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原創]單車瘋,瘋單車 ! (新手入門專用) [列印本頁]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6 14:43:02     標題: [原創]單車瘋,瘋單車 ! (新手入門專用)

本文是個人玩單車以來的一點心得,原發表於[電腦觀點-初學者討論區]某專版,
經由版主同意轉載來此。


用腳寫台灣騎跡,之後輪轉世界 !

A.老闆不要唬弄我 !

1.如何看懂型錄規格(單車構造;專有名詞

要看得懂自行車廠商型錄,那麼要對單車的組成零件有一定的認識,

否則有看沒有懂之下,你只要一開口問車店老闆,就有可能會被當成凱子敲,

再加上有些進口單車的型錄並無中文對照,因此先看看底下的一些專有名詞。

看圖吧 ! (圖片來源 : 單車誌 )

 

車架的頭管;上管;下管;立管所組成的三角形稱之為 [ 前三角 ],

而立管;後上叉;後下叉組成 [ 後三角 ],

下管;立管;後下叉交接處稱為 [ 五通 ],內有中軸(B.B : Bottom Bracket )

車架(Frame):材質有鉬鉻鋼;鋁合金,碳纖維,鈦合金,鎂合金,鋼管等,
鈧合金廣義來說也是屬於鋁合金的成員,鋼管車是古典公路車的藝術極致。

前叉(Fork):分為無避震硬叉和有避震的兩種,
公路車皆為硬叉;登山車絕大部分是有避震的前叉
避震前叉市面上喊的出名號的大都為氣壓;油壓;或氣油壓,
氣壓式敏銳較輕量,油壓順暢較耐用。

變把(Derailleur lever):常見的有
撥桿式
 

算盤式
 

轉把式
 

煞變一體式
 

搖把式
 


煞車(Brakes):型式有
吊夾式
 

C夾式
   

V夾式
   

油壓式碟煞
   

機械式碟煞與油壓碟差別在,一個是用鋼索拉動卡鉗;一個是用油壓推動卡鉗。


輪圈(Rims) + 鋼絲幅條(Spokes) + 幅條接頭(Nipples) + 花鼓(Hub)
合稱為輪組(Wheels)

飛輪(Freewheel):依速別不同,齒片數從6~10片都有,
一般以7片(21速);8片(24速);9片(27速);10片(20 or 30速,公路車專用)為多

鏈條(Chain):依速別不同,鍊條的寬度會有所不同,
雖然某些速別(8 & 9速)的鍊條可以通用,但是強烈建議還是以專用鏈條為宜。

踏板(Pedal): 高級成車是不附腳踏板的,必須另外選購,這不是坑你 !
一般的腳踏板150元一組,高級卡式踏板一組上萬元不只。
卡踏是入門與進階的分界點 !

《 本帖最後由 震波 於 2008-7-21 13:16 編輯 》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6 14:44:56

2.零配件等級一目了然

一輛單車的價位從2千多 ~ 六位數都有,怎麼會差這麼多 ?

車架;傳動系統;輪組;前叉,幾個組件幾乎就佔了4/5 !

車架價格高低可在於幾個方面來判斷是否合理:
1.品牌形象與知名度 2.材質 3.產地 4.焊工 5.戰績 6.是否手工限量款

品牌是一個無形的價值很難去量化。
然而,能夠取得贊助職業車隊的資格;又有好成績,品牌車系雨露均霑 !

車架材質價格一般來說:
鋁合金 < 碳纖維 < 鈦合金
不過,這也非絕對,有些採航太等級鋁材的車架,
售價比之碳纖維;有過之而無不及 !
鈧合金廣義來說,也是屬於鋁合金的成員。

鋁合金有金屬疲勞的問題,
碳纖維怕剪力;一旦碰到點撞擊或零件鎖緊扭力過緊,一整個車架就毀了。
鈦合金萬年不壞,但是焊接不易,因此價格高,
且很不容易烤漆,所以外觀低調,非內行人不識其價值何在,
鈦合金尚分6AL-4V 與 3AL-2.5V兩種。

至於產地,除了某幾個品牌之外,頂級車種大都是品牌所在國或台灣生產的,
MIC則比較偏低中階車款。

輪組初入門者,車廠配什麼你就騎什麼,
想要手編或高階輪組,等你真的有興趣持之以恆時再來敗家,
一組精工手編或廠編高階輪組的價錢,可能會讓你下巴半天合不起來 !

傳動系統與煞車組件是最容易與型錄不符的地方,最近就發生過幾個廠牌被踢爆 !
而且車廠最愛用混搭的方式節省成本。
下面就以市面上最常見的廠牌做一個整理 : (資料來自大蘋果車隊,)
 

頂級零件的價格,可能會是第二級零件的一倍以上,新手不建議你一次到頂,
除非你錢多 ! ! !

日本的島野系統是市面上大多數車廠或個人採用的品牌,
概略的分級是 :
公路車:
DURA-ACE是頂級競賽級,Ultegra稱為專業訓練級,105是專業入門級,
TIAGRA是業餘級別,SORA是娛樂級,2200算是入門娛樂級。
這其中105是個分水嶺,105(含)以上都可稱之為專業級。

登山車:
XTR是頂級競賽級,Deore XT是頂級訓練級,Deore LX是 專業訓練級,
Deore是專業入門級,ALIVIO是頂級娛樂級,Acera和ALTUS都是娛樂級,TOURNEY算是入門娛樂級。
Deore是個分水嶺,Deore(含)以上都可以稱為專業級。

至於其他如車把;龍頭;座管;座墊等小零件,
只要不是牽涉到輕量化和碳纖維,價錢應該都不會讓你嚇一跳。
但是,還是要選知名大廠的產品,因為強度你還是考慮進去,
要不然,騎著騎著座管斷裂,小菊花變向日葵 !
手把或龍頭斷了,輕則摔個狗吃屎,重則上西天都有可能 !

《 本帖最後由 震波 於 2008-5-26 15:04 編輯 》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6 14:45:44

3.選部適合自己的鐵馬

準備好用腳寫日記;輪轉各地了嗎 ?
選部適合自己坐騎前,你應該要先確認用途和預算。

公路車入門的門檻比較高,而且在大馬路跟大車車爭先恐後,新手怕怕 !
就從登山車入門吧 !?

什麼是登山車( MTB:Mountain Bike ) ?
其實登山車只是一個相對於公路車 ( RB:Road bike )的概括分類,
依用途大概可細分為 :

XC Racing Bikes
一般稱為 Cross Country,輕量化及高效率並贏得比賽為主要目的。

XC Trail Bikes
一般稱為全功能車,也就是一般所說的 登山車。
這一類型的登山車會比專為比賽用的來得較沒效率,
但是,一些比較陡峭或不平的地型,便會比 XC Racing 的車更舒適一點。

All-Mountain Bikes
全地形車,比一般的MTB有更長的避震行程,粗壯的輪胎及制動力更強的剎車器,
還有強度更好的車架。

Enduro
長距離耐力車或稱為林道車,
與All-Mountain非常雷同,征服各式地形與路況為主要訴求,
車架強度優於XC,適合中等程度的越野和林道騎乘。
但是,台灣的一些林道用Enduro來騎,似乎有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Freeride Bikes
自由騎 !
是設計給那些在十分崎嶇的山路;
有大的石頭或樹根;落差大的跳躍或下降等比較極端的路段使用。

Downhill
下坡一條龍,上坡一條蟲的下坡車 !
車架強度最強,有極長的前後避震行程,可應付更高更遠的落差跳躍和陡坡急降。

另外,
像旅行車( Trekking Bike )可以加裝貨架,適合長途旅行如環島的路程使用。
城市車( City Bike )適合在都市內當一個單車貴族短程通勤用。
還有目前紅透半邊天最夯的摺疊車 ,搭配大眾運輸工具,
除了 off road 哪裡都能去,又不佔空間。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6 14:47:31

看了這麼多那到底要怎麼買一輛適合自己的單車 ?
新手入門,不建議用組車的方式,買成車會是比較好的捷徑。

給你一個建議:
先給自己一段適應期,大約以10000元為預算上限,
買一輛有前避震;V剎的登山車做為入門,
等體力;操控技巧,還有最重要的騎車恆心都確定後,
如果真的喜歡那種流汗喘息的感覺,
再以投資健康的心態花個20000元以上的預算,選台適合的戰馬,
真正晉級為踏板上的勇者 !

10K 的預算 ? 好貴 !
其實大賣場一台2~3K或訂報紙附贈的送報車,
也未嘗不可當成你淬煉自己的入門工具。
只是,這些車的零件都是堪用而已,
你可能會在半途就被不準的變速;若有似無的煞車;偏擺的輪組,搞的興趣全失 !

錢準備好了,踏進車店,看到中意的車子了,先別急著付錢 !
車子的幾何尺寸非常重要,
適合的車子讓你日行千里輕鬆愉快,不適合的車子怎麼騎都覺得不對勁 !

一輛單車的尺寸最主要是由立管高度上管長度來決定。

一般單車的尺寸什麼15吋;17吋等的,就是指立管的高度。
立管高度的表示有兩種方式:
1.五通中心至立管與上管交接處的中心(C.C)
2.五通中心至立管頂端(C.T)

 

一般的計算,多是以個人的胯下長度 X 0.65 = 車架立管長度(C.C),

或是X 0.75 = C.T 為基礎,
(我知道有人建議乘0.885來計算,但是那不是只算到立管 而是算到坐墊頂)

不過這也只是基礎參考值,最後還是要藉由座管高度來細部調整。
懶的計算,最簡單的方式,
跨過車子,兩腳踩在地上,胯下距上管約1~2指幅,
也就是你的LP不要撞到就好啦!

上管的長度關係到你的柔軟度;上下身長的比例,
如果以 MTB 為例;一般來說,
當你的前臂手肘剛好頂住座墊前端時,
你的中指前端距離龍頭前端仍有1~2指幅;或是剛好接觸到龍頭前端是最適合的。

如果是公路車,則中指前端不超過龍頭前端,最好也不要少於3指幅的長度。

同樣的,這也是參考值,可以藉由座墊前後和更換不同長度的龍頭來微調。
 

你也可以到這兒輸入你身體各部位的尺寸,讓它幫你計算適合的車架size:

http://www.competitivecyclist.co ... nder=M&units=cm


但是,成車不比自組車,無法客製化 !
車廠尺寸登山車大都僅標示,15吋;17吋;19吋或14吋;16吋;18吋,
甚至只是XS;S;M;L;XL 而已(公路車則是用公分標示車架尺寸),
而且,成車零組件除非你加錢,否則無法更換。

如果你以上述的測量法去挑車子,會發現幾乎沒有一台車可以完全適合你,
不是立管高度剛好;上管卻太短或太長,
要不就上管長度剛好;立管卻讓你的LP跟上管玩阿魯巴 !

因此,絕對不要只看型錄,或只問一句:老闆!我應該騎多大的車?
老闆說幾寸;你就照單全收 !
一定要試著以展示車實際跨上去看看,能試騎最好!

你不要以為國產車G或M是以國人的體型去設計的喔!
以G牌為例,它的上管很長,
可不要認為你身高170cm;在國人屬中等體型,就想當然爾的買M Size,

如果實在找不到完全適合的車架;或是你的身高剛好是在兩個建議尺寸的中間,
給你一個良心的建議:
寧選小一號的車,也不要猴子騎大車,尤其是可能會騎一些off road 的人 !

以我家人為例,
最近組一台G牌的Anthem 给大公主當坐騎,偶而我會拿來玩輕度越野。
大公主她目前156cm;我163cm,車架是XS(14.5吋)。
 

我最常騎的 BMC  te01車架尺寸是 15吋(C.C)。
上面那台 KUOTA KUP HT 是我二公主的坐騎,
她目前160cm;她手比我長,車架也是15吋(C.T),但是她的車架上管壓縮較大。
 

我太座154cm,個子比較嬌小,她坐騎是跨點更低的 13.5吋。
 

一字排開讓你們看一下更能一目了然
 


車子選好了,開始殺價 ! !

把握一個原則,從建議售價的90%往下開始談起

車廠的直營店折扣比較小,
以GI*NT來說,直營店就是車價九折,
或不打折送車價10%的等值人身部品或配件。

然而,如果是經銷商砍到80%左右成交的也是大有人在。

但是,有幾點要注意:
1.便宜的有點誇張(70%以下)的車子,有可能是過季或瑕疵車。
這最容易發生在你訂貨許久無車;或急著要車時,車店以滯銷不合你尺寸的車,
用願意以成本價一詞推薦你選購!

2.如果價錢還更低,你更要注意是否為仿冒或來源有問題。

3.只要你買成車,交車前一定要非常詳細的檢查外觀是否完好;
尺寸型號有沒有錯;零配件等級符合型錄嗎?保固書也要請車店蓋章。
只要有一點不滿意絕對要現場解決,如果無法馬上排除問題,退車 !
千萬不要牽回去了再來扯東扯西的浪費時間。

4.買東西一定要維修,殺價不要殺到見骨!留一點利潤給車店,日後保養維修好相見!

5.交車前請老闆幫你調整最佳的騎乘姿勢。

單車架上練習台;坐上去,一側踏板放最低;然後用腳跟踩在放低的踏板上,
這時你的整條腿應該調整到剛好伸直的狀態,
 
然後把那條腿改成用腳拇指球的位置踩在踏板上,
這時你的膝蓋是一個微微彎曲的狀態,且膝蓋與腳拇指球是成一直線的,
這是最標準的踩踏姿勢。
 
如果不是這個坐姿,請店家幫你調整座管的高度。

然後依個人柔軟度的不同,調整坐墊前後位置。

男生調整坐墊有一個沒有實驗數據的方法來避免影響 [性能力],
讓座墊往前傾個3~5度 !

再來請依你的手掌大小,調整煞車手把的位置。

6.新車騎乘一段時間後(約2星期或100Km左右),要牽回去給車店檢查,
看看變速&煞車導線是否鬆弛,輪圈是否偏擺等等。

看完了?!
那你可以掏錢,開始自虐 了!


PS:
1.坐姿如果標準姿勢讓你沒有安全感(因為停車時;腳幾乎;應該碰不到地面),
你可以稍微放低一點座管高度,等習慣之後再調回標準坐姿。
不過,我還是建議你既然剛入門,就把基本動作和姿勢練好才是王道 !

2.除非你有認識很厲害的維修高手,或有開車店的親戚,
否則,強烈建議你:不要買什麼 [工廠流出品],雖然它的價錢很迷人 !
許多單車店有一個很不好的陋習:不維修非自己車店售出的車子 !
就算修;也會狠敲一筆 !

剛入門乖乖的去車店買成車,等有一定程度之後;車友人脈也建立了,
就可以享有真正 [物美價廉] 的單車生活 ,而且真的差很多很多 !

不信?
我BMC te01的前叉是FOX F-100 RLC;
建議售價23000,成交行情價16000~18000,
組車廠大批進貨一支據友人透露約7000,
他用車廠同仁價賣我,多少? 1萬整 ! 他自己都承認他還有小賺我一點點

《 本帖最後由 震波 於 2008-5-31 21:55 編輯 》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6 14:51:02

B.新手上路去

1.人身部品非買不可?

看自行車騎士一身花花綠綠招搖過街,好不威風 !
不必羨慕你也可以 !

一般來說買單車,安全帽;水壺架和水壺;後警示燈,都是標準的附贈配備,
如果你殺價砍的見骨,老闆不願意附送,那這幾樣東西一定要採購。

另外,
單車手套讓你隔離手汗;操控不滑手,萬一摔車時也能保護手掌,建議選購。

車衣車褲倒不一定非買不可,
一件排汗衣還有舒適的短褲也夠你在河濱自行車道逍遙騎乘了。
如果是穿長褲,切記褲管要加約束帶或穿束腳管,頂多是直統型的長褲,
不然輕則弄髒褲管,重則褲管捲進大齒盤會摔車的 !
如果要比較長途的騎乘,一套專業的車衣褲則是必須的。
PS:
車衣和安全帽選鮮豔一點的顏色,容易讓人注目;也就比較安全!

騎單車的鞋子,如果剛入門,一雙鞋底比較硬的休閒鞋或運動鞋就可以了,
啊!說真的,不要穿拖鞋啦 !很醜哩!!!

防風眼鏡
建議選購,可避免風沙;小蟲等跑進眼睛,更可避免陽光傷害眼睛。

止汗帶;頭巾;袖套;腿套;口罩等小物品,依個人需求選購,
女生怕曬黑建議袖套和腿套可以列為必備品!

心跳表
碼表甚或轉速表,一般人大都會採購。
但是,如果您是有點歲數了,我強烈建議您採購心跳表 !
免的老伙仔跟年輕人硬ㄍㄧㄥ,超出身體負荷而不自知。
我有兩個朋友就是有心血管疾病卻不知,讓身體超轉而回去故鄉!

把握一個原則,下馬推車並不可恥,該休息就休息。
我們不是選手比賽,練身體而已!

2.有了單車哪裡騎 ?
各縣市陸續開闢的自行車專用道,不失為入門的好去處。
但是,這些自行車道也幾乎都是觀光景點,人滿為患,尤其是例假日時很可怕的!
要去這些地方騎車,早點起床吧!
自行車道真正適合練習騎車的時間,AM0900前,要不就晚上。

有了一點體力與技巧之後,各地產業道路的一些上上下,
會是你決定繼續當城市單車貴族或是成為踏板上勇者的分水嶺!

像台北的新店山區;台中的大坑山區;高雄的柴山,空氣和景觀視野,
都值得你當成平日練車的地點。


3.騎單車不成文的默契
單車騎士相遇,互相問好。(下坡的出聲;上坡的點頭致意)

超車前要先出聲,不要刻意阻擋後車超越,也不要跟車跟的太緊,
而且,超車時兩者最好至少有1米的空間。

除非緊急情況,不要隨便就煞停在路中,應該靠路邊停車。

和別人同騎,休息時不要隨便摸別人的車,除非得到車主的同意。

還是要遵守交通規定,紅燈不要闖!


騎乘小技巧
單車的煞車左右兩邊,分別負責前後輪,
煞車要先剎後輪,或兩輪一起煞!
千萬不要先煞前輪,否則前空翻很危險 !!

然而,右邊是後輪;左邊是前輪的國際通用規定,卻並非每家車廠都遵循!(美X達就剛好相反)
而且,右後左前的煞車方式,與機車(尤其是打檔車)相反,
時常讓一些不習慣的騎士摔的人仰馬翻 !
因此,你上路前一定要先搞清楚你的單車煞車方式 ,
必要時可以加錢請車店改成你習慣的煞車方式。

上坡時身體往前壓低,雙手輕握把手不要太用力,否則陡坡時會翹孤輪。
下坡時屁股稍微往後坐,不然陡坡急降有可能前空翻。
如果你的前叉有鎖死功能,上坡LOCK;下坡OPEN ,
騎 off road路段就全程OPEN。

山路轉彎時,彎角內側的腳要保持在上方。

左變把是控制大齒盤;右變把是控制飛輪,以27速的登山車來舉例,
左 1 時(前最小齒盤),右邊適合的檔位是1,2,3,頂多到4。 (數字愈大,飛輪愈小)
左 2 時(前是中齒盤),右邊適合的檔位是2,3,4,5,6,頂多到7。
左 3 時(前是最大齒盤),右邊適合的檔位是7,8,9,頂多退到6。

左 1 右 9 是所謂的停車檔,當你騎完車可能要到明天甚或下星期才會再騎時,
記得把檔位變換成停車檔,以保護變速導線及變速彈簧免於彈性疲乏。

左 1 右 1 是所謂的最後救命檔,
一旦用到此檔;而踩踏仍覺得吃力時,這個坡度不是你目前所能征服的,
下馬推車吧 !


變速時要事先變好,不要在爬坡快定竿或下坡空踩時才變檔,
如果上坡快定竿時才換檔變速,很傷飛輪與鏈條,崩齒或斷鍊都有可能!
而下坡如果沒事先換好檔,突然踩空很容易造成重心不穩而摔車。

變速時(飛輪由數字大往數字小;大齒盤由數字小往數字大),
不要一變檔就放開變把,稍微等個半秒鐘;等鏈條確定掛上齒輪後再放開。

暫時停車時,不要人坐在坐墊上;只用一隻腳踮腳尖的方式停車,
人離開坐墊,一隻或兩隻腳整個著地,跨在上管上才是正確的暫停方式。

踩踏時要用腳拇指球的地方踩踏板,腳尖朝前;踝關節盡量不要動,
用大腿與小腿的力量;讓踩踏時成一個很平順的畫圓方式來踩。

如果摔車已是勢不可免,除了在大馬路上之外;情況許可下盡量往左邊摔,
因為後變速器;大齒盤;飛輪等全部都在右邊,往右摔可能一次就全毀了!

要摔車時,可以的話就跳離車子,來不及跳時,手不要伸出去撐,
上臂夾緊身體;雙手握緊把手;大腿夾緊坐墊,用上臂和大腿兩者的外側著地,
必要時,先去草地上摔一摔練習練習 !!!


班門弄斧的跳梁小丑為文,野人獻曝般的胡說八道許多,
只希望能讓你少繳一點學費,早日完成屬於你自己的單車騎跡!


PS:
不要問我G*ANT或M*RIDA哪一牌比較好,世界上的單車不是只有這兩個牌子 !
也不要問我推薦哪台單車,適合我的車不一定適合你,
更何況每個人的口袋深度不同,騎乘要求不同,你只能親身去體驗 !

不管你買什麼車,買了要騎才是王道 !
否則再好的車買了不騎,那跟廢鐵沒兩樣!!


全文完 !

如果反應良好,另有一篇 { 新手進階的「騎乘技巧與訓練、保養」},
日後貼出。

另一篇拙作請參考

《 本帖最後由 震波 於 2009-3-24 15:20 編輯 》
作者: g8mao168    時間: 2008-5-26 16:19:06

說的十分仔細
讓我受用無窮
雖然我還在鍛練腳力(騎平路)
但是 我希望能往山路前進
畢竟台灣這麼多山 不騎個幾座就有點浪費囉
作者: NCYU2    時間: 2008-5-27 00:45:37

呼~

真的說明的很詳細呢!

讓所有車友對單車的選擇•調教,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迷迷知音:固頂!固頂!

感謝,辛苦了! 震波 兄。


真的!寫的太詳細了!

太帥了,震波兄!


恩,車有禮儀滿重要的。



有時候,騎單車時看到不認識的車友真的不知所措。

有點尷尬。

《 本帖最後由 NCYU2 於 2008-5-27 01:06 編輯 》
作者: 糯米小子    時間: 2008-5-27 01:49:58

pro
精彩
詳細
可以的話我提名震波大可以當該板主起碼他是車主起碼他的分享是精彩又相當有說服力.而且可以將單車板帶來另樣的豐富.請管理員給宇震大機會為單車區會員服務吧!
這板主的這些文我只能說很棒 |42| 更希望大家能互相交流.
最後謝謝你的分享~!^^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7 10:29:12

原帖由 糯米小子 於 2008-5-27 01:49 發表
恕刪!......
可以的話我提名震波大可以當該板主起碼他是車主起碼他的分享是精彩又相當有說服力.而且可以將單車板帶來另樣的豐富.請管理員給宇震大機會為單車區會員服務吧!....... ...


我說過了,這只是野人獻曝而已,
只是希望我這塊磚頭拋出去;能夠引出此版真正的美玉。

至於版主;管理員等職務,還是讓其他熱心人來為各位服務,
我就偶而貼文打打嘴砲就好。

謝謝你的賞識,版主或管理員一事,切勿再提 !


好說好說,大大熱心付出才是本版所需要的

如有需要,還望大大能考慮看看,

只是培訓是嚴格的,很歡迎加入管隊囉!


《 本帖最後由 星期天怕怕 於 2008-5-27 18:13 編輯 》
作者: 縱橫黑森林    時間: 2008-5-27 11:01:14

洋洋灑灑的一大篇文章
道盡了騎乘單車學者的基本觀念
看來震波版大家族也是熱愛單車的一族
文章裡面雖然很多都是基本的~
但也卻是大多人會忽略的
總以為單車就是上了騎就行了
但不管如何
承如本文結尾所說
不管買什麼車~騎了才是王道
否則跟廢鐵沒什麼兩樣
(這句真該給我一位車友看~因為他買的車到現在約半年了~還用投射燈照在牆上)
作者: applepig    時間: 2008-5-27 14:16:28

這麼樣好的交章,一定要好好的鼓勵一下,多謝了.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7 14:55:03

原帖由 縱橫黑森林 於 2008-5-27 11:01 發表
...........(恕刪),
文章裡面雖然很多都是基本的~
但也卻是大多人會忽略的
總以為單車就是上了騎就行了
............. ...


沒錯! 這些都是非常基本的,
但是,也幾乎是新手入門時罩門所在,
我帶過幾次肉腳團出遊,曾經10幾個人中,還有不少是每日騎車上課的學生,
卻只有1/3會用變速器調整檔位 !

有位朋友更耍寶,人家車店車子將檔位放在停車檔於店內待售,
他老兄買回來就這麼前小後小(左1右9)的給它騎了好一陣子!
問他為什麼這麼搞 ?
他回我一句:我的把手看不到你說的那些數字 !(他的變把是Shimano XTR 煞變一體式)
唉 ! 真是糟踏 ! 浪費啊 !
作者: 縱橫黑森林    時間: 2008-5-28 16:04:41     標題: 回覆 #12 震波 的帖子

哈~我這邊一個把六萬元車子掛牆上的~
震波兄你那邊還有騎XTR前大後大盤在練輕功的喔
看來大大這篇文章不只要多傳遞世人周知~
還要PO上休閒新聞版讓愛好單車騎士分享囉~
作者: 19760930    時間: 2008-5-28 21:44:32

大大的解說真是詳細且精彩^^
但我的車早了一個月買了...^^"
...我盡量看看能不能調整各部位到最適合的位置~"~

你給的網址..我輸入的結果是"M"
但我的NANA是17"的..
"M"=16"?17"?18"?
作者: 19760930    時間: 2008-5-28 21:49:54

以下文章有人看的懂願意解說的嗎QQ

Thank you for visiting competitivecyclist.com, and for making use of our Fit Calculator.

Below are the measurements you entered, followed by our calculations for proper frame size and component positioning. You can refer to these numbers when choosing your frame and component package on-line, and you can keep them handy if you'd like to place an order over the phone.

Measurements
-------------------------------------------
Inseam:                77
Trunk:                 67
Forearm:               36
Arm:                   63
Thigh:                 70
Lower Leg:             56
Sternal Notch:         135
Total Body Height:     176


The Competitive Fit (cm)
-------------------------------------------
Seat tube range c-c:   49.9 - 50.4
Seat tube range c-t:   51.4 - 51.9
Top tube length:       54.4 - 54.8
Stem Length:           11.2 - 11.8
BB-Saddle Position:    65.8 - 67.8
Saddle-Handlebar:      53.4 - 54.0
Saddle Setback:        6.3 - 6.7


The Eddy Fit (cm)
-------------------------------------------
Seat tube range c-c:   51.1 - 51.6
Seat tube range c-t:   52.6 - 53.1
Top tube length:       54.4 - 54.8
Stem Length:           10.1 - 10.7
BB-Saddle Position:    65.0 - 67.0
Saddle-Handlebar:      54.2 - 54.8
Saddle Setback:        7.5 - 7.9


The French Fit (cm)
-------------------------------------------
Seat tube range c-c:   52.8 - 53.3
Seat tube range c-t:   54.3 - 54.8
Top tube length:       55.6 - 56.0
Stem Length:           10.3 - 10.9
BB-Saddle Position:    63.3 - 65.3
Saddle-Handlebar:      55.9 - 56.5
Saddle Setback:        7.0 - 7.4
作者: 522196    時間: 2008-5-29 00:30:14

不好意思~小弟有個不同的意見~就是要摔車的時候如果在馬路上最好是向右摔~不然往左邊的話可能會
被後來的汽機車.................
作者: 傳說神話    時間: 2008-5-29 01:00:07

踩踏時要用腳拇指球的地方踩踏板,腳尖朝前;踝關節盡量不要動,
用大腿與小腿的力量;讓踩踏時成一個很平順的畫圓方式來踩。
....................................
這句的意思是說~腳大拇指施壓在踏板嗎?

因為我現在剛在練習~我都用腳掌在踏~覺得滿累的
線再晚上都出去逛各兩小時才捨得回來~
女兒在思念沒辦法>"<
作者: 星期天怕怕    時間: 2008-5-29 01:17:00

原帖由 19760930 於 2008-5-28 21:49 發表
以下文章有人看的懂願意解說的嗎QQ

Thank you for visiting competitivecyclist.com, and for making use of our Fit Calculator.

Below are the measurements you entered, followed by our calculations for proper frame size and component positioning. You can refer to these numbers when choosing your frame and component package on-line, and you can keep them handy if you'd like to place an order over the phone.

Measurements
-------------------------------------------
Inseam:                77
Trunk:                 67
Forearm:               36
Arm:                   63
Thigh:                 70
Lower Leg:             56
Sternal Notch:         135
Total Body Height:     176


The Competitive Fit (cm)
-------------------------------------------
Seat tube range c-c:   49.9 - 50.4
Seat tube range c-t:   51.4 - 51.9
Top tube length:       54.4 - 54.8
Stem Length:           11.2 - 11.8
BB-Saddle Position:    65.8 - 67.8
Saddle-Handlebar:      53.4 - 54.0
Saddle Setback:        6.3 - 6.7


The Eddy Fit (cm)
-------------------------------------------
Seat tube range c-c:   51.1 - 51.6
Seat tube range c-t:   52.6 - 53.1
Top tube length:       54.4 - 54.8
Stem Length:           10.1 - 10.7
BB-Saddle Position:    65.0 - 67.0
Saddle-Handlebar:      54.2 - 54.8
Saddle Setback:        7.5 - 7.9


The French Fit (cm)
-------------------------------------------
Seat tube range c-c:   52.8 - 53.3
Seat tube range c-t:   54.3 - 54.8
Top tube length:       55.6 - 56.0
Stem Length:           10.3 - 10.9
BB-Saddle Position:    63.3 - 65.3
Saddle-Handlebar:      55.9 - 56.5
Saddle Setback:        7.0 - 7.4



打錯囉~這樣才對
Thank you for visiting competitive cyclist.com

................................................................

謝謝你來參觀腳踏車競爭網,和認同我們使用的計算人的素質

你進入這尺寸後,跟這我們所計算的尺寸,和組合定位。......後面還有就不翻譯囉


Measurements 尺寸

Inseam:內縫線                77
Trunk: 主幹                67
Forearm:  前臂             36
Arm: 扶手                  63
Thigh: 腿骨                70
Lower Leg:  下降支柱           56
Sternal Notch:         135
Total Body Height:整台的高度     176




The French Fit (cm) 適合法國人

其實沒什麼~就是介紹一些東西,

那樣翻譯∼應該沒錯吧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9 08:00:49

原帖由 522196 於 2008-5-29 00:30 發表
不好意思~小弟有個不同的意見~就是要摔車的時候如果在馬路上最好是向右摔~不然往左邊的話可能會
被後來的汽機車.................


我早已有註明了喔!
在大馬路上,寧願車毀人無事!!!



原帖由 震波 於 2008-5-26 14:51 發表
B.新手上路去

1.人身部品非買不可?

看自行車騎士一身花花綠綠招搖過街,好不威風 !
不必羨慕你也可以 !

一般來說買單車,安全帽;水壺架和水壺;後警示燈,都是標準的附贈配備,
如果你殺價砍的見骨 ... ........,

如果摔車已是勢不可免,除了在大馬路上之外;情況許可下盡量往左邊摔,
因為後變速器;大齒盤;飛輪等全部都在右邊,往右摔可能一次就全毀了!
..........................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9 10:03:40

原帖由 19760930 於 2008-5-28 21:49 發表
以下文章有人看的懂願意解說的嗎QQ

Thank you for visiting competitivecyclist.com, and for making use of our Fit Calculator.

Below are the measurements you entered, followed by our calculations  ...



-------------------------------------------
Inseam: (胯下高度)                       77
Trunk: (上半身長)                          67
Forearm: (前臂長)                           36
Arm:(全臂長)                                  63
Thigh:(大腿長)                                70
Lower Leg:(小腿長)                                        56
Sternal Notch: (胸骨上端至地面高度)        135
Total Body Height: (身高)                      176


The Competitive Fit (cm)----->現代高轉速競技取向的設定
-------------------------------------------
Seat tube range c-c:   49.9 - 50.4
Seat tube range c-t:   51.4 - 51.9
Top tube length:       54.4 - 54.8
Stem Length:           11.2 - 11.8
BB-Saddle Position:    65.8 - 67.8
Saddle-Handlebar:      53.4 - 54.0
Saddle Setback:        6.3 - 6.7


The Eddy Fit (cm)--------->1970~80年代流行比較習慣重踩的設定,個人認為古典鋼管車較適用
-------------------------------------------
Seat tube range c-c(C-C的建議範圍):   51.1 - 51.6
Seat tube range c-t(C-T的建議範圍):   52.6 - 53.1
Top tube length(上管的建議長度範圍):  54.4 - 54.8
Stem Length(龍頭長度的建議範圍):           10.1 - 10.7
BB-Saddle Position(BB至坐墊高度建議):    65.0 - 67.0
Saddle-Handlebar(坐墊中心點至把手中心線長度建議):      54.2 - 54.8
Saddle Setback(坐墊偏置量):        7.5 - 7.9

PS:
Eddy Merckx是1970年代一個非常有名的車手。


The French Fit (cm)--------->偏向長途旅行的設定
-------------------------------------------
Seat tube range c-c:   52.8 - 53.3
Seat tube range c-t:   54.3 - 54.8
Top tube length:       55.6 - 56.0
Stem Length:           10.3 - 10.9
BB-Saddle Position:    63.3 - 65.3
Saddle-Handlebar:      55.9 - 56.5
Saddle Setback:        7.0 - 7.4

97.5.29補充:

這種公式算出來的建議值,是比較偏向公路車的設定,
尤其是上管長度;
公路車絕大多數是水平上管,而登山車目前絕大部分是壓縮車架(上管是斜的),
登山車量上管長度是要量虛擬上管長度,可參閱前面的圖示。

座墊後移偏置,是因公路車的坐管大多是無後傾的直管,再加上公路車的車架角度設定與登山車不同,
才比較需要注意此項,登山車的話可以直接用直管坐管或有後傾的坐管再微調,來取得適合的姿勢。

最終還是要動態設定微調,就是實際騎上路去調整 !

  直式坐管                                        有offset的座管
  

《 本帖最後由 震波 於 2008-5-29 11:51 編輯 》
作者: sam7486    時間: 2008-5-29 10:52:43

如此詳細的基本認知是我們如此這般初學者所需要的,謝謝搜整提供,期待日後再發表.......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29 12:29:34

原帖由 傳說神話 於 2008-5-29 01:00 發表
踩踏時要用腳拇指球的地方踩踏板,腳尖朝前;踝關節盡量不要動,
用大腿與小腿的力量;讓踩踏時成一個很平順的畫圓方式來踩。
....................................
這句的意思是說~腳大拇指施壓在踏板嗎?

...


不是啦 !
看圖紅線範圍:
 

初學者最易犯的錯誤是用腳掌掌弓在踩踏板。
作者: 傳說神話    時間: 2008-5-29 19:27:59

原帖由 震波 於 2008-5-29 12:29 發表


不是啦 !
看圖紅線範圍:
 

初學者最易犯的錯誤是用腳掌掌弓在踩踏板。

懂了..感謝大大盡力教導~
還特地親傳圖片上來~
若是不介意的話~以後在此有問題
小弟就盡量跟你求教了~~
作者: 19760930    時間: 2008-5-29 21:05:57     標題: 回覆 #20 震波 的帖子

感謝大大的詳細解說^^
我在努力的調整看看...
希望先天不足的"它",可以不要後天失調~"~
作者: tyangtone    時間: 2008-5-31 20:30:20

哇!震波大大真的是太厲害了,
一定要推文,
希望下一篇文能快快出來,
讓更多喜歡騎單車的大大們,
有更多訊息能吸收及參考,
也讓上路的新手們騎的更安全、更健康。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8-5-31 21:53:36

原帖由 疏樓龍首 於 2008-5-31 16:35 發表
跟震波大報告一下 訪間 X0.885 不是只算到立管 而是算到坐墊頂

算法↓
胯下夾本書頂到LP 書平行 (書的寬度大約是坐墊大腿夾的那邊的寬度) 量 書的頂端到地面的位置X0.885
是坐墊頂到大盤中心的位置
這是用來看你的坐墊需要調多高
正常來說0.885 因該不會差太多 但每個人的體型 所以有所誤差
...


沒錯 !
那裡是我筆誤了!
本文以修正!
謝謝!!
作者: 傳說神話    時間: 2008-6-2 20:06:17

鐵馬區有震波大哥真是各位單車迷的榮幸
也非常感謝震波大哥如此用心的教導po文章與經驗
作者: 屏祥    時間: 2008-6-3 23:24:51

說的真好!圖文詳細!真是受益良多!
謝謝分享!期待另一篇作品!!


另一篇在這

《 本帖最後由 星期天怕怕 於 2008-6-3 23:58 編輯 》
作者: 淚龍兒    時間: 2008-6-21 23:26:31

哀∼∼   小弟 一直很想請專業的大大  幫忙能否教小弟 親自  組一台自己適用的戰馬!

只是現在  經濟 還不足以負擔 一台適合自己的戰馬! 

將來如果有需要的話!    那真的要請 震波大大  能否花點心思 來教龍兒哩 @@"
作者: da926616    時間: 2008-7-2 12:06:01

對剛入門我..這篇文章真是讓我受益良多..感恩..
不過還是要多多練習才能體會其中精髓..
作者: htuyio    時間: 2008-7-4 16:38:43

哇~大大您真是太厲害了!!~
專業級的嬤~看完篇文章才知道
鐵馬有這麼多應該注意的地方~
不是砸錢買就好~太感謝了!^^~
作者: 焚天    時間: 2009-3-23 15:34:41

最近有像拜一台好點的!
上來爬文,正好用的上!!
作者: cjs8215    時間: 2009-3-23 21:40:34

本篇文章讓我感受到大大對騎車的用心,期待下篇作品!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9-3-24 08:29:25

原帖由 cjs8215 於 2009-3-23 21:40 發表
本篇文章讓我感受到大大對騎車的用心,期待下篇作品!


另一篇拙作請參考

對照文章發表後的一些單車事故,

就看出一堆瘋單車的人,真的只是流行的跟隨者。

是不 ?
煞車的左右邊,到底是誰前誰後,不搞清楚;上路摔車,怪人家設計不良 ?

沒有三兩三,跟人家用卡踏上梁山,出了事情,怪卡踏是黑心商品 ?


不甩循次漸進的老人言,沒有入門就想進階PRO等級,沒那麼容易啦 !


原帖由 焚天 於 2009-3-23 15:34 發表
最近有像拜一台好點的!
上來爬文,正好用的上!!


買車選車不變的真理 :

車架是靈魂,輪組是心臟,尺寸不對等於零分 !

其他零組件,不必搞軍備競賽,

有閒錢也有基礎騎乘經驗,更確定自己有恆心繼續騎下去時,再去敗家 !

《 本帖最後由 震波 於 2009-3-24 08:30 編輯 》
作者: jackual    時間: 2009-3-24 12:37: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9-3-24 15:15:39

原帖由 jackual 於 2009-3-24 12:37 發表

直接穿車鞋上卡踏 不就沒這問題!自己是在練單車的第2個月後開始用卡踏 第一部車裝的是 spd 後來換成 公路車後當時也一直在考慮是否要延續使用 SPD  還是換成正統的 LOOK 雖然價位高 但速度感可以值回票價 最後還是 ...



卡踏在別的論壇已經吵翻天了,我想SOGO這裡就無須再引起爭論。
各位不要生氣,坦白講一句話:
由SOGO鐵馬區的一些討論來看,在這兒出沒的新新手佔絕大多數,
貿然建議無經驗者使用卡踏,我不贊成 !


卡踏也不是裝上去就能百戰百勝,推;踩;拖;拉這四個動作,
用卡踏的人能夠做的行雲流水的也沒您想像的多。

給新手看的就循次漸進,一步一步慢慢來,您認為呢 ?
作者: jackual    時間: 2009-3-24 15:50:23     標題: 回覆 #37 震波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9-3-24 17:41:55     標題: 回覆 #38 jackual 的帖子

那位小開是否跟人家尬車,我不知道。
如果路況不熟,我只知道那條路以它的坡度騎公路車下坡,實在是有點冒險。

捷安特和美利達的煞車控制剛好相反,
但是,消保會卻認定捷安特的設計,不符使用習慣,應該要改 !?
叫這些坐井觀天的官員,去詳細統計看看單車是左前右後多,還是左後右前多,他應該就會閉嘴了。

說一句不客氣的話,那些怪東怪西的人,跟人家瘋單車,又不肯做功課,
標準的 : 不會駛船,嫌溪歪 !


這一兩年來的單車瘋,也讓人看到一些患有單車大頭症的奧騎士,
騎單車沒什麼了不起,不要騎上單車就不可一世般的驕傲,
7-11不讓單車牽進買東西,可以在網路上哇哇叫,
騎上人行道,叮行人讓路,不讓 ? 一匹 草泥馬 就出口 !
最近還在網路叫囂想要週休二日封濱海公路,不准大卡車行駛,因為他帶小孩去騎會有壓力 !
而這個方案,那個施政吊車尾的打虎縣長,還真的想實施耶 !



各類的電子與平面媒體,對單車瘋的推波助瀾,
只是把已經很多人車的單車道,塞進更多的人與車,卻不傳達如何正確的來騎車,
這將會是扼殺單車活動的最大殺手 !


呵 !
很久沒打過這麼多字了,有感而發,請勿見怪 !
和您討論很愉快,下班了,BYE !

《 本帖最後由 震波 於 2009-3-24 17:43 編輯 》
作者: jackual    時間: 2009-3-25 08:48:51     標題: 回覆 #39 震波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gsimnm    時間: 2009-3-29 18:07:37

震波大的這篇.讓想入門的單車族可是受益匪淺.
簡單易懂.一看就會.感謝辛苦爬文.無私的奉獻
作者: sky696    時間: 2009-4-5 05:12: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震波    時間: 2009-4-6 10:37:50

原帖由 sky696 於 2009-4-5 05:12 發表
.............................,
只是我要買的是折疊,因為考量方便性,可否講點小折該注意的事項呢?謝謝囉,感激不盡。 ...


要買小折?

那你要認清小折在單車的定位,

小折原始設計是給都市單車貴族短程通勤代步用。

雖然有很多人騎著上山下海或環島,甚至跑一些初階林道,

但是,超乎原始設計的用法,你必須自己承擔後果。


爬坡是小折的強項,但是上的去;也必須下的來!

小折為了符合大多數人的騎乘,它的幾何角度與大車幾乎一樣,

但是,小折的輪徑小;花鼓到把手的長度遠大於一般車種,

它會放大地面凹凸的反應(用什麼胎都一樣),

說好聽一點是靈敏,難聽一點就是神經質,下坡一定要小心 !


小折的便利性是所有車種比不上的,

然而,摺疊機構的強度和方便性,你一定考慮。

一般來說,縱向摺疊的強度會比橫向摺疊的好,

還有,折疊後的體積;折疊後車子能否站立或必須躺平,一定要眼見為憑。


贈品一定要凹攜車袋,平常保養一定要多關注各個折疊機構。


大車欺負小折非好漢,

以小博大也非真英雄 !

在適當的場所;用合適的車種;從事恰如其分的活動,

才是正確單車騎乘心態。


《 本帖最後由 震波 於 2009-4-6 10:39 編輯 》
作者: destiny    時間: 2009-4-9 11:21:04

唉~雖然是新手入門文章.....但覺得有點感覺蠻複雜滴XD....(也許是我笨看不清楚= =)
玩單車果然是有深度的休閒= =a...嗯...有輕度跟重度....是蠻想深入重度...可惜我太笨沒辦法了解那麼多
小弟我也只有騎普通的單車...=.="
騎到快掛點囉....便宜那種的....煞車不靈....龍頭歪掉...- -..後車架好像有點歪歪.....(10年有了吧...會自己小修一下...爛技術~.~)
看了大大滴文章....有進一步了解@@....小弟最近有點想買一台......但是又有點不想買- -......猶豫不決XD......
小弟....算那種半宅男吧= =a.....就只怕自己買了....結果很少騎- -.....
ps小廢話:時機歹歹...錢真難賺.......迷工作阿....xd
作者: p987654kk    時間: 2009-5-30 19:46:28

好車一部..真的亮眼極了....騎起來一定很爽快....而且這種好車就是要騎慢慢的
讓別人欣賞哦~~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