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以貌取人 [列印本頁]

作者: 慕冰至    時間: 5 天前     標題: 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

那時,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以致人們都驚訝說:「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他的母親不是叫瑪利亞,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裏嗎?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來的呢?」他們就對他起了反感。耶穌卻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他在那裏,因為他們不信,沒有多行奇能。 瑪竇福音  13:54-58


當細讀今天福音章節,筆者頓時想起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的詩句,「少少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相信大家也聽過。詩中作者自幼離開本家,到外地生活,及至年老回鄉,卻換來是沒有人所認識。

聖史瑪竇記述了耶穌在納匝肋長大後,離開此地一段時間,由葛法翁開始祂的福音宣講,沿途都吸引不少群眾,甚至跟隨了祂。然而,耶穌來到原本自己長大的地方,向那裡的群眾宣講天國的訊息,與及祂表明自己的身份後(路4:14-21),竟令他們感到驚訝祂所說的話,且以奇異的目光注視祂,用冷言冷語去看待祂。為甚麼他們不能面對耶穌的新面貌呢?

的確,耶穌自小與納匝肋村民一起生活和工作,他們對祂的家庭背景非常熟識,因而腦海中已有既定的印象和常規。當耶穌返回那裡,向他們講出這些教訓,加上他們所知耶穌曾施行的奇蹟,實在打破了他們對耶穌固有的印象,於是就起了反感(瑪13:57),最後他們也不能認出耶穌就是天主子。

事實上,在今天時常講求競爭的社會中,由於種種緣故,我們很容易以別人的外貌、地位、身份、學歷……等等,去評頭論足,判斷他人,甚或作出排他的行為。正所謂:「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們真的要懷着真誠的態度去看待每一個人,讓每一個與自己接觸的弟兄姊妹,都能體會到耶穌基督的臨在。

主,耶穌基督,求祢開啟我們的心目,並能常懷着美善的目光,去看待與我們相遇的弟兄姊妹。

(恩泉啓迪)

附件: 99.png (5 天前, 271.41 KB) / 下載次數 4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kxMDIwNjh8YmUyYjI5MTB8MTc2MDk0OTE1N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