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清朝分數最高的一份進士考卷 [列印本頁]

作者: 才子    時間: 2008-6-11 09:56:25     標題: 清朝分數最高的一份進士考卷

  清朝自順治三年,,到光緒三十年,二百多年之間,一共考了一百一十二次進士。這一百多位狀元,二三萬位進士裡,誰的學問最高,當然沒法子比較,但是,有一位仁兄,他的進士考卷肯定是分數最高的!更絕的是,他居然還不是狀元!
  要說這件妙事,首先要解釋進士是怎麼考的。
  按照清朝的規定,每逢子卯午酉之年的八月,各省秀才到省城考舉人;考上的,第二年三月到京師會試;會試合格的,在四月廿一日(這日子是訂死不變的)進宮參考殿試,殿試得名的才是進士。事實上,殿試沒有不合格的,所以,基本上會試上榜也就等於進士了。
  理論上,殿試是皇帝親自考這些想做官的傢伙。所以,和考秀才舉人會試都不一樣,殿試只考策論,也就是時事的申論題。至於論出些甚麼,當然是天曉得,皇帝大概也不會放在心上。
  因為名義上是皇帝親自考試,殿試改考卷的,不再稱為主考,而有另外一個名號--讀卷大臣。
  讀卷大臣定例派八位,到了殿試的第二日,集中在文華殿,每日一張桌子,由收卷官按官階順序,一人發一卷,輪完為止。每位大臣就先改自己桌上的,八人分數全打好之後,便將整叠考卷留在桌上,再到第二人的桌上看卷子打分數。
  分數訂為五等,用〔○〕〔△〕〔、〕〔─〕〔╳〕五個符號記錄,讀作圈尖點直叉,大概就像我們今天用甲乙兩丁ABCD打分數一樣吧。
  本來嘛,讀卷大臣既然永遠八個,那麼,分數最了不起的也就是八個圈。一百多次考試裡,總也難免有幾個拿八圈的,怎會有所謂分數最高的進士考卷呢?
  問題就出在乾隆二十六年,當年殿試前,平定回部的大將軍兆惠,正好班師回朝,皇帝一時耍帥便把兆惠也派做讀卷大臣--而且告訴兆惠看不懂文章不要緊,總之圈多的給他圈,直多的給他直就對了。
  結果,轉到後來居然給兆大將軍見到一本八圈的卷子,他心想這小子準要中狀元了,那老子來個錦上添花,幫他湊夠九圈好了。
  最後皇帝把前十名的卷子和考生名字拿來一看,那本九圈的正好就是日後在文學史學經學,都大大有名的淅江才子趙翼。本來他是穩當狀元了,但是皇帝看到第三名王杰是陜西人,而直到當年為止,清朝陜西還未出過狀元,於是,龍手一動,便把趙翼和王杰名次對調。
  也因為從此以後直到清末,包括乾隆自己,也沒有再派過九位讀卷大臣,所以,趙翼那份考卷,便成了唯一的九圈,能說他的進士考卷不是清朝最高分嗎?

《 本帖最後由 才子 於 2008-6-11 10:43 編輯 》
作者: dg88868    時間: 2008-6-11 10:32:29

我猜版大是指乾隆二十六年的進士趙翼(甌北),十圈之卷卻沒當上狀元,當年的狀元是陝西的王杰。
作者: 狠將奇兵    時間: 2008-6-11 15:41:39     標題: 趙翼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才子    時間: 2008-6-11 17:24:14     標題: 回覆 #3 一條扮二筒 的帖子

我認為最絕的還是另外一首:

詩解窮人我未空,
想因詩尚不曾工,
熊魚自笑貪心甚,
又要工詩又怕窮.
作者: tedlly    時間: 2008-6-11 22:31: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HNM2738614    時間: 2008-6-11 22:43:27

狀元是古代讀書人至高的榮耀

趙翼是得而復失的狀元

因此一輩子悶悶不樂,很早就致仕回鄉

王杰剛正不阿,後來當到大學士(算是宰相)
作者: 才子    時間: 2008-6-11 22:54:00     標題: 回覆 #6 HNM2738614 的帖子

說很早其實也沒很早,翰林出來,他還做了好些年的知府道台,最後在貴西道任滿後致仕。
當時他和袁枚蔣士銓,合稱三大家,論做官他倒是三人做得最大的。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他一直做官,甌北詩集,陔餘叢考,二十二史箚記等大作,只怕就未必有空寫了。

至於王杰,還真的對得起乾隆的知遇之因。到了和珅掌權時,他止好是少數敢硬頂和珅的大臣之一。
已故歷史名家高陽先生,記述過一則小故事:
某日散朝之後,和珅握著王杰的手說:
〔這雙手好軟,真好。〕
沒料到王杰卻不給他面子說:
〔這雙手雖然好,不過不會要錢!〕
當場頂得和珅一臉屁!
的確當得起大大剛正不阿四字評語。

《 本帖最後由 才子 於 2008-6-11 23:02 編輯 》
作者: 大大小先生    時間: 2008-6-12 00:22:24

世事難料'帝心更難料'趙翼合該倒霉===
作者: louiszxc    時間: 2008-6-12 00:44:25

這個皇帝不能因為某第多沒狀元而這樣做芭=  =
作者: 狠將奇兵    時間: 2008-6-12 04:36:56     標題: 扒著門縫看歷史:「師爺」出身之清官王傑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才子    時間: 2008-6-12 06:14:28

老實說,在下對王文端公的生平,其實也不甚了了,感謝一條大大費心詳述。
此公剛直清正,叫人肅然起敬,果然值得一個〔端〕字諡號。
不過,野史說他冒名教書,只怕還是瞎掰的多,
他當過上書房總師傅,豈能再教他人?這是朝廷制度,他不會不曉得,
而且,以他的生平事蹟來看,他也不是會耍〔冒名〕這種把戲的人。

說起來,世事還真的難料得很。
王趙二公,論學問文章,應該差不了多少(趙公九圈,王公只怕至少也有六圈),也同享高壽;
一位在朝理政,一位在野著述,在當時也同負盛名。
然而,二百多年之後的今天,記得趙翼的朋友,可遠比記得王杰的朋友多了。
立德立功,有時候還真的比不上立言呢。
作者: lucysharon    時間: 2008-6-12 14:17:13

果然是才子  說明的臻祥細!!!!!
作者: HNM2738614    時間: 2008-6-12 23:42:52

乾隆之所以派兆惠當閱卷官
是因為兆惠剛在西北,打了大勝仗,算是獎勵他
乾隆最自豪的十全武功,兆惠打過兩次
而且他當過內閣學士,刑部右侍郎 ,都統,戶部侍郎,正黃旗護軍統領
戶部左侍郎 ,山東巡撫,經筵講官,參贊大臣上行走,定邊右副將軍  
領侍衛內大臣 ,戶部尚書 ,定邊將軍 ,御前大臣,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詳清史稿)

從他的履歷表看來,幾乎當過清朝所有文職,武職的高級官員
所以他既是將將之帥,也是可以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文官
尤其年輕時還當過經筵講官(給皇帝上課),可見他肚子裡學問不少
所以我推測,他不至於看不懂八股文

明,清兩代非常注重科舉,官員貪污不算什麼不得了的罪
但是考官受賄,絕對有一窩的大官的人頭落地
殿試後,閱卷官員把前十名的考卷,進呈皇帝決定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
通常皇帝很少更動閱卷官決定的名次

西北大兵過後,乾隆欽點陜西人王杰為狀元,一方面有偃武習文的意思
而且王杰名次原以高達榜眼,更易為狀元,也沒有汙辱狀元名器

《 本帖最後由 HNM2738614 於 2008-6-12 23:56 編輯 》
作者: 狠將奇兵    時間: 2008-6-12 23:48:32     標題: 兆惠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山風    時間: 2008-6-14 18:52:36

從頭閱讀到最後
雖然說有一點費時
不過總有許多高潮迭起之感

感嘆人生的際遇是如此的多變
也許一個小小的事件
就會改變人的一生,或者是1個國家的運勢
能不慎乎
作者: 紅塵百煉生    時間: 2008-6-15 22:27:37

好好一個狀元  經過皇帝的巧手一動  卻變成第3  
只因皇帝憐憫陜西人沒當過狀元  卻沒為趙翼著想  這真的是太絕了
作者: ELEE123    時間: 2009-9-14 00:51:13

乾隆皇真是說是英明還算英明,但說昏庸卻又不能不承認。
作者: sm-chen    時間: 2009-9-21 01:22:42

感謝以上各位~真是長見聞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