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屈公病還是屈「躬」病?學者揭正名理由
[列印本頁]
作者:
李洪元
時間:
21 小時前
標題:
屈公病還是屈「躬」病?學者揭正名理由
屈公病還是屈「躬」病?學者揭正名理由
21 小時前
上傳
下載附件
(46.36 KB)
屈公病毒僅有一種血清型,感染後通常可獲得長期甚至終身免疫。
屈公病一詞源自非洲東南部坦尚尼亞(Tanzania)Kimakonde 族語,意為「彎曲的物體」,形容患者因關節劇痛而蜷曲身體的姿態。屈公病患者常因關節疼痛數月甚至無法站立,導致身體彎曲如鞠躬。台大醫學院熱帶醫學暨寄生蟲學科教授蕭信宏認為,屈「躬」一詞既能貼切表達病情特徵也符合音譯,屈躬病應是較為適切的中文譯名。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9日表示,今年截至18日,台灣已累計140例登革熱及17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中國佛山已收治幾千例屈公病確診病例。蕭信宏表示,高人口密度的都市一旦引入高適應性病毒株,就可能引發大規模傳播。
台灣有2種病媒蚊 須全力防堵
不過,蕭信宏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上認為,台灣具有完備的監測機制以及健全的醫療通報系統,能及早阻擋疫情擴張。但他提到,台灣同時存在埃及斑蚊(主要分布於嘉義以南)與白線斑蚊(全台皆有分布),理論上具備屈公病毒傳播潛力,防疫仍面臨挑戰。
屈公病毒1種血清型 感染後可終身免疫
蕭信宏說,屈公病毒因為只有一種血清型,不像登革熱病毒有4種,因此登革熱患者即使對其中一種免疫,仍可能感染其他類型的登革熱病毒,而屈公病毒僅有一種血清型,感染後通常可獲得長期甚至終身免疫,也較不容易在同一地區引起大流行。
此外,蕭信宏指出,屈公病毒的傳播效率會受病毒基因型影響,像是E1:A226V突變可明顯提高其在白線斑蚊中的傳播能力,倘若缺乏此類變異,他認為,病毒傳播效率可能受限,降低持續流行的機率。相對而言,登革熱病毒的傳播效率,在埃及斑蚊中能長期保持高傳播能力。
來源:自由健康網
附件:
0-7.jpg
(
21 小時前
, 46.36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g0ODkxNzZ8NTc1OGFjMzh8MTc1NTg3NTEzO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