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2025 解救「舊台灣人」運動元年 全民護肝新起點! [列印本頁]

作者: vectorcrv    時間: 2025-11-13 11:57:40     標題: 2025 解救「舊台灣人」運動元年 全民護肝新起點!

本文最後由 vectorcrv 於 2025-11-13 11:54 編輯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2025 解救「舊台灣人」運動元年 全民護肝新起點!

諮詢/許金川(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撰稿/黃靜宜   2025-10-15

台灣有接種過B肝疫苗的「新台灣人」與民國75年以前出生、來不及接種疫苗的「舊台灣人」,這些舊台灣人每年約有一萬多人因肝硬化、肝癌而往生,全民腹超運動―每年一超,加上抽血檢查,才能解救這些舊台灣人。

 
  
您知道台灣有「新台灣人」與「舊台灣人」嗎?新舊的差別就在於B肝疫苗!
  

民國75年(1986)7月以後出生的人,大多數都有打過B肝疫苗,有了保護性的抗體,稱為「新台灣人」;而在此之前出生的民眾,也就是今年40歲以上者,是來不及受惠於B肝疫苗的「舊台灣人」,其中約12%(亦即約有兩百萬人)成為B肝帶原者,再加上C肝感染者也有40~60萬人(約3%~4%),這些人的肝臟可能會被B、C肝病毒戕害,導致每年約有一萬多人因為肝硬化、肝癌往生,因而「舊台灣人」是需要積極解救的。

「解救」舊台灣人
肝基會最早推免費肝病篩檢

「舊台灣人」可說是社會的中堅分子,卻蒙受最大的肝病危機,許多人因為不知道自己有B、C肝而錯失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契機,因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自30年前即率先推動B、C型肝炎及肝癌免費篩檢活動(包括AST、ALT、HBsAg、Anti-HBs、Anti-HCV、AFP),深入全台社區與偏鄉角落舉辦篩檢活動。近5年更發起「全民腹超運動」,呼籲國人(尤其是40歲以上者)「一年一超,全民超起來!」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長了肝癌也不一定有症狀,定期抽血檢驗和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國健署推39歲以上全面篩檢B、C肝
持續擴增慢性B、C型肝炎及肝癌之治療

在肝基會多年倡議與努力推動下,令人欣慰的是,政府也有了相對應的行動,一起解救「舊台灣人」。

首先就是B、C肝終於進入「普篩」階段。2025年8月1日起,衛福部國健署擴大B、C肝篩檢對象,只要是1986年(含)以前出生的民眾皆可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即年滿39~79歲的民眾都可受檢,相較2020年9月28日起之篩檢對象(年滿45歲~79歲),預估新增約200萬人受惠。此篩檢項目列在國健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中。

其次,健保署也挹注更多資源於B、C肝的治療,持續放寬B肝抗病毒藥物的治療門檻,將更多人納入藥物治療的保護傘下;在C肝方面,2017年全基因型口服藥物問世後健保即開始有條件給付,2019年全面給付,並訂下2025年提前消除C肝的目標。

對於肝癌的治療,健保也持續增加給付項目,除原本早有給付的手術、肝臟移植、局部消融(電燒、微波、冷凍)、肝動脈栓塞、放射治療以及標靶治療外,針對中、晚期肝癌患者,更提供免疫+標靶(2023年8月1日起)及最新的雙免疫療法(durvalumab+tremilimumab)(2025年2月1日起)給付。

這些措施與行動,不僅是翻轉「舊台灣人」命運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全民護肝的新起點。

 

新台灣人B肝帶原率不到1%
舊台灣人B肝帶原率約 12%

「舊台灣人」為何如此「肝苦」?舊台灣人的B肝大多數由母嬰垂直傳染和學齡前兒童時期受染而來,隨著時間推移與病程演進,肝臟可能開始斷續或持續發炎,接著可能進展至肝硬化,甚至更進一步衍生肝癌或導致肝衰竭。

切斷這個傳染途徑的重要關鍵就是B肝疫苗。在「台灣肝病醫學之父」、肝基會創會董事長宋瑞樓教授等人的推動下,台灣自1986年7月起率全球之先對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因此1986年7月後出生的國人,B肝帶原率大幅降低至不到1%,連帶肝硬化、肝癌也持續減少了。B肝疫苗是人類史上第一支可以預防癌症的疫苗,可惜的是,出生於1986年7月以前的舊台灣人,都來不及受惠。

舊台灣人因為沒有B肝疫苗的保護,許多人成為B肝帶原者,籠罩在「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陰影下。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衛福部國健署之全國篩檢資料,1986年以前出生的國人,約12%為B肝帶原者,換算起來約有200萬人。有些人即使接受篩檢時沒有B肝帶原,也可能感染過B肝且B肝病毒曾經在其肝內存在一段時間,因而雖然產生了B肝表面抗體,但是肝臟已經受到B肝病毒戕害,一樣有較高的肝硬化與肝癌風險。

此外,因為早年輸血檢驗不完備加上衛生消毒觀念不足的影響,舊台灣人感染C肝的比率也較高,估計帶原率為3%~4%,有40~60萬慢性帶原者。

 
圖說:新台灣人有B肝疫苗保護,肝病威脅大幅減少。

慢性肝病三部曲
嚴重威脅舊台灣人生命

罹患慢性B、C型肝炎後,平均每4人有1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約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B、C肝是造成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

儘管經過多年努力防治,慢性肝病與肝硬化已經退出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但2024年仍有3725人因此病逝;至於肝癌,仍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2024年有7513人過世,總計國內去年共有11238人因為慢性肝病與肝硬化、肝癌往生,絕大多數(>90%)也是舊台灣人。

而在全面實施B型肝炎疫苗政策之後出生的40歲以下新世代,無論男性或女性,肝硬化與肝癌的發生率、死亡率都明顯下降。

B、C肝是中壯年的健康威脅

由於B肝帶原者常在中壯年階段罹患肝硬化或肝癌,因此B型肝炎成為威脅中壯年(尤其是男性)生命的重要疾病,也連帶對家庭與社會造成沉重影響。

根據國健署2024年的統計,死於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者的年齡中位數,男性為58歲,女性為75歲,整體合計是61歲。2022年的肝癌發生率統計顯示,男性患者的年齡中位數是66歲,女性為72歲,合計是68歲。至於2024年肝癌死因統計,男性的年齡中位數是69歲,女性76歲,合計則是72歲。

而C型肝炎因為有口服抗病毒藥物可以根治,威脅已經大幅降低,台灣目前C肝的診斷率與治療率皆達到9成以上,預計今(2025)年底就會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遞交消除C肝認證申請,宣示消滅C肝提早達標。不過,C肝防治還不能說就此結束,因為感染者尚未全部找出來,仍有「漏網之魚」。
  

未定期追蹤  恐增肝癌太晚發現的遺憾

雖然從政府到民間,持續努力宣導多年,但整體來說,國人對肝病的認知還是不夠。據調查,B肝或C肝患者至少有一半不自知;而就算知道,因為B、C肝沒有明顯症狀、「不痛不癢」,至少有40%的人並未積極追蹤。

不知道自己有沒有B、C肝以及沒有定期追蹤的後果,就是肝癌總是太晚發現的悲劇一再重演。

若與日本比較,台灣肝癌病人初次確診時屬於早期(BCLC分期屬於 0+A期)的比率為44.5%,日本則是65.7%。相對的,一診斷就是肝癌晚期及末期(BCLC C+D期)的比率日本僅佔6%,台灣則高達33.8%。

定期追蹤  能早期發現肝癌加以根治

再以健保署的統計資料來看,2024年全國有9232名新診斷的肝癌患者,其中早期肝癌(第一期與第二期)只佔一半左右。不過,若再細分為有定期追蹤(加入健保B、C肝照護計畫且定期追蹤)者,早期肝癌的比率則高達77%;如果有加入B、C肝照護計畫但沒有規律追蹤,早期的比率仍佔64.7%,就醫與定期追蹤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以楊培銘教授門診病人的統計資料來看,因為病人有規律追蹤,初次發現肝癌時屬於早期的比率高達90%。

今年以來有幾則名人罹患肝病的新聞,就讓人分外感慨。70年代末紅遍大街小巷的武打明星李小飛,因罹患肝癌,與病魔奮戰半年後於2025年6月病逝,享壽76歲。據媒體報導,他2月時因為昏迷緊急送醫,才發現已經是肝癌第三期,且有嚴重肝硬化,無法動手術。兒子李翔並說,爸爸平日有健康檢查以及做運動,常見疾病包括心臟及攝護腺都有檢查,唯獨漏掉定期追蹤B型肝炎。

此外,嘉義市無黨籍議員李奕德2025年3月26日傳出因肝癌病逝,得年42歲。據媒體報導,他從得知罹病到過世僅1個多月,十分突然,地方人士莫不感到震驚。
從媒體報導的訊息中得知,不管是76歲病逝的李小飛,或是得年42歲的李議員,從發現罹患肝癌到病逝都非常突然及短暫,李議員甚至只有一個月,在在說明了定期追蹤的重要性,因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長了肝癌常無徵兆,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大多已是中晚期了。

 
圖說:肝基會長年舉辦免費篩檢活動,呼籲民眾主動篩檢B、C肝。
  

主動篩檢、積極就醫、及早治療
消滅慢性肝病三部曲

肝癌早期發現的重要性在於,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根治或者有效控制,因為早期肝癌階段可透過開刀或局部消融治療(電燒、微波、冷凍)達到治癒的可能。這也呼應了肝基會一直以來的宣導,要消滅病毒性慢性肝病,務必要做到「主動篩檢、積極就醫、及早治療」。

主動篩檢很重要,年滿39至79歲民眾可接受一次政府提供的B、C肝免費篩檢,故民眾應於就醫時主動洽詢此項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了解自己是否有B、C肝。

積極就醫就是B、C肝患者務必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搭配抽血檢驗肝功能與甲型胎兒蛋白。如果發現異常,就能夠及早治療,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總結來說,透過近年來的努力,台灣與C型肝炎相關肝癌的發生率已明顯降低,但與B型肝炎相關肝癌之發生率仍居高不下,顯示在B型肝炎的追蹤上,民眾的認知方面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唯有彌補這些缺口,才能邁向根除病毒性肝病與肝癌的目標。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