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黏人」的孩子
[列印本頁]
作者:
手邊的幸福
時間:
2008-9-8 18:38:29
標題:
「黏人」的孩子
有人說,小時「黏人」的孩子,長大後較「貼心」,你相信嗎?其實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因為,「黏人」的孩子,就是對被黏的人有種特殊情感,這常常是出於一種愛你、喜歡你的情感依戀,
這種愛戀情感只要被好好的維護與增強,日後,也就成為親子間親密情感的根基所在。
只是,面對黏人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感受不到孩子那份依戀情感,
反而是厭煩於孩子的過份黏膩,大都想快快扭轉掉這種行徑。
其實,「黏人」對於六個月至一歲半之間孩子,不但是種正常而普遍的表現,而且通常還會延續半年至一年之久,也就是說,當家中小小孩出現有黏人反應時,父母就必須要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此時,唯有好好的「應戰」,才能讓親子雙贏
我們可以做的是:
1.盡量滿足孩子的黏人需求:
我們發現,越是刻意排拒孩子,孩子的黏性反而會越強,所以,滿足孩子的黏人需求,
不但可以讓孩子的情緒穩定,更可以轉換成孩子對人與環境的安全感與信任感。
2.時時刻刻將孩子帶在身邊:
基於安全考量,孩子6-18個月時,絕對不要讓孩子離開我們的視線,特殊情況時可用不同策略來對應,
如:做飯時,可運用安全欄桿加以隔離、或利用一些舊廚具玩耍讓孩子轉移注意力,必要時,可能需要利用孩子熟睡時再處理家務;
洗澡、上廁所時,則是可以利用親子共浴、讓孩子在旁遊戲方式來減少分離焦慮。
3.培養孩子自己玩的樂趣:
玩玩具、閱讀是抒解焦慮情緒的良方,所以,在孩子六個月大開始,就可以進行親子共玩、
共讀,藉此培養出孩子對玩具、圖書的操作興趣,所以,挑選適合的玩具、每天陪孩子一起玩、閱讀,
會讓孩子自然而然的產生自發性遊戲表現,當然,如此就能減少黏人的需求。
4.培養另一個「被黏」的替代者:
雖然,孩子不太容易改變黏人對象(通常都是媽媽被黏),
但是,仍有必要培養幫手,通常,父親是最好的人選,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讓父子有多一些的相處機會,
當孩子有黏人的需求時,父親就能及時的補位,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焦慮。
愛黏人應該是每位小朋友都會經歷過的階段,成天跟著媽媽,大小事情都追著媽媽說
幸福經常用第四點方式,要兒子改口叫爸爸....給兒子定一個媽媽的上下班時間,媽咪下班
就要換黏爸爸了,效果還不錯.增進父子間的互動,更可以讓自己有個人時間.
作者:
該亞
時間:
2008-9-9 14:51:11
呵呵∼小淳小時候離開褓母後,就由該亞自己帶
她當時的確非常的黏我,只要一離開我的懷抱,就開始大哭了∼
所以那段時間,她和我就真的都黏在一起,只能慢慢的讓她多和別人接觸
剛開始她也不太理她爸比,後來慢慢長大,相處的時間多了,她又多了一個黏的對象
所以她如果纏我太久,我就會叫她去找她爸比,如果她又纏她爸比太久,她老爸就會跟我求救
所以找個替代者,真的很重要喔∼呵呵
作者:
jcb9999
時間:
2008-9-10 16:35:51
小弟看過最黏人的孩子大概是一個朋友的
小孩,現在國小五年級了,除了去上學以
外,時時刻刻都要黏在他媽媽身邊,有時
候看的也是覺得很好笑,常常跟他說你以
後交女朋友怎辦呢?他還理直氣壯的跟小
弟說,交女朋友也要經過媽媽同意的,我
昏!
幸好我家大小姐沒這樣黏人,小弟一回家
她就一定要跟小弟在一起,但是小弟要出
門了,她就會很乾脆的跟小弟再見,也不
知道這到底是好或者不好。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