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遊戲童年,創造快樂人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08-10-15 01:20:35
標題:
遊戲童年,創造快樂人
看到新任教育部長說,他希望孩子的書包輕一點,快樂多一點,心中真是非常的感慨。我們的孩子
跟歐美國家的孩子比起來太不快樂了,就連跟我們小時候比,他們也不及我們小時候快樂。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多,但是追根究底是我們觀念的問題,我們恨不得孩子快快長大,等不及
要把所有的知識全部塞進他的大腦裡。我們剝奪了孩子的童年,其實這是完全是不必的,學習是終
身的,孩子有一輩子的時間來學他所必需要學的東西,但是他只有一個童年,時光是一去不復返的
,童年是重要的,失去會遺憾的。
快樂童年 養成正向人生
瑞典國寶級的童書作家林格倫一直呼籲:快樂的童年是人一生生命力的泉源。有快樂童年的人才會
有正向的人生觀,碰到挫折時,這個美好童年回憶會支持她走過幽谷,從失敗中站起來,度過難關
。她說,童年是人格成長、價值觀形成最重要的時期,她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生在1907年,她的童年正是瑞典這個國家最窮困的時期,人民吃不飽,很多人因飢餓而離鄉背井
,移民美國(美國的南、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等跟瑞典氣候相似的州,有很多瑞典的移民就是
20世紀初移來的),她又在19歲時,不慎未婚生子。當時的社會風氣非常保守,根本不允許未婚懷
孕,她只好把孩子托給保母,隻身去丹麥賺錢養活孩子,所以她的童年和成長期是相當辛苦的。但
是因為她生長在農場中,整天在大自然裡玩耍,她紿終保存了赤子之心,這個赤子之心從她的筆下
源源不斷的湧出,使她的童書不但深深地影響三個世代的瑞典人,也影響了全世界。
捧在父母手心 孩子長不大
她一生堅持孩子就是要玩,衣服玩髒了沒關係,衣服就是給孩子穿了出去外面玩的。她到老了,70
多歲了,還敢爬樹,因為大自然是她另外一個家,樹上是她休憩的地方。對她來說,爬樹就像回家
一樣的自然。反觀我們台灣的孩子,爬過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些孩子甚至連跤都不曾摔過,是
在父母親手心中捧著長大的。
我一邊看她的傳記,一邊在想,我們的父母對孩子的保護會不會太過了?天氣一涼、一下雨,我們
就不許孩子去外面玩;我們不敢讓孩子摔跤,一摔總是立刻抱起來,邊抱邊罵,小孩哭喪著臉,摔
跤已經夠痛了,還要挨罵,以後就什麼都不敢做了。更糟的是,有些父母用手去拍打地面,嘴裡說
「地害你摔跤,媽媽打地,看它下次還敢不敢!」孩子看到地被懲罰了,就破涕為笑不哭了。其實
這是非常不好的示範,它教孩子摔跤了,不檢討自己,反去怪無辜的別人,養成孩子千錯萬錯,都
是別人的錯的處世態度。
孩子需要時間慢慢變成熟
中國父母另一個迷思就是迫不及待要孩子快快長大,我們喜歡「少年老成」,所以我們的孩子缺乏
朝氣,每個人都是老氣橫秋的。最近《American Scientist》這本權威的科學雜誌介紹一本新書
《Why Youth Is Not Wasted On The Young》,裡面談到延長童年的好處。它的觀點跟林格
倫一樣:快樂的童年是生命力的泉源,一個每天挨打、被責罵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光明的人生觀?
人類的成熟跟其他的哺乳類比起來是慢太多了,這是因為當人站起來直立行走時,它限制了產道的
寬窄,使嬰兒出生時,大腦只有成年後的四分之一大,而他必須等大腦成熟,學會跟他生存有關的
社會智慧才能自立。因此人類的成熟比較慢,大自然必須給孩子時間去學習所有知識中最難學的人
際關係。
讓孩子自由奔馳,痛快遊戲
如果經營人際關係,形成社會聯盟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功課,我們就應該讓孩子去外面遊戲,因為
只有在團體中,才學得會人際關係。因此林格倫在1973年獻給她父母的文章中寫道:「有兩樣東西
造成我的幸福童年:安全跟自由。安全感來自我父母親彼此的相愛,以及當我們需要他們時,他們
總是在那裡讓我們依靠;也因為這樣,我們才得以在田野上快樂自由的奔馳,使我們擁有幸福美好
的童年。」她一再強調,成年之後她所面對的人生困境與存活下去的動力,是來自她童年純真無瑕
的快樂時光!
看到這裡,我們怎能再把孩子關在教室中,去學那些出社會以後用不到的知識呢?新任教育部長如
果真的希望孩子快樂多一點,請減少上課時數,多讓孩子去戶外教學,給孩子一個機會去享受他的
童年。
.............................................................................................
現在的父母急著要孩子快快長大,急著把各種知識塞進孩子的腦海裡,但是又過於保護孩子,總是
把他捧在手心上。孩子一旦缺少了遊戲的童年、失去與玩伴互動的經驗,真的不容易養成快樂的特
質。 應該學著放手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
《 本帖最後由
絕對官僚
於 2008-10-15 01:21 編輯 》
作者:
jcb9999
時間:
2008-10-15 09:08:53
[尋找親子教育回覆達人]
看到這篇文章,小弟也想起我家大小姐的書包,明明
只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生,書包竟然高達五公斤(沒有誇
張,小弟拿去秤過),書包裡面除了學校課本以外還有
補習要用的課本、文具、課外書、講義、評量卷等等
的一大堆東西,每次看她瘦小的身體背著那個石頭,
阿不對是書包,就會想想她這樣的學習會快樂嗎?
只好從別的地方補償她,多多讓她參與學習以外的活
動,這樣的童年跟小弟的成長階段真的有很大的落差
《 本帖最後由
Jason_Wu
於 2008-10-15 20:08 編輯 》
作者:
fa
時間:
2008-10-15 11:21:09
[尋找親子教育回覆達人]
我想說一個自己想了很久卻很少跟人說的想法,是針對現在的小朋友的一些可憐想法.
書包應該越來越輕,沒錯,輕的書包跟重的書包,只要是人都知道,那一個比較輕鬆那一個比較累,不是批評,但是,還是忍不住小罵一下,這些"飽讀詩書","官大就學問大"的偉大官員們,讓小朋友快樂不是把背的東西減輕,而是要讓他們去喜歡他們書包裡面的東西,越喜歡,感覺就越輕,一包滿滿的玩具,小朋友就算背不動也要用拖著走,這樣簡單的道理為什麼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官員們就是不懂呢...,一昧的減輕減輕,消減一些自己認為不重要的課程,弄的小朋友每一個都是"半桶水"似懂非懂的,這樣他們就快樂了嗎,他們只不過是少背了幾本書,少讀一些東西,讓自己將來"更"累一點罷了,把將來的"輕鬆"先挪一些現在來享受,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嗎,而且也沒有針對問題的重要改善.
家中有上小學的家長們應該多少都經歷過學校給小朋友和家長們的一些"不可能"的任務,還要"使命必達"的,單以現在社會的結構來看,能有時間陪小朋友看一些書的家長們已經不多了,更何況是做那一些"千奇百怪"的回家作業,把家長拖的累的半死再來兇小孩,小孩真的快樂嗎,用意很好,但方法可議,原本要的只不過就是希望家長們能多花一些時間跟小朋友相處,閱讀,做事,那為什麼要把目標訂的那麼的"死"呢,晚上八九點的,公園黑黑的,什麼樹都差不多,去哪邊找五棵不同種類的"大樹爺爺"阿,其實是可以再多想想的,一起做作業是要歡笑的,而不是緊張,壓力,跟趕中完成的,沒錯吧...^^
再來就是語言,我是南部人,我能說還不錯的台語,事實上我也說了三十多年的台語,我喜歡台語,我非常喜歡台語,因為它好美,它裡面一些形容不管是東西,情緒,聲音...等,都好美好不可取代的,我是無形中,生活中學會台語的,因為學會台語,知道它的美,讓我更想去了解它,但是現在的教育....,壓,壓著每一個人都必須去學,小鬼常問我"為什麼我要學台語阿??","這樣可以教更多的朋友阿,可以跟朋友用不一樣的語言聊天阿,很酷吧!!",回答的連我都很心虛,台語目前對他們的幫助真的還不明顯,現在壓他們學,頂多只有累,不是要小朋友開心輕鬆的上學嗎,不又"背道而馳"了嗎,我一點都不否定台語的"重要性",但是我也開始懷疑針對小朋友,台語的"迫切性",真的就不能國高中後,或是大學,針對台語開一門比英文更炫更深入研究的課程嗎,那時候修課的人也才是真正喜歡這語言的人阿,如果說愛一個國家非得要把這國家的語言說的很流利,那現在的台灣不就一大堆"美國人""日本人"了嗎,那他們都是不愛這地方的人嗎,好奇怪的想法,硬是把沒有文字卻很美的語言加一堆生硬的文字去"湊",明明很美的"眼淚",變成"目屎","爸爸,什麼是目屎阿,為什麼跟眼淚一樣的意思阿,屎不是大便嗎,我們人的眼淚會臭臭的嗎??"...無言,這樣小孩還會喜歡台語嗎?送小朋友去學校是學東西學知識的,現在變成去學校"找"一大堆問題回家問的,這樣感覺並不好.
至於才藝方面,我已經發表過我一些想法了,它不是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它是壓"死"駱駝的"一堆"稻草",才藝是有興趣去學的,而不是有"須要"去學的,用興趣去學,不用人教,自己也會想法去學,學會了,會跟你一輩子,有"需要"才去學,花一堆錢跟時間,不管最後"過關"沒,保證一定忘的一乾二淨,我寧願自己小鬼爛一點,我寧願他用這些時間去泥巴,寧願拿這些錢存一存帶他出門開眼界,他自己將來的路,他自己慢慢會知道,慢慢自己會修正會努力,我只需要先讓他知道,人一定要做好人,剩下的,他自己學.
雜七雜八,亂七八糟的一篇回覆....
(直接幫版大打上去了...^^)
作者:
sexycity
時間:
2008-10-15 11:28:27
[尋找親子教育回覆達人]
我們小時候,書包好像也不輕吧。
但多少年喊著教育改革,教育政策卻似乎給現在的父母與子女越來越越沉重的精神跟經濟負擔 !
如果我可以,我不會讓我的小孩在小學就去補習班,學表面上的才藝 ,除非他自己真的有興趣 !!
《 本帖最後由
Jason_Wu
於 2008-10-15 20:09 編輯 》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