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精、氣、神」概說 [列印本頁]

作者: 蔡仲子    時間: 前天 08:58     標題: 「精、氣、神」概說

「精、氣、神」概說

精氣神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理論,以精、氣、神為核心概念,闡釋宇宙萬物的構成與演化規律。其認為氣為宇宙本原,精是氣的精粹形態(《管子·內業》稱“精也者,氣之精者也”),神則體現為自然變化的內在法則,三者共同構成生命活動的基礎。

該學說提出氣的運動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種(稱氣機),通過動態平衡維持萬物生滅與形氣轉化(氣化現象)。中醫學中,精為人體生長發育與生殖功能的物質基礎,氣推動生理活動並主導能量交換,神則統攝精神意識,三者形成“精化氣、氣生神、神馭精氣”的共生體系。

該理論起源於先秦時期,西漢後與元氣學說融合,至宋代進一步發展為理氣論,成為連接傳統哲學與中醫學的重要紐帶。


引用釋義

‘精氣神學說’起源於先秦時期,在西漢以後被“元氣學說”所同化,在宋代進一步發展為理氣論。精氣神學說認為,氣是宇宙萬物構成的本原,不論是存在於宇宙中的有形物體,還是運動於有形物體之間的無形的極細微的物質,都是氣的存在形式。而精,乃氣中之精粹,是生命產生的本原,故《管子·內業》說:“精也者,氣之精者也。”神,則是指自然的種種變化及其內在規律。

氣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氣的運動稱為氣機。其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可高度概括為升、降、出、入四種形式。升,即由下向上;降,即由上向下;出,即由內向外;入,即由外向內。在正常情況下,事物的穩定都是通過升與降、出與入的動態平衡維持的。

氣的變化稱為氣化。這些氣化的表現十分複雜,如動物之生、長、壯、老、已;植物之生、長、化、收、藏,無一不屬氣化之列。而無形之氣變為有質之形,有質之形化為無形之氣的形氣轉化也屬於氣化。氣化,是永不休止的。氣機和氣化的關係十分密切,必須通過氣機才能產生氣化,如果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一旦停止,氣化也就停止了。故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其在不停的運動和變化,引起世界的萬事萬物也不停地運動和變化,而世界上的一切運動變化,都是氣運動變化的具體表現。

精氣神學說是中醫學中重要的理論基礎。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具有多種功能:

1.促進生長發育:精是構成形體各組織器官的主要物質基礎,並是促進胎兒生長發育的物質;
2.滋養作用:水穀之精輸布到五臟六腑及其他組織器官起著滋養作用,以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
3.生殖作用: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質,具有生殖以繁衍後代的作用。

,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人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天地之氣”中攝取營養成分,以充養五臟之氣,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人的五臟、六腑、形體、官竅、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靜之物,必須在氣的推動下才能活動。當氣的運動失衡時,就會引發疾病。因此中醫治療的目的就在於恢復氣機升、降、出、入的平衡。

,是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集中表現和主宰者。神的物質基礎是精。神在生命之初就生成了,當胚胎形成之際,生命之神也就產生。神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依賴于後天的滋養,所以只有水穀精氣充足,五臟和調,神的生機才能旺盛。人的神與形體是不能分離的,因此人的身體狀況必定會反映在神。當身患疾病時,神受到侵害,就會出現種種異常狀況,如目無光彩、語言失常、昏不知人等。所以臨床觀察病人的神,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安危。


精、氣、神三者,中醫稱為三寶,認為它們是可分不可離的。精可化氣,氣可化精,精氣生神,精氣養神,而神則統馭精與氣。 鑒於三者間的互相關聯,任何一個的失調都會影響其它二者,只有當三者和諧穩定時,人才能保持健康,‘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道站)


附件: 37-1.jpg (前天 08:58, 81.44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kwMDg5NDd8OGU4MGRlNzV8MTc1OTkzMTQ4OXwwfDA%3D

附件: 37-2.jpg (前天 08:58, 66.01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kwMDg5NDZ8NDcxYjMzNWF8MTc1OTkzMTQ4OX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