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漆工藝-戧金 保存者:王賢民 [列印本頁]

作者: 阿良車輪餅    時間: 2025-8-27 01:39:55     標題: 漆工藝-戧金 保存者:王賢民

漆工藝-戧金 保存者:王賢民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傳統工藝  種類:髹漆

保存者:王賢民

認定理由

傳統漆工藝為本縣特殊文化產業,創作工序繁複耗時,其中,「戧金技法」在台灣殊為少見。

王賢民藝師所專擅之戧金技法,刀法融合平刀、圓刀、鉤刀、斜刀、針刀等各藝,加以貼金、摻金、柔推,技法圓熟,並且具備應用身邊各種材料創發新技法的才能,其作品不論平面與立體雕塑,題材多以台灣本土常見的花、鳥、民俗或吉慶圖騰為主,具有地方色彩,藝術價值獨步於全台其他漆工藝師。

流派/學藝過程(師承狀況):「戧金」又稱沈金、鎗金,是一種在漆器上刻畫出金色線條、細點的裝飾技法。

要完成一幅戧金作品,工藝者除具備一般平面美術應有的構圖、素描基礎與美感外,尚須具備熟練的髹、描、雕、貼、推等基礎功,又需熟悉各種戧金雕刻刀具的養護。戧金刀需視題材內容製作成平刀、圓刀、鈎刀、斜刀、針刀等各式不同形狀的雕刻刀頭,方能繪製不同深淺凹刻線條表現細膩的美感,技術上相當繁複細緻。

王賢民藝師所專擅之戧金技法,刀法融合平刀、圓刀、鉤刀、斜刀、針刀等各藝,加以貼金、摻金、柔推,技法圓熟,並且具備應用身邊各種材料創發新技法的才能,其作品不論平面與立體雕塑,題材多以台灣本土常見的花、鳥、民俗或吉慶圖騰為主,具有地方色彩,藝術價值獨步於全台其他漆工藝師。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漆藝為中華文化的發明,根據浙江河姆度出土文物,可以證實這項工藝在中國大陸至少已有7千年歷史。早期由於台灣未採割漆樹利用、不生產漆,漆藝在台灣文化的呈現始自明清時代,由渡台墾拓的先民自大陸攜入生活用漆器物品,此時台灣仍尚未見有漆器生產;但是早在隋唐時代日本遣唐使將中國漆藝引進日本,因為原料生產、生活文化特性等因素,反而將漆文化更加發揚光大,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表。 台灣開始有漆器的生產始於日治時期日本山中公在台灣開設漆器製造所,當時也因日本政府引入漆樹在台灣種植成功後,漆器工藝才在台灣萌芽發展,台灣漆藝的生產與傳承深受日本殖民的影響。 漆液取自漆樹,為自然生成的塗料。因為漆液的有機體特性,特別講究外在環境要維持在溫度20-25℃、相對溼度70-75%的條件方具有最佳的活性機能。除了環境條件,漆本身會因時間會自然老化失去活性。再者,漆液所含的天然漆酚也會經由接觸或吸入的途徑,使人產生過敏紅腫起疹狀膿包,初學者約50-60%因皮膚過敏會得漆瘡,造成初學者每每因此怯步。以上種種原料特性、外在環境特性、工藝者個人生理特性等均影響漆工藝的技術傳承;初步估計目前全台閩地區從事漆工藝者總人數不及百人,可見漆藝需要被關照以及對擁有此項技藝者需要被保護的急迫性。 若將數百種傳統漆藝技法分類,可分為蒔繪技法(平時繪、研出蒔繪、高蒔繪)、變塗技法、鑲嵌貼付技法、戧金技法、木雕彩漆技法等大類。 傳統漆藝每種技法從漆板胎體製作、下塗、中塗、上塗、到作品完成必須使用十餘種工具、十餘種工藝技術、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漆藝品或一幅漆畫的完成往往需耗費數月才能完成。漆工藝技法種類多樣,可分為蒔繪、變塗、鑲嵌貼附、戧金、木雕彩漆等大類。

其中的「戧金」又稱沈金、鎗金,是一種在漆器上刻畫出金色線條、細點的裝飾技法。要完成一幅戧金作品,工藝者除具備一般平面美術應有的構圖、素描基礎與美感外,尚須具備熟練的髹、描、雕、貼、推等基礎功,又需熟悉各種戧金雕刻刀具的養護。戧金刀需視題材內容製作成平刀、圓刀、鈎刀、斜刀、針刀等各式不同形狀的雕刻刀頭,方能繪製不同深淺凹刻線條表現細膩的美感,技術上相當繁複細緻。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附件: 23.jpg (2025-8-27 01:39:51, 110.98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g1NDkzNDJ8OTk4NDAxY2N8MTc1ODM5MDc3N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