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讓孩子從匱乏中學惜物 [列印本頁]

作者: miumiu    時間: 2008-4-2 12:28:05     標題: 讓孩子從匱乏中學惜物

施崇棠讓孩子 從匱乏中學惜物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身價上百億,卻有個更值錢的惜物價值觀。這個觀念,讓他的3個小孩不愛名牌、不愛滿屋子玩具……擁有一把衡量「價值和價格」的尺度。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今年大二的小兒子,在美國大學的學校宿舍桌上有個褪色的小狗熊娃娃。這是母親在他四年前高二時送他的禮物。但即使搬了幾次家、也有些髒了,但是到現在還捨不得丟。他背的黑色運動背包,底部破個洞,大男生不肯換新,原本要自己縫,但帆布厚不好縫,只好求救媽媽。哥哥也一樣,襪子破了也還照穿。

  一般人眼裡不過幾千元的背包,對父親是台灣身價百億企業家的小孩心中,卻像「珍寶」般被呵護,而正值花樣年華的小女兒,更是不像時下企業家第二代般名牌滿身。施崇棠的小孩,絕對有能力購買頂級精品,但他們節儉程度卻更勝一般家庭的孩子。他們天賦異稟嗎,未必。否則,秘訣何在?

  首度接受媒體採訪的施太太說:「讓他們從小珍惜周遭的物品。」原來「惜物」兩字,是施家財富教育中最貴重的資產。

  也許,一群與一隻Hello Kitty(凱蒂貓)玩偶的差別,最能代表施夫人對這件事的感受。


  家教一:給多不如給少 如果滿地都是玩具,會剝奪期望的樂趣

  施崇棠女兒讀國中時,當時學校流行蒐集凱蒂貓玩偶。有一天,施夫人與朋友在台北街頭看到一家專賣店,朋友望了店裡失望的說:「我家小朋友全都有了,不知道還要買哪隻?」而施太太看到這些凱蒂貓,「當時,我就心想如果我女兒有其中一隻,一定非常開心。」但她終究沒買,因為如果房間都是滿地玩具,小孩會因為擁有太多,而剝奪他們很多期望的樂趣。

  然而,要小孩做到惜物不浪費,口頭說一千遍不如一個施家傳統的「匱乏」哲學。
三個小孩念小學時,每天零用錢只有十元,買一個菠蘿麵包剛剛好,不會給多餘的錢。而給零錢的過程中,施太太還會有附帶條件:「零用錢一個月沒來領就沒了。」當時,小孩最開心的事,是可以存錢買一本漫畫書。這些規定都是為了讓他們懂得錢與物品不是想要就有,必須自己在省吃儉用中才能取得。「不管家境如何,但良好的勤儉習慣不能忘。」施太太說。

  家教二:不是想要就有 一年僅送三次禮物,產生匱乏後的喜悅

  在施家,孩子小時候,夫婦倆刻意用一般家庭生活水平的消費,進行兒女的金錢教育。
「小學時,每年只有一次買像電動玩具般的大禮物,和兩次小禮物的機會。」小兒子說,而且兩個月才能上一次麥當勞。透過適度的匱乏,與匱乏之後擁有的喜悅,讓小孩心中種出一把衡量「價值與價格」的尺度。

  小兒子回憶,印象當中,每次跟爸爸! 、媽媽去百貨公司逛,只要看到喜歡的玩具,卻比同類的貴,媽媽通常就會用手指比一比上面的價格,然後搖搖頭。久而久之,他自然也學會了比價。三月某一天,施太太接到大兒子從美國打來的「求救」電話,竟是要幫他在台灣網路上買的球鞋寄到美國。她心想這球鞋在美國買不就好了?「這球鞋在台灣買只要三成的價格,即使加上郵費,還比在美國買划算。」原來他已經把兩地方可能的價格全比過了。


  家教三:長輩共同身教從小教勤儉,長大有錢不會手足無措

    施家的財富教育觀念,與身為長子,家中有五個小孩的施崇棠,小時候來自公務員家庭的節儉習慣有關。
  大學時的施崇棠,在同學眼中就是只會念書不會花錢的「模範生」。施夫人回憶,有次到施崇棠家作客,只見他與四個弟弟的最大娛樂,竟是窩在樓梯上玩套圈圈遊戲。

     在施崇棠的家裡,有個「留存摺」的美好傳統。
  身為長子,施崇棠在出社會工作後,為了減輕家計,就把當時每月只有八千元的薪水,撥四分之一給自己的大弟。等到大弟也出社會,將剩下的錢就繼續存在一個戶頭,連同存摺交給下一個弟弟,等到最後一個弟弟完成學業為止。

     透過撙節與分享,金錢變成凝聚家人關係的力量,金錢的價值也在這過程中變得更高。
  因此,縱使現在成了企業董事長,施崇棠的勤儉價值依舊,而施太太也是如此,她說,自己大部分都買折扣後的衣服,盡量能省即省。

  然而,在富裕的家庭裡,要維持「不富」的環境,相對更難。因此,施崇棠夫婦不只要求自己以身作則,還規定爺爺奶奶等長輩也一視同仁:「不能買玩具、拿零用錢給他們。」

  「我不可能永遠都在旁邊牽著孩子的手。」施崇棠說。所以從小扎根,讓他們一開始就建立惜物、學會如何與金錢相處,等到他們長大一下有錢了,才不會手足無措。在施家,愛物、惜物的觀念比給萬貫家財還有力量。

∼∼∼∼∼∼∼∼∼∼∼∼∼∼∼∼∼∼∼∼∼∼∼∼∼∼

  現代孩子享受父母關愛與優渥物質條件,但身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代的孩子要擔負更多的困難,今天的青少年經常從生活或媒體看到或聽到無數有關暴力、毒品、酗酒、性行為和許多各式各樣的問題,心裡難免會受影響。

  尤其在成群結夥時,他們會把平常認為罪大惡極的事,反而認為無傷大雅,甚至其樂無窮。

《 本帖最後由 星期天怕怕 於 2008-4-11 00:18 編輯 》
作者: qq12350    時間: 2008-4-2 12:36:14

確實惜物愛物會讓物品用的更久,還有正確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才可以使孩子更有惜物的概念。
作者: 心情潛水艇    時間: 2008-4-2 14:28:37

現在的經濟比以前好太多
小孩想要甚麼就有甚麼
反而不懂得珍惜與適當使用東西的習慣
如果這樣的習慣改不掉了
就很容易變的浪費與不重視身邊的物品
作者: l785634121    時間: 2008-4-2 20:21:15

一般人的 想法是我有多少錢,
就可以花多少錢,
所以有錢人可以買很昂貴的東西,
東西舊了就可以丟,
再買個新的就好。
對有錢人來說這的確是件輕鬆的事,
但有錢就一定盡量的花錢嗎?
有錢就可以不斷的浪費嗎?
我想不是,
終究節儉是一種美德,
往往成功的人就是因為他尊崇美德。
作者: Jason_Wu    時間: 2008-4-2 21:03:55

昨天看了電視..
當中羅妹妹說:以前她家境好,要什麼有什麼,也因此讓她沒有什麼金錢概念...
長大後..才會借了一,二千萬給男朋友..而被騙了....

有些家長或許因為以前過了苦日子..
希望自己的小孩不要跟自己一樣...
所以就儘量的滿足他...讓他予取予求...
但...其實這樣無形中也害了他....
或許出發點是好的...
但真正的愛與關懷比起物質上的滿足..重要多了...
作者: warthog    時間: 2008-4-3 00:16:54

溺愛是造成小孩浪費跟奢侈的最大元兇~
現在不是很多人都喊經濟很差活不下去嗎???
但面對小孩的要求還是都會給予滿足~
加上現在生子的意願降低~
很多家庭可能都是獨生子獨生女的情況~
更加的把能給的都給予孩子~
也許父母這樣會感到很疼愛孩子卻無形中傷害了孩子~
培養正確的觀念遠比啥東西都給他還來的可貴!!!!
作者: 傳說神話    時間: 2008-7-10 00:56:58

[尋找親子達人回覆高手]

教導小孩子真的看環境有差別..
在台灣回收處.
真的能看到一大堆玩具..
有的還很新..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媽媽
丟掉一個新的娃娃到回收處..
我問她說..這還很新阿..為什麼要丟掉..
她竟然回答我說...因為她女兒已經有新的芭比娃娃了...
拜託..這是什麻教育...真的很想給他罵下去@@~
現在的景氣會如此~年輕人會如此的怨天尤人
就是因為此教育所衍生的~慈母多敗兒阿
作者: 該亞    時間: 2008-7-10 14:08:10

[尋找親子達人回覆高手]

環境和父母教導小孩的觀念..真的影響孩子很深..

小朋友應該從小教導他愛物..惜物...珍惜他所擁有的..

而不是讓他無止盡的要求..而做父母的無止盡的給予...

讓他予取予求..供他所有想要的東西...這並不是真愛...

寵他..溺他..把他當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的照顧他..並不是疼愛...

給他..不如教他怎麼去珍惜..怎麼去得到...因為你不可以永遠在陪在他身邊..

作者: diky    時間: 2008-7-10 21:04:07

[尋找親子達人回覆高手]
  在這不缺乏物質的年代裡,還是有許多人願意讓自己的小孩,過著缺乏物質的生活,其目的只為培養小孩”珍惜”,就是這麼簡單的字,體驗珍惜的可貴,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性,需要長期時間培訓出來,可見得用心良苦,教育與養育小孩,真的是需要發許多的心思,才能塑造出來!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08-10-8 22:04:37

[尋找親子達人回覆高手]

現代的父母,愛子心切
深怕孩子餓著、凍著
也深怕小孩不如人
儘量滿足他們所有需求
小孩養成對父母予取予求的習慣
殊不知如此一來
孩子不知匱乏是何物
而有浪費、不珍惜資源的壞習慣
古人的節儉美德已不復見
為人父母應從小以身教言教
讓小孩有節儉分享的好習慣。

作者: fa    時間: 2008-10-9 11:16:53

[尋找親子教育回覆達人]

對,現在有很多的父母都在做一件不好的事,就是讓小朋友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在他們還沒辦法賺那麼多錢的時候,就已經習慣花這樣多錢了,甚至超出更多,"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這樣做,只會讓小朋友日後活的更痛苦,因為就如文中說的,他們根本還不懂的珍惜,不懂珍惜就沒有資格擁有.
作者: atlus    時間: 2008-10-9 11:43:16     標題: [尋找親子教育回覆達人]

現在的家庭少子化 加上父母上班
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少 產生了補償心態
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讓他高興就是盡到了父母的責任
殊不知供給有限 慾望無窮 加上孩子又有比較心態
同學有我怎能沒有 等到那一天 他要的是父母無法給的
問題就來了 搶同學的 還是去商店偷 都可能發生
介時要後悔也改變不了孩子的性格了

從小養成品德教育真的很重要
父母要用心 要付出 要學習怎樣教育小孩
上班賺錢是供小孩以後揮霍的話 那不如停下腳步想一想 有何意義!

《 本帖最後由 atlus 於 2008-10-9 11:45 編輯 》
作者: snow_seako    時間: 2008-10-9 18:37:55

[尋找親子達人回覆高手]

其實不能全怪在我們新ㄧ代的人身上,
因為我們出生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自然而然,爸媽都會付出過多的金錢,
因為他們想在他們時代無法享受到的事物,
至少不想讓自己孩子跟著這遺憾回憶,
所以相對付出過多的金錢、物質享受,
然而當我們要開始獨立時,這經濟早已衰退,
導致有些人 無法適應這生活 而紛紛變成啃老族
成為無法離該父母的孩子。

好加在 吾的生活 以前是苦過來的農家小孩
所要玩具  抱歉 爸媽是不會買的
想要玩具玩 自己去田裡 去樹林裡找吧!
導致我對於金錢的觀念很在乎。
作者: 陳臣    時間: 2008-10-10 16:53:43

小時後家裏窮看到別人吃喝購物就有一股渴求的欲望,就想辦法從撿破銅爛鐵,賣冰棒,賣紙盒裝的抽抽樂,賺點零用錢.等到小女讀國二時,有天悶悶不樂,問她,說要一台語言翻譯機,我說要萬把塊錢,小女就開始哭鬧,說別人的爸爸就有買,我們要什麼都沒有?一語刺中我心檻,因為我賺的少,結婚以前,錢都交給父母,以致沒有自己的私房錢,就先向母親拿.自此,覺悟,要滿足兒女的欲望,再又往兼差的苦日子拖磨下去,如今小女已經有自己的兒女,也應該會體諒小時後的無知和任性.
作者: jcb9999    時間: 2008-10-11 09:40:38     標題: [尋找親子教育回覆達人]

好像都是這樣的,小弟也不例外

因為小弟長期不在家中,所以對

於小孩有一種想要補償的心態,

所以大小姐如果想要啥咪東西,

小弟一定二話不說買,東西有點

舊或者是有問題,小弟第一個反

應就是叫她丟掉,沒有真正教育

她要惜物的觀念,唉!有時候自

己的觀念會投射到小孩身上,小

時候家境也不算太好,所以自己

有點補償自己的想法,自己享受

不到的都想讓小孩去得到,這種

想法有時候還真糟糕•••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