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這五種障礙為何稱為「五蓋」
[列印本頁]
作者:
驛動的心
時間:
2025-11-7 05:38:56
標題:
這五種障礙為何稱為「五蓋」
字與拼音文字不同處,在其獨特的象形表意。《說文解字》中對偏旁部首寶蓋頭「宀「的解釋,便是交相覆蓋的屋子,如「室、宅、宮「這類與房屋建築直接相關的字,還有「家、實、富、寧、安「等,寄託著人們對幸福、平安、富足生活的嚮往。
雖然在漢字中,「蓋「指遮蓋物,也引申為人們遮風擋雨的庇護所,但在佛教中,「蓋「卻不再是護人周全的避風港,反而成了修行路上阻礙進步的攔路虎。這其中,阻擾禪定修習的五種障礙,稱為「五蓋「。那麼,五蓋究竟是什麼呢?
五蓋是哪些
五蓋的「蓋「取「蓋覆「之義,指五種煩惱蓋覆心識,導致眾生不明正道、不起禪定、不生善法。凡夫因這五種煩惱,智慧不顯,沉滯三界,不能出離。「五蓋「具體為:
貪慾蓋:《大智度論》云:「貪慾蓋者,去道甚遠。所以者何?欲為種種惱亂住處,若心著貪慾,無由近道。「即執著於男女情愛,色聲香味觸法等外境享受,及財寶物質等慾望貪得無厭。例如,禪坐時生出各種關於美食的念想,導致無法專注於禪修,便是被貪食的慾望所擾,落入了貪慾蓋的影響之中。
瞋恚蓋:《大智度論》云:「瞋恚蓋者,失諸善法之本,墮諸惡道之因,諸樂之怨家,善心之大賊。「即因逆境或他人「冒犯「而心生瞋恚忿怒。如打坐時窗外電閃雷鳴,心中煩躁惱火,難以安住,便是被瞋恚蓋所擾。
睡眠蓋:《大乘義章》云:「睡著境界,不能堪忍,名之為睡。身心昏昧,略緣境界,說之為眠。五識無用,名身昏昧,意識沈沒,名心昏昧。「即眼、耳、鼻、舌、身遲鈍無覺知,意識昏沉,也稱惛沉睡眠蓋(惛同「昏「)。如在坐禪時昏昏欲睡,不能振奮精神。
掉悔蓋:《大智度論》云:「掉悔蓋者,掉之為法,破出家心。如人睡攝心,猶不能住。「即心緒躁動不安,對所做的事常懷憂惱。也稱掉舉惡作蓋、掉舉蓋、掉戲蓋。如數息時忽然追悔上月錯過的法會,失去對觀呼吸的專注。
疑蓋:《大智度論》云:「疑蓋者,以疑覆故,於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無故,於佛法中空無所得。「即因愚癡而猶豫不決,對所修的法產生困惑懷疑,或對導師、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如深入一個境界時,突然懷疑能否繼續下去,於是入定的進程就此打住。
五蓋並非彼此獨立,往往相互引發,起連鎖反應:處於順境易起貪慾,順境消失,進入逆境則易生瞋恚。處於逆境時若心態失衡,更會加劇昏沉睏頓、煩悶憂慮。當持續陷於昏沉、煩惱中,便容易動搖對佛法的信心,滋生懷疑。總而言之,五蓋就是眾生執著於外境,心隨境轉,導致身心浮躁睏乏,對佛法信心不堅,不能安住修行的具體表現。
五蓋與禪修
與一般的貪財、貪睡等一直伴隨我們的煩惱習氣不同,五蓋是在禪修中現行的。它們平時並不出現,不帶來痛苦,只在我們修行時出來作祟,使還未培育起來的定力難以為繼,已經培育起來的定力退失,以致禪定無法現前。
佛法既找到了眾生修行難成正果的病根,也在《大毗婆沙論》對五蓋一一開出了對治藥方:
貪慾蓋以不淨觀對治,即觀身不淨,破除對色身之執;
瞋恚蓋以慈觀對治,即觀想眾生之苦,激發同情心;
睡眠蓋以毘缽舍那對治,即提起覺照,破除昏沉;
掉悔蓋以奢摩他對治,即止息、寂靜,集中注意力,減少雜念憂思;
疑蓋以緣起觀對治,即理解因緣法則,對治愚癡無明,增強信心與願心。
由此可見,去除五蓋的核心是堅固正知正見,提起覺照。修行人以敏銳的覺察力辨識出蓋的現前,便不會再被輕易卷走,以定力讓自己安住。只有清楚覺知煩惱的來去,心不受干擾,智慧便生起了。
佛法形容障難,還有哪些詞
對凡夫而言,擋在我們解脫之路上的除了「五蓋「,還有其他種種障礙,如五欲、三毒等等。
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又名五妙欲、五妙色,是染着色、聲、香、味、觸這五境所引起的五種情慾。即貪求錢財、美色情愛、名譽權勢、美食和睡眠安逸。五欲由外境牽動,很容易給人帶來短暫的快樂,但沉溺其中便會荒廢修行。
三毒:是貪、嗔、癡這三種眾生所染的根本毒害,又稱三垢、三火、三不善根,是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的惡根。其中貪便是對五欲之境的執著佔有,貪愛卻求而不得,便會引發痛苦。嗔是對不遂心願的人或事物產生的厭惡、憤恨之心,會引發仇視,甚至殘殺。癡又叫無明,是不分是非善惡的愚癡,人的種種煩惱皆是由癡而起。
十纏:是十種纏縛眾生的煩惱,包括:無慚(對惡行不感到羞恥)、無愧(做惡不怕他人責備)、嫉(嫉妒他人)、慳(吝惜財物)、悔(對所作所為常懷懊惱)、眠(貪睡不醒)、掉舉(躁動不按)、昏沉(心沉重昏昧)、嗔忿(對違境產生忿怒)、覆(隱藏過錯怕他人知道)。十纏是對五蓋更精細的劃分,它們令心不得清淨,是修行者常要防備覺察、長期對治的障礙。
《大智度論》云:「若得諸法實相,觀五蓋則無所有,是時便知五蓋實相即是禪實,禪實即是五蓋。「
總之,無論是障難禪修的五蓋,還是佛法所指的其他無明煩惱,都需要修行者常提覺照,觀察萬事萬物緣起性空的道理,才能破妄顯真,轉煩惱為菩提,走出生死輪迴之門。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