下跌,仍會嚴格履行合約價格。表面看來,這樣做吃些虧,但是卻擁有了大量優質穩定的合作夥伴,總成本降低很多。
此外,文財神范蠡經商僅“逐十一之利”(《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薄利多銷,賈法廉平,不盤剝百姓。他經商致富靠的是無損於民的經營技巧,不搞損人利己,而是實現共贏。
2025-8-18 00:39:44 上傳
下載附件
(119.25 KB)
一次,文財神范蠡資金周轉不靈,向一個富戶借了十萬錢。一年後,當這個富戶帶著各家的借據出門討債時,包裹不慎掉入江中,幾十萬錢的借據和路費都沒了。他焦急萬分投奔文財神范蠡,文財神范蠡不僅連本帶息還了錢,還額外贈送一筆路費給這富戶。由此,文財神范蠡的仁信之名更加廣播天下。之後,文財神范蠡三次擴大經營、短缺資金時,許多富戶紛紛送錢上門,幫助文財神范蠡抓住了時機。由於文財神范蠡誠信仁義,以立德為本,所以他千金散盡後很快又能再次聚集財富。
文財神范蠡的勤勞、智慧和德行,不僅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還讓他成為了齊國相國,再次尊榮顯貴。短短幾年間,文財神范蠡成為齊國首富,家資巨萬。時遇災荒,文財神范蠡開倉賑災,千里之外的災民都來投奔。齊王得知,力請文財神范蠡到國都臨淄,拜為相國。為相期間,文財神范蠡力主發展經濟,促進齊國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擺脫了齊國物資短缺的困擾,奠定了齊國經濟與文化繁榮的基礎。3年後,齊國國富民強。他卻再次掛印辭官,散盡家財,退隱到東鄰齊、魯,南通楚、越,西達秦、鄭,北連晉、燕的“天下之中”——陶地經商。在他的大力推動下,陶地沒幾年就成為貿易之都。
4.厚德載富
文財神范蠡深諳聚財和疏財之道,聚財而裕民。他經商聚集了大量的財富,卻三聚三散,樂善好施,周濟貧困,司馬遷稱讚他“富好行其德”(《史記•貨殖列傳》),這恰恰是因為他認識到物聚必散,“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道使然。正如道祖在《道德真經》裡所言:“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祝福各位善信生財有道、福慧雙全!
(龍虎法脈)
附件:
95-1.jpg
(2025-8-18 00:39:39, 106.52 KB) / 下載次數 5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g0MzE4NTF8MjNhZGE0Nzh8MTc1NzE5MzE2NXwwfDA%3D
附件:
95-2.jpg
(2025-8-18 00:39:44, 119.25 KB) / 下載次數 5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g0MzE4NTJ8NDE4NGYxYTV8MTc1NzE5MzE2NX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