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凡夫愚迷,易為假相迷惑 [列印本頁]

作者: 李洪元    時間: 2025-8-25 01:12:51     標題: 凡夫愚迷,易為假相迷惑

凡夫愚迷,易為假相迷惑

懂得「緣起中道」,才能建設「空有一如」的思想,才能融合「真俗二諦」,才能把握佛法的真實義,才能看清世間萬法的實相,如此也才能認識生命的本體與真諦。只不過凡夫愚迷,世間的眾生一向習慣在虛幻不實的假相上執取,因此隨著「緣生緣滅」的虛妄假相而起伏妄動,所以不能了解佛法的真諦。如僧肇大師在《物不遷論》說:世間大眾面對人生的生死交替、四季的寒暑更迭,總認為有個東西在遷流變化;事實並非如此,人們肉眼所見的遷流變化都是不真實的假象,因此說「物不遷」;但若因此說世間一切都是靜止不動,也非事實,真正說來應該是「動靜一如」。

「動靜一如」的根本道理,要想說得清楚,並不容易,因為世間大眾的見解往往與佛教的真理相抵觸,因此如果順應真理而說,難免與世俗的見解相抵觸,如此就無法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如果違背真理,就會誤導大眾,迷失真心,這也有違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所以當初佛陀證悟後,很快就想進入涅槃,就是有感於此。

佛陀成道之初,發現自己所證悟的道理,與世人所認知、追求的,完全背道而馳。世人認為涅槃佛性是虛無空幻的,財富名利等五欲六塵才是真實的;世人覺得解脫自在的禪悅法喜是遙不可及的理論,世間的聲色之娛才是實在的。佛陀有感於此,故而萌生涅槃之念,所幸後來有帝釋天請佛住世,今日人間才有佛法可聞。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最初宣講《華嚴經》,說的是佛陀自己證悟的境界,因為佛果甚深不可思議,只有普賢、文殊等大根性的菩薩才能承受法益,其他小根小器的行者不解其義,個個如聾若啞。佛陀為了方便接引眾生,因此不得不改為宣說三根普被的阿含、方等諸經。

及至到了最後八年,佛陀講說《法華經》,雖然強調「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但佛陀還是方便施設了「化城」,以「會三歸一」、「化權顯實」,漸次引導眾生走上佛道。所以佛法有「權實二教」,也就是「究竟真理」之外,還有「方便法門」,因此有「第一義諦」和「世俗諦」。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