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盧宅 [50P]
[列印本頁]
作者:
夏迎春
時間:
2008-12-9 10:45:10
標題:
盧宅 [50P]
作者:
臭頭洪武君
時間:
2008-12-9 23:49:02
最喜歡看這種古建築
因為屋簷都有典故喔
幾乎連腳踏的地磚也可說個故事呢
那些雕工精湛的型型樣樣裝飾
更是令人拍掌叫好
作者:
pizza67060
時間:
2008-12-10 01:20:57
保留這些古董真的很不容易也
而且還都是可以使用~真的很不簡單
不論是椅子桌子還是柱子都是古典優雅
還有精雕細琢的花紋
另外手工藝品也是很不簡單既實用又環保一點都不浪費
可以讓現代的人瞭解農業社會的智慧
可惜人們追求的是時間與速度
完全無法享受農業時代秋收之後的閒情逸致
真的是令人有感而發的好圖~加油!
作者:
101520
時間:
2008-12-10 21:12:51
豪門宅第幽幽古意
斑駁雕飾匠工細緻
農具實物簡約木製
懷古思幽圖片走秀
作者:
tpc048
時間:
2008-12-11 14:18:34
古色古香懷舊思古
收藏起來確實用心
作者:
公頃
時間:
2008-12-11 21:54:27
一陣風一陣沙,轉眼已過千百年>
雕樑畫棟已斑駁,繁華盛世成回憶>>
塵歸塵土歸土,盧宅還不成歷史>>>
曾經如何的叱吒,徒留空虛在人間>>>>
上面圖片好像似曾相見,彷彿就發生在你我週遭>>>>>
搗米的器具.紡織機.搖水機還有古色古香的木造建築無一不是你我 ?小時候就常見的景象>>>>>>
盧宅 雖遠在大陸浙江但總總證據卻說明,中臺原是一家親的歷史情節是永遠無法被個別表述的>>>>>>>
歷史的遺憾造成了兩岸分治的事實,但我仍就相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時代軌跡演變>>>>>>>>
盧宅單從外觀一瞧不難發現是大戶人家的宅底,至今尚能保留完整,也算得上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期望我們也能將這份曾經擁有過的記痕,完整的傳承下去。讓接下的人们也能藉由這些古蹟感受一下前人的種種吧>>>>>>>>>>
作者:
幽蘭
時間:
2008-12-12 09:47:40
現在這樣的古傢私少了.全流入了收藏家的手中..而這樣的古厝也少見了.全被夷平.蓋起一棟又一棟的商業大樓.
那些躲過一劫的.處境更加悽涼.不是少了胳臂缺了腿.就是衣不蔽體的像是風中殘燭.任其腐敗凋零.相較於這處
浙江盧宅的幸運.台中烏日的"聚奎居"就可憐了.它是前清秀才的府第.擁有美麗的紅磚砌造的外牆及大拱門.牆角
屋簷繪畫雕刻著飛鳥祥獸.門上的數排蒼勁大字.仍依稀可見它驕傲的出身.以及輝煌的過往..這處中西合璧的百
年建築正慢慢的頹圮凋零.不久以後勢必消失在荒草煙蔓之中.現在的它猶挺著敝體.及身驅背後被鄰家抽出紅磚
的大洞.眼巴巴的盼著縣府及祭祀公會的漫長訴訟結果.等待它最終的命運...哀!
古蹟無法再造..這處浙江盧宅可以如此完整保存..台中烏日的"聚奎居"又為什麼不能呢??是臺灣較注重"人"權嗎??
作者:
amg
時間:
2008-12-12 18:27:32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古文物竟漆上消防隊幾個字....
唉!真個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宅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
小小草
時間:
2008-12-15 22:28:33
當今仍可以看到如此古蹟
再台灣應該是當時家世顯赫
或是獲得朝廷封官
才會有如此規格吧
作者:
nmffff
時間:
2009-1-12 17:46:23
尋幽訪勝
令人有思古之幽情
作者:
epsoncanon
時間:
2009-1-14 21:30:49
歲月斑痕留駐在 桁 樑 柱 與 器具上
訴說當時先進的 豐功偉業 學識淵源
流傳後世子孫 借鑒致用
作者:
QK125
時間:
2009-1-14 22:49:31
能有幾處宅第如此幸運可保存下來
讓人看了心中湧起懷思古之幽情
作者:
ke5722838
時間:
2009-1-15 18:40:27
標題:
回覆 #1 綠油精 的帖子
這是古建築 但還不是很精緻...
作者:
光頭德
時間:
2009-3-4 13:35:31
雕龍畫鳳
一幅大宅門的景象
作者:
勾勾手
時間:
2009-3-6 21:19:44
雖然已經很舊了
不過很值得觀看的地方
作者:
夜貓子
時間:
2009-3-6 21:25:06
古色古香懷舊思古
豪門宅第幽幽古意
作者:
juokinki
時間:
2009-3-20 02:17:18
以前這戶人家應該非常有錢吧!!^^
不過....古蹟有保護的好好的!
作者:
lluu-hsyeh
時間:
2009-3-21 21:44:48
台灣對傳統寺廟建築維護的專業技術及人才是很珍貴的民族文化資產,建議對岸的大陸客不要只想看台北故宮寶物,像台北大龍峒的保安宮,三峽祖師廟都是世界級文化資產,尤其台北保安宮正在進行建寺以來最大規模的保養維護工程,其施工之精細專業程度吸引日本等國際媒體關注。但很遺憾的是不論中港台地區,在城鄉現代化腳步下,散落民間各處的傳統聚落建築物並沒有得到足夠的社會關注,等到開放觀光商機浮現,才驚覺過去視為殘垣敗戶腐敗專象徵的舊濫貨色,竟然是超級大號吸金金雞母,這樣的歷史反諷場景,不知還要在華人社會裏繼續上演多久?
作者:
Adulu
時間:
2009-3-24 10:25:04
真希望能夠親眼看到。
作者:
peleng
時間:
2009-5-18 03:51:17
此建築應該是家世顯赫
雕工精湛更是令人懷古思幽
作者:
po068
時間:
2009-10-9 06:04:05
有一種說法口氣很大,叫做“北有故宮,南有盧宅”。
它是不是一種炒作?是不是言過其實?
有人曾經請教過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
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沒錯,盧宅可謂民間故宮。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