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無不是真無,有不是真有 [列印本頁]

作者: 慕冰至    時間: 前天 01:00     標題: 無不是真無,有不是真有

無不是真無,有不是真有

懂得「空無」雖然可以為人生帶來妙用無窮,只不過一般人還是習慣在有無上分別,總是認為「有的不是無」,「無的不是有」,有與無是不一樣的。大師為了說明「無不是真無,有不是真有」的至理,他也常舉智藏禪師與徑山禪師的「有與無的比較」,說明有無之間,既非對待,亦非分別,而是純然如一。

有一位在家居士問智藏禪師:「有沒有天堂地獄?」

禪師回答說:「有。」

「有沒有佛菩薩?」

禪師仍然答道:「有。」

總之,不管信徒問什麼,智藏禪師都答:「有。」

這位居士聽了以後,說道:「奇怪!我以同樣的問題問徑山禪師,他都說:『無。』」

智藏禪師問他:「你有老婆嗎?」

居士答道:「有。」

「你有兒女嗎?」

居士仍回答:「有。」

「徑山禪師有老婆嗎?」

居士回答道:「沒有。」

「徑山禪師有兒女嗎?」

居士答:「沒有。」

智藏禪師正色說道:「徑山禪師沒有老婆兒女,所以對你說『無』;我跟你說『有』,因為居士你有老婆兒女啊!」


大師為徑山禪師與智藏禪師的說法作了註解:徑山禪師所表達的是悟者體空的境界,在絕對空無的世界裡是不容許說是非、講人我、論有無,不容許議論任何一物,也不能勉強說「空」說「無」;而智藏禪師則是站在眾生的立場,故有是非、人我、有無的相對世界。

換句話說,「有」,是世法,是生活的發用;「無」,是出世法,是生命的本體。佛法,就是空有相融的中道之行,是真空妙有的圓融中道。

佛教有僧俗四眾,在家信眾的生活是從「有」的上面去著力以獲得需要,出家僧眾的生活則是從「無」的上面入道。

「無」就是「空」,空觀的建立,對於現實人生有著積極向上的正面意義,因此大師一向主張要建立與「空觀」相應的人生觀,也就是「以退為進、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捨為得、以眾為我、以教為命」的人生觀。大師認為,從承擔、體證解脫中,徹見「同體共生」的生命價值,才是圓滿自在的人生觀。

「空」本來是佛教很偉大的思想,但是一般人錯解「空」義,因此陷入頑空,認為既然世間一切都是空,何必執著什麼做人應有的誠信道義,什麼人格道德、什麼品性操守等,因此把人間美好的價值觀都給空掉了,這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空義的可怕。

反之,有的人過於執著有,不能淡然處世,凡事喜歡比較、計較,甚至見不得人好,放不下人我是非、名利權勢等,如此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的對立,人我之間也將爾虞我詐,彼此互不信任,甚至因此自私自利,為了一己之私利而危害大眾的權益,造成社會動盪,由此可見能空能有的人生何其重要。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