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列印本頁]
作者:
kissliu
時間:
2008-3-12 19:48:54
標題: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現代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有一項內容極為重要—那就是從小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西方教育學者曾指出:“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那麼,現代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該如何培養子女的行為習慣呢?
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高爾基說過:“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為一名現代家長,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應注意從孩子的呀呀學語階段,就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說話雖然不帶髒字,但說話的態度不好,語氣急躁甚至嚴厲。這也是不好的習慣。試想,一個人語言文明、卻舉止粗野,或者舉止得體,卻出口不遜,這都是不和諧的。因此,家長在教養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
人是社會性的。孩子在一歲之後,越來越有了對夥伴兒的需求。但是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如何與夥伴相處,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導孩子與夥伴兒交往。在0-3歲期間,要經常帶孩子走出家門,接觸外部世界,讓孩子不認生;孩子進入幼稚園後,就引導孩子與周圍夥伴友好相處,要讓孩子有集體榮譽感,鼓勵孩子幫助別人,或為集體做事情—儘管有時,孩子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擊孩子的熱情。
一般說來4—6歲的孩子就有了東西的歸屬意識。比如,這個玩具是我的,這盆花是媽媽的,玩具娃娃是幼稚園。家長應因勢利導,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圖書借給小朋友,教育孩子幼稚園的玩具要大家輪著玩,甚至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幼稚園的各項活動……這樣,才會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產生集體意識,學會遇事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能僅僅以自己為中心。
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現代父母在孩子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孩子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的行為習慣。
一般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喜歡自己做。我們都知道孩子從1—2歲起就會搶著要自己吃飯,可常常是飯菜灑了滿桌,就是放不進嘴?堙C類似的情況還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幫忙疊衣物、收玩具。但由於他們年紀小,勞動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于幫倒忙。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乾淨利索。天長日久,就像俗話說的:父母能幹,兒女嬌癡。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就該由家長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現在有的小學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認為“我的任務是學習”,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離開家長就吃不好、穿不好,這都是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結果。
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家庭對子女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
5歲的莉莉是個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歡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速食。爸爸媽媽說,這孩子幾乎天天都要去麥當勞。可前不久幼稚園體驗,莉莉竟然血色素偏低,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現代家庭中孩子養得嬌,往往是孩子喜歡吃什麼就買什麼,殊不知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並無好處。
應該注意讓孩子從嬰幼兒階段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讓孩子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孩子一生。
作息時間混亂是現代人生活的誤區,這一點,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現在的小孩從嬰幼兒階段就開始接觸電視、電腦,到了幼兒期,沉湎於電視、電腦的機會更多。有些小孩子從3歲開始就接觸電腦;有的孩子精力充沛,週末、節假日甚至隨著父母的生活節奏晚睡晚起,這種做法不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還使孩子到了上學年齡,不能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
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北路小學校長沈廣慧告訴我們,小學一二年級是養成階段,要讓孩子逐漸養成按時休息、按時起床、按時學習等生活習慣,以適應今後緊張的學習需要。但是實際上這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樣始自孩子的幼年。
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麼孩子將來入學後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那麼在孩子0至2歲這個階段,家長應注意發展孩子的那麼能力呢?
第一階段:零至六周。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身體的接觸,需要愛和溫暖。如果母親能在這個時候餵養母乳,對孩子笑、說話、唱歌,目光要有接觸,更能增加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第二階段:六周至五個月,接觸環境。繼續給嬰兒愛和關心,經常擁抱。若嬰兒表現出不開心,照顧者要有回應。同時可以讓嬰兒趴在地上,借此練習抬頭及加強視覺能力。在嬰兒頭部左方距前大約十二寸處掛一個會轉動的風車,用幾種顏色的球體組成,或用不同顏色的做成各種動物,幫助嬰兒集中注意力,學習用眼追蹤物件,對以後發展閱讀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階段:五個月至兩歲,發展智力。多帶孩子接觸世界,並和孩子交流心得;幫助孩子社交,聯繫其他孩子的父母,讓孩子一起玩,也鼓勵其他孩子和成年人交談。這些訓練,肯定會為您的孩子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的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至少要從孩子認字開始。其實不必如此教條—現代父母講究的是在孩子幼兒時期開始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由媽媽帶著“讀”書—媽媽抱著他一起翻看圖書,同時講述書中的故事,使孩子在聽的同時,領悟讀書的樂趣。據專家介紹,這項活動可早至從孩子一歲前開始。
另外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還可以每天固定一個時間(當然,時間由短到長,考慮到孩子的生理特點),由爸爸或媽媽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書,還可以在孩子提出問題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咱們去書?塈鉾狙?”“咱們看看書上怎麼說”讓孩子產生對書的濃烈興趣,使讀書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總之,幼兒時期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讓幼兒能通過點滴培養、訓練,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這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
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由成人有意識地培養成的,而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是幼兒教養的重要一環,讓孩子從細小處做起,成長為一個獨立、有自信、有責任感、樂於學習、善於與人相處的人
-----------------------------------------------------------------------------------------------------------------------------------------------------------------------------------------
孩子常以父母親為學習對象
因此為人父母親的大人們 !
是否我們也該注意一下自己的行為舉止
相信人性本善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壞胚子吧
大家一起好好教育下一代
讓社會還是處處充滿溫馨
作者:
小如公主
時間:
2008-3-13 09:15:53
公主我本身是保母
最近也才即將要考執照考
以前帶寶寶只覺得小孩要睡就睡
能睡能吃就是福阿~~(我們那邊小孩太幸福了)
所以每次在街上
三更半夜看到還有爸媽帶著小孩
有說有笑的~
看了很想衝過去罵~
<你大人不睡,不代表小孩不用睡好嗎?>
真是氣死了~
尤其是像我這麼愛睡覺的人~
以前我爸媽如果這樣對待我
我一定六親不認
先發一頓脾氣再說~~
現在有些少數爸媽
真的
唉~
很難溝通的~
作者:
ntu2008
時間:
2008-3-13 18:43:47
的確是身教重於言教,所有為人父母著都要注意。
作者:
傳說神話
時間:
2008-3-13 20:08:25
對阿..以前的小孩吃飽了就睡.睡飽了就吃.
無憂無慮的..現在時代在進步..
一些新新人類.總是有自己的想法在教育後代...
老一輩的勸晚上別帶小孩子出門..現在人沒在信這種的
像公主說的..有時三更半夜看到夫妻帶小孩子出去逛街時..
真的有那種想衝出去臭罵她他們一頓的心態....
這麼小就讓它有不良的習慣.長大還得了...
ps:教育小孩子我還是一貫的方式...是非對錯一定要明瞭...
等到這個先做好...我在慢慢教育別種
作者:
豆腐鯊
時間:
2008-3-14 11:03: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miumiu
時間:
2008-3-29 00:58:18
標題: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現代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有一項內容極為重要—那就是從小
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西方教育學者曾指出:“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那麼,現代
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該如何培養子女的行為習慣呢?
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高爾基說過:“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為一名現代家長,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應注意從
孩子的呀呀學語階段,就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
用語。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說話雖然不帶髒字,但說話的態度不好,語氣急躁甚至嚴厲。這也是不好的習慣。
試想,一個人語言文明、卻舉止粗野,或者舉止得體,卻出口不遜,這都是不和諧的。因此,家長在教養過
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
人是社會性的。孩子在一歲之後,越來越有了對夥伴兒的需求。但是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如何與夥伴相
處,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導孩子與夥伴兒交往。在0-3歲期間,要經常帶孩子走出家門,接觸
外部世界,讓孩子不認生;孩子進入幼稚園後,就引導孩子與周圍夥伴友好相處,要讓孩子有集體榮譽感,
鼓勵孩子幫助別人,或為集體做事情—儘管有時,孩子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
擊孩子的熱情。
一般說來4—6歲的孩子就有了東西的歸屬意識。比如,這個玩具是我的,這盆花是媽媽的,玩具娃娃是
幼稚園。家長應因勢利導,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圖書借給小朋友,教育孩子幼稚園的玩具要大家輪著玩
,甚至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幼稚園的各項活動……這樣,才會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產生集體意識,學會遇事
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能僅僅以自己為中心。
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現代父母在孩子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
教養方式下,孩子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在幼兒
時期就應該培養的行為習慣。
一般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喜歡自己做。我們都知道孩子從1—2歲起就會搶著要自己吃飯,可常常是飯菜灑
了滿桌,就是放不進嘴?堙C類似的情況還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幫忙疊衣物、收玩具。但由於他們
年紀小,勞動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于幫倒忙。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乾淨利索
。天長日久,就像俗話說的:父母能幹,兒女嬌癡。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就
該由家長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現在有的小學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認為“我的任務
是學習”,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離開家長就吃不好、穿不好,這都是早
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結果。
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家庭對子女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
5歲的莉莉是個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歡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速食。爸爸媽媽說,這孩子幾
乎天天都要去麥當勞。可前不久幼稚園體驗,莉莉竟然血色素偏低,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現代家庭中孩
子養得嬌,往往是孩子喜歡吃什麼就買什麼,殊不知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並無好處。
應該注意讓孩子從嬰幼兒階段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
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讓孩子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
,將伴隨孩子一生。
作息時間混亂是現代人生活的誤區,這一點,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現在的小孩從嬰幼兒階段就
開始接觸電視、電腦,到了幼兒期,沉湎於電視、電腦的機會更多。有些小孩子從3歲開始就接觸電腦;有
的孩子精力充沛,週末、節假日甚至隨著父母的生活節奏晚睡晚起,這種做法不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
分的休息,還使孩子到了上學年齡,不能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
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北路小學校長沈廣慧告訴我們,小學一二年級是養成階段,要讓孩子逐漸養成按時
休息、按時起床、按時學習等生活習慣,以適應今後緊張的學習需要。但是實際上這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樣
始自孩子的幼年。
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
,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
到充分發展,那麼孩子將來入學後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那麼在孩子0至2歲這
個階段,家長應注意發展孩子的那麼能力呢?
第一階段:零至六周。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身體的接觸,需要愛和溫暖。如果母親能在這個時候餵養母
乳,對孩子笑、說話、唱歌,目光要有接觸,更能增加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第二階段:六周至五個月,接觸環境。繼續給嬰兒愛和關心,經常擁抱。若嬰兒表現出不開心,照顧者
要有回應。同時可以讓嬰兒趴在地上,借此練習抬頭及加強視覺能力。在嬰兒頭部左方距前大約十二寸處掛
一個會轉動的風車,用幾種顏色的球體組成,或用不同顏色的做成各種動物,幫助嬰兒集中注意力,學習用
眼追蹤物件,對以後發展閱讀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階段:五個月至兩歲,發展智力。多帶孩子接觸世界,並和孩子交流心得;幫助孩子社交,聯繫其
他孩子的父母,讓孩子一起玩,也鼓勵其他孩子和成年人交談。這些訓練,肯定會為您的孩子以後的學習打
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還可以每天固定一個時間(當然,時間由短到長,考慮到孩子的生理特點),由
爸爸或媽媽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書,還可以在孩子提出問題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咱們去書?塈鉾狙?”“
咱們看看書上怎麼說”讓孩子產生對書的濃烈興趣,使讀書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有的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至少要從孩子認字開始。
其實不必如此教條—現代父母講究的是在孩子幼兒時期開始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
和學習習慣,由媽媽帶著“讀”書—媽媽抱著他一起翻看圖書,同時講述書中的故事,使
孩子在聽的同時,領悟讀書的樂趣。
總之,幼兒時期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讓幼兒能通過點滴培養、訓練,養成愛讀書
愛學習的好習慣,這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
《 本帖最後由
星期天怕怕
於 2008-4-10 23:33 編輯 》
作者:
boss197302
時間:
2008-3-29 05:59:04
謝謝大大精闢的分析.也感謝你的分享.小弟受教了
家庭區 禁止注音文
短短的幾句 我幫你修改了4字
下次請注意
-星期天怕怕-
《 本帖最後由
星期天怕怕
於 2008-3-29 09:26 編輯 》
作者:
傳說神話
時間:
2008-3-29 11:46:52
要讓小孩子有良好的習慣行為..
最後要自己要當好榜樣好模樣.
夫妻之間香處也是小孩很容易模仿的對象..
還有小孩的就學環境.跟她的同學心態..
都是必須去了解的
作者:
Yaoyoyo
時間:
2008-6-21 21:23:25
家長最該檢討是自身,如果自己喜歡閱讀,無形中會讓小孩也學習到閱讀樂趣,去圖書館看書應該要養成習慣。
作者:
傳說神話
時間:
2008-7-7 21:25:13
[尋找親子達人回覆高手]
好受用的文章~明天來去買風車了..多買幾個好了哈哈哈哈
小朋友也長大了~真的好快~一下子就三個多月~父母真的會被小孩追到老
小孩子的學習對象~一向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表現方式~最能帶出小孩子以後發展的方向
還有許多專家所教導的學習方式~都是我門能夠受用的~此篇文章分享的真的很棒~
我很喜歡~
作者:
該亞
時間:
2008-7-7 21:38:31
[尋找親子達人回覆高手]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的確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人家說習慣成自然..你讓他習慣於這些事物上..那麼他就會有這些行為..
而培養小孩的習慣..做父母的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你給孩子什麼東西...那麼他所學的就是什麼...你說了什麼..那他就會說什麼..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展現的行為是非要的一環...千萬不要只要求孩子..
可是自己卻都沒有做到唷~
作者:
l785634121
時間:
2008-7-11 18:48:37
[尋找親子達人回覆高手]
要從小培養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相信那是每個父母都希望可以達成的目標,
只不過在實行上似乎是不是那麼的容易,
我也希望我的小孩能夠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作息習慣,
看來我得多多的注意自己的行為了,
要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示範,
這樣才容易達成,
對他們的一輩子都有幫助。
作者:
l785634121
時間:
2008-7-11 20:16:37
[尋找親子達人回覆高手]
很多父母都是只注重小孩的成績,
而對於小孩的行為習慣,
似乎都不太去注重,
雖然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卻不是老師心中的好學生,
同學眼中的好朋友。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的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能夠有那些好的行為習慣,
相信一輩子都享用不盡。
作者:
男得糊塗
時間:
2008-12-17 19:10:37
[慶耶誕回好文]NO.64
看完這則資料後知,幼兒在成長陼段看確很需要父母親的用心指導與教育,長大後才不至於會在行為上有所偏差,可為人父母的却是要時時刻刻的處於備戰的狀態下且能秉持初衷,不容有半點怠惰方能見效。如此不僅是人力、體力、財力上的負荷極重,更是精神上的一大壓力。
就如文中所講的:“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國人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不知是否能如西方所言,側重於行為、品德的培養;亦或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階層,真不知到最後將會成為〔?〕呢?恐怕是最值得大家省思之處吧!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