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内衣較早的稱謂是 “褻衣”
“褻” 意為 “輕簿 不莊重” 可見古人對内衣的心態
中國内衣的歷史源遠流長
内衣歷史線索是從漢朝開始的
漢: 抱腹、心衣
“心衣” 的基礎是 “袍腹”
“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 “ 钩肩” 及 “襠” 就成為 “心衣”
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
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内衣面料
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 (稱彩綉)
圖案多以 “愛情” 為主題
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制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魏晉: (十六國): 兩當
“兩當” 與 “抱腹”、“心衣”的區別
在於它有後片 “既可當胸又可當背”
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綿雙層 内有衬棉
“兩當” 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 後傳入中原
屬異族文化
唐代: 詞子
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綴有帶子
到了唐代 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内衣 稱為 “詞子”
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决定的:
唐代的女子喜穿 “半露胸式裙装”
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 然後在胸下部繫一闊帶 兩肩
上胸及後背袒露 外披透明羅紗 内衣若隱若現
因而内衣面料考究 色彩繽紛 與今天所倡異的“内衣外穿”頗為相似
為配合這樣的穿着習慣 内衣需為無帶的
“詞子” 常用的面料為: “織成” 挺括略有彈性 手感厚實
穿時在胸下紮束兩根帶子即可
“織成” 保証 “詞子” 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 抹胸
“抹胸” 穿着後 “上可覆乳下可遮肚” 整个胸腹全被掩住 因而又稱 “抹肚”
用紐扣或帶子漿繫結 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 俗稱土布
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
單的夾的 形式不一
元代: 合歡襟
“合歡襟” 由後向前繫束是其主要特點
穿時由後及前 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繫合 或用繩帶等繫束
合歡襟的面料用繪錦的居多 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代: 主腰
“主腰” 外形與背心相似
開襟 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 肩部有襠 襠上有帶
腰側還各有繫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
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 肚兜
清代 “抹胸” 又稱 “肚兜” 一般做成菱形
上有帶 穿時套在頸間 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
下面呈倒三角形 遮過肚臍 達到小腹 材質以棉、絲綢居多
繫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 富貴之家多用金鏈
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 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
“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
紅色為 “肚兜” 常見的顏色
20世紀二、三十年代: 小馬甲
“小馬甲”形制窄小 通常用對襟 襟上也施數粒扣 穿時將胸腰裹緊
“小馬甲”進一步發展並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點便成了現在的胸罩
面料以棉、絲为為主
=========================================
內衣發展至今
百百種...
但是傳統的肚兜還是一種傳統美啦
也是能和現代內衣一樣
展現最美的身材∼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