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製鼓 保存者:黃呈豐
[列印本頁]
作者:
阿良車輪餅
時間:
前天 01:23
標題:
製鼓 保存者:黃呈豐
製鼓 保存者:黃呈豐
前天 01:23
上傳
下載附件
(143.19 KB)
類別
:傳統工藝
級別
:傳統工藝
種類
:其他
保存者
:黃呈豐
認定理由
:
1.對於選皮、削毛、鑿洞、穿麻繩、拉鼓皮、曬皮、調音、封皮、裁型、拋光、上漆等過程,每道程序皆具有豐富經驗和技巧,具藝術性。
2.多樣的製鼓能力,包括各種宗教開路鼓、法鼓,民俗如北館通鼓、客家八音及太鼓之各種製鼓工法,具特殊性。
3.黃呈豐先生為彰化縣僅存少數製鼓者,具地方性。
流派/學藝過程(師承狀況)
:自小耳濡目染隨父親黃秀安、叔父黃秀邦、黃秀文製鼓,父親希望黃呈豐能繼承製鼓家業,但討厭牛皮味道的他一開始很反抗,直到1983年父親中風倒下,黃呈豐才返家認真學習製鼓手藝,扛起傳承的使命。彰化縣線西鄉的永安製鼓工藝社屬於「漳州派」。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
古代歷史記載中,鼓類樂器多用於軍事、儀仗、祭祀、宗教和報時。在原始時代出現「土鼓」,鼓框由陶土製成。另外有一種鼉鼓,是用鱷魚皮作膜面的鼓,而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鼓多以動物皮革作為膜面來製作,近代隨著戲曲和其他民間音樂及節日慶祝的普及,鼓類樂器也相應地得到了發展。陳怡君《臺灣的鼓類樂器研究》:論及臺灣的鼓類樂器,廣義而言,泛指存在於臺灣本地,緣起於中國樂系的鼓類樂器,以及隸屬於臺灣本地原住民之屬之鼓類樂器;狹義則指臺灣漢族音樂系統所使用的鼓類樂器,係因臺灣製鼓業自中國大陸傳入,與中國大陸的製鼓業,在歷史發展淵源上具有關聯性,表演活動與演出方式彼此相關,形成相近的表演藝術風格,進而因時代變遷,發展成獨樹一格且深具臺灣在地風格與特色的鼓類樂器。從製鼓業的歷史而言,製鼓技術傳入臺灣,製鼓匠師在此定居、傳承之時,就陸續出現了製鼓商號,在臺灣的製鼓師父陸續出現之後,多以家族傳承方式,將製鼓技藝一派相承。目前有「福州派」「漳州派」兩派仍活躍於製鼓業界。
(彰化縣政府)
附件:
23.jpg
(
前天 01:23
, 143.19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g2MTE0Nzd8OGZlZmJiOWV8MTc1NjkxMDU5O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