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高雄市人文古蹟-臺南市 下茄苳旌忠廟 [列印本頁]

作者: 慕冰至    時間: 3 天前     標題: 高雄市人文古蹟-臺南市 下茄苳旌忠廟

臺南市 下茄苳旌忠廟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寺廟

現況地址:臺南市後壁區下茄苳69號

登錄理由

表現地域風貌及民間藝術特色者:旌忠廟創建於乾隆年間,昭和16年嘉義中埔烈震,本廟嚴重受損。1967年地方重建廟宇,由陳專琳執篙,並與大木作司阜許銅爐、許漢珍父子合作之建築;各殿木雕裝飾題材與祭祀神明相得益彰,雕刻工藝細緻且具有深意,廟內保存蔡草如彩繪作品,具有民間藝術特色;與泰安宮迄今仍保有古香路繞境之民間信仰文化。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旌忠廟因震災重建,結合傳統木構造與鋼筋混凝土構築工法,為戰後臺灣廟宇營造過度之典型,呈現構造史獨特之歷時性,具營造技術史之價值。


簡介

《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下茄苳旌忠廟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創建。由當地富紳韓高陽祖父出資興建,主祀岳府元帥(岳飛、元帥爺公),境民俗稱「元帥廟」,與下茄苳泰安宮齊為清代下加冬北保、下加冬南保及附近街庄最重要之信仰中心。

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下茄苳仕紳廖炭發起募捐改建旌忠廟,籌得三千五百圓進行大規模改建工程,於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竣工;約同時期,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廖炭亦倡議募款九百餘圓擴大整修下茄苳泰安宮,於此眾信徒推選廖炭為管理人。由於廖炭在佛教界與齋教界頗有名望,泰安宮與同庄的旌忠廟變成臨濟宗妙心寺派的聯絡寺廟。

隨著皇民化運動的開始,1938年(昭和十三年)在皇民化運動及寺廟整理運動的氛圍下,依新營郡守重村文一之命,郡轄內多數神像及文物均遭焚化搗毀,另部分收集於郡役所倉庫;而旌忠廟神像亦被收至新營郡役所。

1941年(昭和十六年)12月17日清晨,嘉義中埔發生烈震,旌忠廟年久失修受震遭受八成災害傾斜倒塌,在寺廟整理運動的推動下旌忠廟無法再修建,1942年(昭和十七年)2月21日旌忠廟土地「贈與」財團法人新營郡社會教化助成會,遂改為民眾集會所。

終戰初期,茄苳村首任村長陳祥及境民謀議興修旌忠廟,將原民眾集會所改造神房,並自原新營郡役所迎回神祇安座奉祀。

1961年(民國五十年)農曆 8月15日成立旌忠廟重建委員會,由境內三十六庄村里長任重建委員,推舉陳祥為委員長,並倡議重建旌忠廟,歷經六年時間,跨越鄉鎮出資重建,旌忠廟終在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竣工;旌忠廟此次重建聘請嘉義大木作司阜陳專琳為執篙匠師,負責宮廟設計及工程承包,建造施作為嘉義大木作司阜陳專琳與臺南大木作司阜許銅爐及許漢珍父子等兩匠幫合作。

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下茄苳旌忠廟完成三進二院二過水廊之廟室規模,旌忠廟舉行重建竣成入火安座大典,卅六庄村長任重建委員長陳祥發起卅六庄「舉香」,名為「卅六庄各界慶祝蔣總統連任第四屆總統週年暨下茄苳泰安宮天上聖母旌忠廟岳府元帥大遊行」,二戰後首次繞境依循日治時期廖炭發起舉香繞境,近萬名信徒參與,沿古香路徒步繞境四天。1968年(民國五十七年),依例於舉行徒步四日繞境;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舉行第三年徒步四日繞境,回鑾後舉行慶成謝土暨祈安三朝清醮大典。

(臺南市政府)


附件: 20.jpg (3 天前, 112.53 KB) / 下載次數 3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kwOTI3NzF8M2ZjNGZiOWF8MTc2MDYzODU4N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