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MIT研發磁性電晶體 讀取、記憶不分家 [列印本頁]

作者: Tzuyu    時間: 前天 13:00     標題: MIT研發磁性電晶體 讀取、記憶不分家

媒體來源:台灣大紀元
原文網址:https://www.epochtimes.com.tw/n486145/
更新:2025年11月15日
 
晶片示意圖,晶片內含許多矽製電晶體。(Kim Jae-Hwan/AFP via Getty Images)

編譯/吳瑞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團隊成功研發全新的磁性電晶體。用它做出的產品不僅有內建記憶體功能,更擁有結構緊湊、性能優異的特性,有望打造更小、更快、更省電的電路。

傳統電晶體以矽元素為主,能像微型電燈開關控制電路,或在通訊系統中放大微弱訊號。不過,受到物理限制,難以在過低的電壓下運行,且體積和能效也無法更進一步突破。

為了克服這一瓶頸,科學家花費數十年時間嘗試利用「電子自旋」(Electron Spin)方式控制磁性電晶體。「電子自旋」就像一個微小的磁鐵,為操控電流提供了新途徑。然而,過去的磁性材料多數缺乏半導體所需的良好電子特性,在性能上存在許多無法克服的缺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學(VŠCHT)共同合作,使用兼具穩定磁性與良好電子特性的二維材料「硫溴化鉻」(CrSBr)取代電晶體表層的矽,成功開發出全新的磁性電晶體(Magnetic Transistor)。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物理評論通訊》(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

硫溴化鉻製成電晶體不僅克服過去的缺陷,還讓研究人員能夠在兩種磁狀態之間進行穩定的任意切換,大幅提升電流控制的效率。研究人員更發現這些磁狀態會改變材料的電子特性,從而實現電晶體能在低功耗下運作,這可謂一項關鍵性突破。

這款全新磁性電晶體製作過程不難,且整個過程確保表面清潔和無任何汙染風險。硫溴化鉻材料與許多其他二維材料不同,能在不被氧化情況下,在空氣中保持穩定運作。硫溴化鉻製成的磁性電晶體無汙染特性,使其設備性能上要優於傳統磁性電晶體。
 
矽製電晶。示意圖。(123RF)

突破!電晶體有記憶功能

更令研究團隊振奮的是,傳統的電晶體裝置僅能造成電流百分之幾的變化,但這次新設計裝置的電流切換幅度提升10倍以上。另外,研究人員可以使用電流來控制該種材料的磁力強度,且無需額外磁場就能操控電子產品內的特定電晶體。

這項結果意義重大,因為過去工程師難以將磁場施加到電子設備中的單一電晶體上。而且這種磁性電晶體還具備內建記憶、讀取能力,運作方式與傳統記憶體(RAM)截然不同。傳統記憶體主要由一個磁性單元和一個電晶體組成,前者用於儲存訊息,後者用於讀取資訊。

硫溴化鉻磁性電晶體簡化邏輯或記憶體電路的設計,不僅縮短記憶體讀取和儲存所需時間,也開啟高性能電子產品的新應用。研究人員計畫進一步探索利用電流控制這些電晶體,並開發可擴展的陣列製造方法,以便加速未來的實際應用。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與電腦科學系和物理系研究生周忠濤(音譯,Chung-Tao Chou)說,「人們對磁鐵的認識已有數千年,但將磁性融入電子產品的方法卻相當有限。這次展示一種有效利用磁性的方法,為未來的應用和研究開闢更多可能性。」

劉路橋(音譯,Luqiao Liu)則表示,「在這項工作中,我們結合磁學和半導體物理學來實現有用的自旋電子裝置。現在電晶體不僅能開關,還能記憶資訊。另外,我們能以更大的幅度切換電晶體,使其訊號變得更強,從而更快、更可靠的讀取訊息。」◇
=============================================================
感想:科技不斷進步,期待能夠有更多的應用。
作者: good123456789tw    時間: 前天 13:26

漲見識了。
作者: zebron    時間: 前天 20:02

這是材料科學與自旋電子學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MIT(麻省理工學院)和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學(VŠCHT)的研究團隊在2025年9月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論文中,詳細描述了使用二維反鐵磁半導體CrSBr(硫溴化鉻)取代傳統矽基電晶體通道的創新設計。這不僅實現了磁性電晶體的低功耗切換,還開啟了邏輯運算與非揮發性記憶體整合的可能性。下面我來分享一些評論,從技術意義、潛在影響到挑戰角度出發。

技術意義

CrSBr作為一種van der Waals材料,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在空氣中穩定(不像許多二維磁性材料易氧化),同時兼備強磁性和優異的電子特性。研究團隊透過外部磁場或電流調控其磁態,實現電流切換幅度高達10倍(磁電阻達1500%),遠超以往磁性電晶體的幾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電晶體不僅能像傳統矽基一樣「開/關」電流,還能利用磁態儲存資料,而無需額外電源維持狀態——這是邁向「記憶體即邏輯」(in-memory computing)的關鍵一步。

在X(前Twitter)上,MIT官方帳號在9月29日分享此新聞,引發了如@LaurentSierra1的回應,他興奮地指出這可能「開啟量子計算互聯的新路徑」,並強調雖然材料毒性需注意,但前景看好。另一位@Compoundarxiv用戶則簡潔評價,這是「融合邏輯+非揮發記憶的磁性電晶體,承諾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計算」。

潛在影響

•  能源效率與小型化:傳統矽電晶體受物理極限限制,無法在低電壓下高效運作。CrSBr磁性電晶體可大幅降低功耗(切換時只需微弱磁場或電流),適合用於AI晶片、手機或數據中心,預計能減少電子設備的碳足跡。

•  自旋電子學應用:這不僅限於電晶體,還可能擴展到磁感測器或量子位元控制。想像一下,未來晶片內建磁記憶,能加速邊緣運算或神經形態計算。

•  跨領域啟發:如@noctem26在X上的腦洞大開,他將其應用到「意識場適配器」(CFA)或量子骨架介面,雖然聽起來科幻,但反映了這項技術對混合量子-經典系統的潛力。
媒體如MIT News和Interesting Engineering也熱議這是「電子學的轉折點」,強調其對更小、更快、更綠色電路的貢獻。

挑戰與展望

當然,這還處於原型階段。X上有些討論提到材料大規模生產難度(如晶圓生長不均勻)、熱穩定性(高溫下磁態易亂)、以及與現有CMOS製程的整合問題。@SoMuchInfoOk在8月的一篇帖文雖聚焦CrSBr的納米光子應用,但也暗示其磁性需精細調控以避免環境敏感。
總體來說,這是自2010年代二維磁性材料興起以來的一大里程碑,預計將加速自旋電子學商業化。如果你對特定應用(如量子計算整合)感興趣,我可以再挖深一點!
作者: maze833    時間: 昨天 04:34

看來科技又更加進步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