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哈姆立克法 娃兒救命招
[列印本頁]
作者:
該亞
時間:
2009-2-20 14:00:03
標題:
哈姆立克法 娃兒救命招
桃園縣1周內傳出2名嬰兒窒息死亡意外,聖保祿醫院醫療部主任賈蔚強調,馬上求助、立
刻急救是挽救小生命最高原則,但須注意嬰幼兒心跳快、胸腔小,和成人急救技巧不同。
賈蔚指出,若對一歲以上幼兒作心肺復甦術,需用雙手拇指按住肋骨中央,用「1下、2下…
29、30」快速答數、連壓30下,每次按壓力道約深入胸腔三分之一,再抬高下巴,用口罩住
幼兒口鼻吹氣2次。
若是不足周歲嬰兒,只要壓15下即可。每次連續施作2分鐘,檢查呼吸有無恢復,直到急救
人員到場為止。
賈蔚說,目前醫界不太建議對成人施作哈姆立克法,但此法對1歲以下嬰兒相當有效,施作
時用手扶住嬰兒臉部,小心放成頭下腳上、傾斜約20度姿勢,另一手輕拍背部5下,再將嬰
兒翻回正面,用中指按壓肋骨中間5下,重複直到拍出異物、恢復心跳呼吸為止。
嬰幼兒表達能力不如成人,只要聲音忽然變微弱、音調提高、甚至無聲、無端面紅耳赤,都
可能是呼吸道阻塞的徵兆,容易造成休克及心跳停止,4到6分鐘便對腦部造成永久傷害。
賈蔚建議,家長要先撥119求援,再檢查若無自發性呼吸,馬上急救。
「千萬別讓嬰兒獨處!」縣府衛生局長吳成方提醒,多數意外都發生在嬰幼兒無人看顧時,
即使時間短暫也可能造成遺憾。
家裡有小寶寶的家長都知道,小寶寶基於好奇很容易將東西塞在嘴裡面
也因為小寶寶的咀嚼能力較差,所以也很容易造成吞嚥困難
這時家長如果沒有多加留意,意外往往就很容易因此而發生!
當小寶寶發生窒息意外時,除了緊急打119求援外
如果情況緊急,提供此一方法,可以馬上做處理,以防發生憾事!
作者:
小海綿寶寶
時間:
2009-2-20 22:24:18
謝謝大大 這種文章對所有為人父母真的是很重要的知識
我家裡也有2個小寶貝~~很可愛喔
我對小孩的安全跟健康很再一 常會注意天氣 專家 網路的一些資訊來充實自己 畢竟 小孩還很小 她們都還不會說話 不會表達自己目前的狀況 所以 大人應該要再多多留意她們的情形 才不會造成難以補救的狀況發生~~當然 最好都不會發生 ^^
所以 各位有小孩的大大 可以多留意這篇報導 多學依樣知識.技能 對自己或別人 也許有一天也可以用到~~最好 永遠都不會用到
謝謝大大^^
我剛剛去網路查 貼一個網址 裡面有影音解說 包含成人.嬰兒 可能可以使各位大大可以更了解如何去使用~~
很抱歉~家庭區不能連結網址唷!
感謝您的提供~
《 本帖最後由
Jason_Wu
於 2009-2-20 22:51 編輯 》
作者:
回頭太難
時間:
2009-3-21 21:56:37
【家庭百科加分活動】
看到這個主題和圖片的教學,說明的非常清楚
尤其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更是要懂得這個急救的常識
學會了備而不用,遇到緊急狀況時,才不會錯過急救的時效
而造成終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作者:
citycity
時間:
2009-3-22 12:43:07
*[家庭百科回文.徵帖活動]*
這篇文章真的很重要 可以的話 家長都要去上這一類型的課
除了家中自己的小朋友危機變少了之外 還可以幫幫別家的家長
看起來簡單不難 沒用到當然是最好 如真需要用到時 真的是可以挽救
一各小生命 所以 大家都要去學 讓自己也長知識
作者:
忠愛一生
時間:
2009-3-24 16:46:04
【家庭百科回文 徵帖活動】
嗯~非常實用正確的緊急救生醫學常識!
我們要不避諱的去了解 操作..備而不用!
3歲以下的嬰兒.是最容易發生意外的高危險群..
千萬別讓嬰兒獨處~這句話說得好..很有道理!
別讓自己一時的疏忽..而造成了小嬰兒莫大的傷害.與終身的遺憾!
作者:
keroro軍曹
時間:
2009-3-24 19:08:16
您用心~我送威~[家庭百科]
哈姆立克急救法 是一個簡單的救命術 我建議大家可以去考紅十字會辦的初級急救員執照(不會很難考) 大概兩天的訓練課程 交你一些簡單的急救常識 急救方法 還有包紮的方法 費用我記得好像伍佰吧(= OO =有點忘記了 哈 ) 其實呀 急救術 有備無患呀 不要說用不到 不怕一萬 只怕萬一 其實不難呀 用心學很快就學會了 救人一命 勝過做無數的善事的福報 我記得我第一次學事國中健教課的時候
很多同學都是抱持著玩耍的心態在學習 我覺得將不好 有機會學會救人的方法 何不認真學起來呢?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09-3-24 22:26:05
【家庭百科加分活動】
非常有用的資訊,可以提供家長急救好方法
記得數年前,工作單位開cpr救護訓練
其中哈姆立克法,也是課程之一
這樣的常識可以備而不用,可以救人救己
應該列為護理軍訓課程
當然如果規定每一個要結婚的女性
都必須修這門學問,可能會更好~哈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