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海軍艦艇大賞加分活動 [列印本頁]
作者: 黑色爵士 時間: 2009-3-14 02:23:32 標題: 海軍艦艇大賞加分活動
軍事區加分活動開跑囉~
活動規則:
舉凡所有海軍艦艇(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艦.....等)所有年代皆可
將此軍艦圖片跟在本加分帖後方貼出 1張1威 最多貼5張
並於簡短文字介紹圖片中之軍艦名稱,國籍,標準配備,噸位......等
軍艦型號可重覆 圖片不可重覆 否則不于加分 貼圖時請詳看別人是否已經被貼出 未介紹圖片中之船艦名稱,國籍,標準配備,噸位......等 不于加分
p.s每人限參加一次
本活動請遵守
論壇總版規
軍事區版規
管理人員保有隨時(修改與終止活動)之權力.
神采飛揚 艾迪彥 黑色爵士
敬邀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3月24日止
《 本帖最後由 黑色爵士 於 2009-3-14 22:32 編輯 》
作者: 耍寶的貴 時間: 2009-3-14 17:48:28
俾斯麥號戰艦
艦種 戰列艦
艦級 俾斯麥級(1號艦)
製造廠 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
下訂 {{{下訂}}}
動工 1936年7月1日
下水 1939年2月14日
服役 1940年8月24日
退役
結局 1941年5月27日被擊沉
除籍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排水}}}
標準排水量 41,700噸
標準排水量 {{{基準}}}
滿載排水量 50,405噸(1943年)
全長 250.5米
241.5米(水線)
全寬 36.0米
吃水 9.3米
10.2米(最大)
飛行甲板 {{{飛行}}}
鍋爐 {{{鍋爐}}}
動力 瓦格納式高壓重油專燒鍋爐(12座)
布洛姆·福斯式蒸氣渦輪引擎(3座)
3軸推進
極速 30.8節
續航距離 8,525海里(19節)
出力 150,170匹
安全深度 {{{潛行}}}
乘員 2,092人
103名軍官、1,989名士兵(1941年)
艦載機 4架Arado Ar 196
設有1台兩端彈射器
武裝 8門380毫米L48.5 SK-C/34(4×2)
12門150毫米/L55 SK-C/28
16門105毫米/L65 SK-C/37 / SK-C/33
16門37毫米/L83 SK-C/30
12挺20毫米/L65 MG C/30(單管)
8座20毫米/L65 MG C/38 (4連裝)
裝甲 側舷145-320毫米
甲板130-200毫米
首尾橫嚮隔牆100-320毫米
砲塔130-360毫米
砲座340毫米
司令塔350毫米
射控裝置 {{{射控裝置}}}
偵搜設備 {{{偵搜設備}}}
電子設備 {{{電子設備}}}
電戰系統 {{{電戰系統}}}
其它 {{{其它}}}
俾斯麥號戰艦(Bismarck)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艘聞名於世的德國戰艦,為俾斯麥級的一號艦。名稱的來源是19世紀的德國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而俾斯麥號其中一個成名原因是在1941年5月的丹麥海峽海戰中擊沉了被稱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被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點名下達「擊沉俾斯麥號」的命令[1],及後在皇家海軍的追擊下於3日後被擊沉。
設計建造
該艦早在1930年代開始設計,原本計劃在英德海軍協定的限制內建造35,000噸級的戰列艦。但德國海軍司令埃里希·雷德爾認為35,000噸級的軍艦無法滿足德國的需要,因此開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型的戰列艦。當法國新一代的敦刻爾克級戰艦開始建造後,德國為了同法國海軍抗衡,決定建造排水量40,000噸以上的超級戰列艦,當時的代號「G」。G號戰列艦在1936年7月1日在漢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安放龍骨,該艦隨後被命名為俾斯麥號。其後在1939年2月14日下水、在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首任艦長為恩斯特·林德曼海軍上校。
服役時,俾斯麥號的標准排水量爲41,700噸,超過英德海軍協定規定的35,000噸。至於滿載排水量,俾斯麥號及其姊妹艦鐵必制號已經達到50,000噸。相較于其他的戰列艦,俾斯麥號因受基爾運河水深限制而顯得比較寬,使它可在波濤胸勇的北大西洋上穩定地航行,另外載油量較大亦令其可參與類似太平洋上的遠距離行動。主炮爲雙連裝8門52倍口徑380毫米/SKC34炮,其主炮射速很高,射速爲3發/分,這是同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主炮塔採用前後對稱呈背負式佈局,艦橋前後各佈置兩座,射程亦不低於納爾遜級的45倍口徑16英寸主炮,性能在當時很先進。主炮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著靶存速性能相應降低。其裝甲防護沿用 「Incremental Armor Scheme」的設計模式(稱爲「全面防護」),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其主裝甲堡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同時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占標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將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層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同時重疊在彈道上,使艦體要害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很大強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戰列艦。它的TDS(魚雷防禦系統)設計爲抵禦250公斤TNT的水下爆破,實際上卻可以抵禦300公斤德國黑索金烈性炸藥(其威力爲TNT的1.58倍),十分驚人。此外它的裝甲材料也很優秀,根據戰後美國弗吉尼亞海軍基地的測試,俾斯麥級的KCn/A裝甲抗彈性能大約是美國衣阿華級的ClassA裝甲的115-120%,而日本大和級的VH裝甲抗彈性能只有美國ClassA裝甲的84%(以測試樣品來說如此,但並不一定是所有産品)。堅固的銲接艦體和優質的裝甲保護,以及30.8節的航速,令俾斯麥號能有效地吸引及相當程度上應付任何敵軍戰艦。其主炮的威力亦可輕易地摧毀遇到的敵方護航運輸隊。以上條件可使俾斯麥號突破並進入大西洋的廣闊水域,由德國油輪負責補給燃料,逗留在大西洋並攻擊敵方護航運輸隊而不被英國及美國的航空器、潛艇及軍艦發現。
戰史
突破大西洋
俾斯麥號的第一次及唯一一次的任務,是於1941年5月18日實行的萊茵演習行動(Rheinübung),伴隨的有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德國另外的主力軍艦,包括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因機械故障或戰損而不能參加該行動;而俾斯麥號的姊妹艦提爾皮茨號還未完成海上測試。艦隊由剛瑟·呂特晏斯(Günther Lütjens)海軍上將指揮。德軍的目標包括:盡量襲擾盟軍的船舶以使英軍暫緩派出護航運輸隊,令雙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勢力暫時平均;轉移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力量令隆美爾及其部隊由克里特島入侵利比亞的計劃風險減低。
英國海軍部早已懷疑德軍會突破大西洋,而俾斯麥號已經出發的消息亦被Ultra情報機關解密(破解恩尼格瑪密碼訊息)證實,並且瑞典巡洋艦哥得蘭號已發現了俾斯麥號的行蹤。在3日後,俾斯麥號於接近卑爾根的挪威格里姆斯塔峽灣(Grimstadfjorden)下錨時被噴火式偵察機發現並拍下了照片。皇家海軍的戰列艦及其他軍艦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麥號進入大西洋時將會途經的各條航線。
德軍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無事地穿過挪威海,向格陵蘭方向前進,駛向冰島與格陵蘭之間的丹麥海峽,即大西洋入口。由於艦隊的航線距離北極圈很近,因此英國航空偵察沒有發現德國人。由於德國人的主要目標是運輸隊,呂特晏斯希望能在濃霧的幫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5月23日傍晚,德軍被配備有雷達的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及諾福克號發現,當時兩艦正在丹麥海峽巡邏,期待德軍的突破。對方艦隻在短暫交火後,英軍巡洋艦自知不是對手,被迫釋放煙霧並退往德軍的射程範圍外,以雷達尾隨德軍。同時,俾斯麥號主炮射擊產生的巨大震動導致桅杆上的凝結冰脫落砸壞其雷達,迫使呂特晏斯命令歐根親王號行駛至艦隊前方,為艦隊提供前方的雷達搜索。該決定在之後使英軍分不清德軍艦隻,因為兩艘德艦自身的輪廓十分相似,艦身噴塗的偽裝也一樣。
丹麥海峽海戰
於1941年5月24日的丹麥海峽之戰中,由尤金親王號上看到的俾斯麥號向威爾士親王號開火的照片5月24日,星期日,凌晨5時,德軍艦隊準備離開丹麥海峽,歐根親王號的聲納探測到在左舷處有2艘未判明艦隻。德艦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英國攔截艦隊包括剛完工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及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由蘭斯洛特·霍蘭海軍中將指揮。英國編隊由胡德號打頭陣,威爾士親王號殿後。胡德號被視為皇家海軍的驕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巡洋艦,但其弱點是水平裝甲相當薄弱。
霍蘭中將命令己方艦首對準德艦,以圖儘快縮短雙方距離。因為他知道胡德號的甲板裝甲很薄弱,而假如炮戰中雙方距離超過10,000碼的話,敵方的炮彈就很可能會落到己方軍艦的甲板上,反之則會落到裝甲帶上。5時49分,霍蘭命令向德軍領頭艦——歐根親王號開火,因此英國人又誤將歐根親王號當成了俾斯麥號。胡德號在5時52分主炮搶先開火,威爾士親王號隨後也向歐根親王號開火。直到打了2輪齊射後,霍蘭才發現攻擊的目標是錯誤的,立刻命令將火力轉向俾斯麥號,但已浪費了很多時間,並造成了一些混亂。當時雙方距離大約為12.5英里,即10.9海里左右。
5時55分,德國編隊開火還擊,集中火力攻擊胡德號。由於英艦的錯誤判斷,所以一開始炮擊時並未命中德艦,反觀德艦就沒有犯這種錯誤,所以炮彈不斷準確地向英艦射去。儘管霍蘭擁有比德艦更強大的火力,但戰場形勢對呂特晏斯有利——由於英國戰艦艦首正對德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分別只能使用四門和六門前主炮,而德國軍艦卻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國人還擊。此時俾斯麥號發射第三次齊射,命中胡德號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產生火災,並迅速蔓延。霍蘭中將此時意識到己方處於不利地位,於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發揮全部火力。6時整,胡德號剛完成轉向,俾斯麥號進行第五次齊射,一發(一說2發)炮彈貫穿了胡德號的薄弱的甲板裝甲,引爆了主彈藥庫。胡德號瞬間折成兩半,迅速沉入海中,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僅有3人獲救。德艦立刻將炮火指向威爾士親王號。該艦艦橋遭一發15英寸炮彈擊中,除艦長與一信號兵外所有艦橋人員陣亡。另外各處遭4發15英寸炮彈及4發8英寸炮彈擊中,艦體受重創,數門主炮因故障與戰損而無法發射,在重傷之下失去戰鬥力,被迫退出戰鬥。
德國人也為勝利付出了一些代價。俾斯麥艦中彈三發,二號燃料槽受損破裂,泄漏出大量重油,航速降低至28節。但其損傷相較于英國人的慘重損失實在微不足道。在這場戰鬥中俾斯麥號技術上的優勢非常明顯,以至於在不到10分鐘內便擊沉了皇家海軍最引以為傲的軍艦之一。
追擊
英國人很快確定了俾斯麥號的位置,並集結了大量的軍艦前來圍擊,包括約翰·托維上將指揮的本土艦隊及詹姆斯·索默維爾中將指揮的地中海H艦隊。5月24日,俾斯麥號遭到從勝利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劍魚式魚雷機的攻擊,被命中1枚魚雷,但僅造成了輕微的損傷。隨後歐根親王號繼續前進,進入大西洋,俾斯麥號則轉向前往法國聖納澤爾以修理損傷。其後英國人差點失去了同俾斯麥號的接觸。但在5月26日,俾斯麥號再遭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飛機空襲,被命中3枚魚雷,其中1枚擊中艦尾,沉重的結構受到損壞後向下壓迫到舵機,導致俾斯麥號的舵角卡死在15度。這使俾斯麥號已無法迴避英國艦隊的攻擊,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難控制航向。
5月27日晨,英軍的主力追擊艦隊趕到,包括英王喬治五世號與羅德尼號戰列艦,於八點左右進入射程,兩艦迅速接近,並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轟擊俾斯麥號。俾斯麥號由於舵機失靈,航向不定,還擊效果不佳。俾斯麥號被最少數十枚,甚至上百枚大口徑穿甲彈以及數百枚小口徑炮彈擊中,加上至少1枚魚雷。最後的一枚16英寸炮彈是在極近的距離發射的(大約3,000碼)。但直到10時25分俾斯麥號仍然沒有沉沒,甚至引擎尚在運轉。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德國人開始準備自行炸沉軍艦以避免被俘獲。英國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隨後在近距離發射了3枚魚雷,全部命中。10時39分,俾斯麥號終於沉沒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前後,皇家海軍派遣了大量軍艦前往攔截俾斯麥號,包括多達8艘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和2艘航空母艦,即皇家海軍約半數的力量,才最終將俾斯麥號擊沉。英軍指揮官托維上將在戰鬥後說:「就像一戰時的德意志帝國海軍一樣,俾斯麥號進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戰鬥,抵抗着數倍於己的敵人,以至於在她沉沒時她的旗幟還在飛揚。」
《 本帖最後由 耍寶的貴 於 2009-3-14 17:54 編輯 》
作者: 台灣ㄟ米魯 時間: 2009-3-14 19:28:19
Kidd Class 紀德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華美軍售案中美國所同意售予我國的4艘紀德級在國內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到底要不要購買這4艘目前已除役的中古驅逐艦呢?國內的輿論裡對於這種船齡達20年的軍艦更是抱持著許多反對的意見,尤其是最近一名立委強烈抨擊紀德級的售價、操作經費等等,無疑是一艘”錢坑艦”。在立委們的重炮轟擊下紀德級是否得以引進國內呢?究竟紀德級是不是真的是一艘大而無用的老舊軍艦?相信是眾多網友們共同的疑問。在這次的專題中將為您對紀德級作較深入的探討,希望能夠解決眾多網友們心中的疑竇。現在,就讓我們一齊來了解紀德級吧!
尺寸: 排水量9575噸 全長513呎 寬50.4呎 吃水深20.3呎
推進系統:主機4具LM2500燃氣渦輪機 雙軸推進 兩具LM2500串聯輸出 最大航速30節
武裝: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2 彈艙容量24+44枚SM2標準Ⅱ型飛彈 AGM-84魚叉反艦飛彈*8 並於艦艉彈艙裝載16枚ASROC反潛火箭。輕量化MK45 5吋炮2座。2具3聯裝MK32 324公釐魚雷發射管裝載2*3枚MK46號魚雷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SH-2 LAMPSⅠ海祅式反潛直昇機*1
感測器:SPS-48E三維雷達 SPS-49長程對空搜索雷達 SPS-55水平掃瞄雷達 射控雷達SPG-51D*2及SPG-60、SPQ-9A各一座 SQS-53A艦艏聲納。
紀德級導向飛彈驅逐艦是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衍生型,原先是由於伊朗的訂購而以後者為基礎,拆除了前甲板的6連裝ASROC發射箱,並在艦身兩端安置上兩座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並且於龐大的上層結構裝置了4個射控雷達以導引SM2標準二型飛彈,因此紀德級搖身一變成為防空與反潛的”通用驅逐艦”,當然這是以史普魯恩斯級載臺透過適度地減少反潛武器投射能量來達成的。後來伊朗(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在1985年開始進行升級工程,其中最醒目的末過於ASROC改裝成MK41垂直發射井及增設的2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的巴勒維王朝被推翻,新政府隨後就取消了4艘紀德級的訂單,顯然的,李頓造船廠很快地就要因不知為何而建而面臨停工的命運。幸運的是,國會仍然批准了這4艘驅逐艦的建造,後來美國海軍並以十分優惠的價格購入。美國海軍在接收了這批紀德級後不久便為其安裝了魚叉反艦飛彈及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這四艘船艦(DDG993紀德號DDG994卡拉漢號DDG995史考特號DDG996錢德勒號)分別於一九八二年與一九八三年編入大西洋與太平洋艦隊服役。到了九零年代又為它作NTU售限中期延伸的升級工程,重點項目包括了將老舊的SPS-40超高頻中程對空雷達拆除改設置SPS-49L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又在第2枝主椲平臺(SPS-49L天線陣)上加裝SPS-48E三維雷達。後來由於蘇聯解體以及美國海軍大型艦隻「神盾化」政策影響,四艘紀德級飛彈驅逐艦分別在九八年與去年提前除役封存。
名稱 42型導向飛彈驅逐艦
(英國) 現代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前蘇聯) 旅大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中華人民共和國)
尺寸 排水量4775噸
全長470呎
寬49.6呎
吃水深14呎 排水量7625噸
全長511.8呎
寬56.8呎
吃水深21.3呎 排水量3730噸
全長433.1呎
寬42呎
吃水深15.1呎
主要武裝 海狼防空飛彈系統*1
彈艙容量22枚
海鏢飛彈
射程2馬赫21.5英浬
MK-3 324mm魚雷發射管6具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SS-N-22日炙反艦飛彈*8
SA-N-7防空飛彈44枚
射程2.5馬赫13.5英浬
533mm魚雷發射管4具
AK630進迫武器系統*4
AK130進迫武器系統*4
RBU100反潛火箭120枚
KA-25反潛直昇機*1 C201鷹擊反艦飛彈6枚(I型)
射程0.9馬赫51英浬
324mm魚雷發射管6具
FQF2500反潛火箭120枚
海豚式反潛直昇機*2
無近迫武器系統
名稱 旅滬導向飛彈驅逐艦
(中華人民共和國) 勃克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美國) 紀德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美國)
尺寸 排水量4200噸
全長468.2呎
寬49.5呎
吃水深16.7呎 排水量8375噸
全長512.6呎
寬68呎
吃水深20.3呎 排水量9575噸
全長513呎
寬50.4呎
吃水深20.3呎
主要武裝 C802鷹擊反艦飛彈8枚
射程0.9馬赫66英浬
324mm魚雷發射管6具
FQF2500反潛火箭120枚
無近迫武器系統
MK41垂直飛彈發射系統*2
彈艙容量90枚SM2標準Ⅱ型飛彈
射程2馬赫86.8英浬
AGM-84魚叉反艦飛彈*8
324公釐魚雷發射管6具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MK26飛彈發射器*2
彈艙容量68枚SM2標準Ⅱ型飛彈
射程2馬赫86.8英浬
AGM-84魚叉反艦飛彈*8
324公釐魚雷發射管裝載6具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SH-2海妖式反潛直昇機*1
為了減化只列出了艦隻的主要武裝,但更能較清楚地比較各艦種的差異。中共雖然把旅大級和旅滬級歸類為導向飛彈驅逐艦DDG,實際上以西方世界的標準就其排水量與武裝來看,DDG後面的”Guide”(導向)就應該被拿除並降級為普通巡防艦FF,而英國的42型導向飛彈驅逐艦防空能力由於海鏢飛彈的射程與載彈量因此比起我國的成功級導向飛彈驅逐艦還要略微遜色。現代級的主要反艦武器為8枚日炙超音速反艦飛彈,並且也有44枚SA-N-7防空飛彈供防身及一部份的制空能力,再加上艦上多達6具的近迫武器系統;使得它成為水面艦隻中可畏的對手。至於美國的勃克級則可以算是世界上性能最優秀的了,而紀德級的武裝與前者有些差距,如SM2的儲量減少了22枚,但是紀德級的反潛戰力卻較強。雖然沒有SQR-19拖曳陣列聲納,但艦艉可以搭載一架反潛直升機,而且MK26雙臂發射器還可以發射ASROC反潛火箭。然而,最大的不同在於神盾系統了,藉著分時的技術使得勃克級可以同時導引12枚的SM2攔截空中目標。紀德級則闕如,只能同時導引4枚,若要應付大量的飛彈攻擊(即俗稱的阿爾發打擊 ALPHA STRIKE)恐怕難以抵擋。
作者: 板本龍馬 時間: 2009-3-14 22:10: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lights 時間: 2009-3-14 22:23:37 標題: 中華民國 基隆級飛彈驅逐艦
"紀德"級飛彈驅逐艦是當年美國替伊朗王國建造的軍艦(伊朗海軍將之列為巡洋艦), 在建造當中因伊朗爆發伊斯蘭教革命, 巴勒維國王政權被何梅尼推翻而停止交船, 後由美國海軍接收.
本級艦採用與史普魯恩斯級(Spruance Class)同樣的船身, 減少部份反潛功能以增強防空功能成為"通用驅逐艦", 然因繼史普魯恩斯級後美國驅逐艦的主力改為神盾型的阿利.伯克級,所以本級艦在還沒有到使用期限就提早退役了.
這批軍艦無論噸位與火力都是台灣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作戰艦艇, 但在對應中共海軍陸續從俄羅斯購得的"現代"級驅逐艦與自製多級包含裝有相位陣列雷達(神盾)的新驅逐艦的狀況下仍有些力有未逮, 事實上台灣海軍原來心目中的首選是類似伯克級裝有神盾雷達的軍艦,
"紀德"級只是在美國不願出售神盾艦下的第二選擇; 在政府決定以二百七十億元買這四艘艦時曾引起許多爭議.
這四艘軍艦的命名原計劃沿用本艦美軍艦名的譯名為艦名再衍生為"德"字號而為"1801紀德", "1802明德", "1803同德", "1805武德",
後因立法院於2005年做成決議今後艦名必須以台灣的人名或地名命名, 所以成軍時各艦改為以台灣四大軍港為命名, 即"1801基隆", "1802蘇澳", "1803左營", "1805馬公".
各艦與美軍原艦名的對照如下:
DDG993 Kidd ~ 1803 左營
DDG994 Callaghan ~ 1802 蘇澳
DDG995 Scott ~ 1801 基隆
DDG996 Chandler ~ 1805 馬公
"紀德"級艦
船身長171.6公尺
寬16.8公尺
吃水6.7公尺
輕載排水量7,289噸
滿載排水量9,783噸
主機為四部GE的LM-2500燃氣渦輪機, 雙軸輸出, 8萬匹軸馬力
速率33節
裝備
兩門Mk45/54倍徑的127公釐(5吋)砲
兩座Mk15方陣快砲
兩座Mk26標準飛彈發射器
彈艙容量24+44枚SM2標準Ⅱ型飛彈
兩座Mk141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可發射AGM-84魚叉反艦飛彈
兩座可發射Mk-46魚雷的Mk32三管魚雷發射器
可搭載一架SH-3或兩架SH-2 LAMPSⅠ海妖式反潛直昇機
戰鬥系統
為SPS-48E對空搜索雷達
SPG-60火砲射控雷達
SPS-55水面搜索雷達
SPQ-9A火砲射控雷達
SQS-53艦艏聲吶等
"紀德"級在美軍建造與服役的紀錄如下:
"USS-993 Kidd" Ingalls造船廠建造, 1981年5月27日成軍, 1998年5月12日除役
"USS-994 Callaghan" Ingalls Everett造船廠建造, 1981年8月29日成軍1998年5月31日役
"USS-995 Scott" Ingalls Mayport造船廠建造, 1981年10月24日成軍1998年12月11日除役
"USS-996 Chandler" Ingalls Everett造船廠建造, 1982年3月12日成軍, 1999年除役
作者: love0939 時間: 2009-3-15 00:38:17 標題: 有關中字軍艦歷史
中榮軍艦
中興軍艦
中勝軍艦中基軍艦
作者: love0939 時間: 2009-3-15 00:40:06 標題: 軍艦歷史
作者: laksjd 時間: 2009-3-15 01:58:52
如果單論軍艦火力, 一般公認火力最為強大的軍艦, 應該是俄羅斯的基洛夫級戰鬥巡洋艦. 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非空母軍艦,真可說是現在的無畏艦.請看其性能諸元.
[性能諸元]
尺寸 :長度:248公尺, 寬度:28.5公尺
標準排水量: 22000公噸
滿載排水量: 28000公噸
人員編制: 900人
動力系統: 核分裂反應器2具及燃油鍋爐混合式.
航速: 35節
武裝:
兩座100公厘艦炮,八座30公厘格林式防空機炮。二十座SS-N-19 反艦飛彈,
十二座可發射八十枚SA-N-6 防空飛彈的發射器,
兩座可發射36枚 SA-N-4 防空飛彈的雙聯發射器。
五聯裝533公厘魚雷發射器兩座。
一座 RBU 6000 十二枚裝反潛火箭發射器,兩座RBU 1000 六枚裝火箭發射器,
十六枚 SS-N-14反潛飛彈。
艦載機 : Ka-25 直昇機 3 架
基洛夫級所配備的飛彈數量之多, 即使是俄國的其他軍艦, 也是無人能及, 尤其是SS-N-19 反艦飛彈, 為 俄國所有反艦飛彈中最大型的,可配備核子彈頭或是傳統高爆彈頭, 能以2.5馬赫飛行, 射程長達500KM.如果能命中的話, 一枚配傳統彈頭的SS-N-19 ,就足以使尼米茲級空母退出戰列(未必會沉沒).核彈頭的話, 整個空母戰鬥群摧毀也是有可能的.而其防空飛彈數量也是多的誇張. 其反潛武力雖為最弱的一環, 但是卻也足以與一般反潛驅逐艦相匹敵. 目前所有現役的軍艦都無力與其對抗. 唯一能與之抗衡的就是空母的航空機隊.
圖片失連
~黑色爵士~
《 本帖最後由 黑色爵士 於 2009-3-15 23:59 編輯 》
作者: CAT9752 時間: 2009-3-15 10:36:16 標題: 中華民國成功級
PFG-1108是小弟服役的軍艦
請大家欣賞
PFG1108--班超軍艦
PFG1103--鄭和軍艦
成功級發展沿革
1981年,中華民國海軍協同中山科學研究院、聯合船船設計發展中心與中國造船公司(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前身),在主合約商兼負責戰鬥系統的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及負責載台設計的羅森伯特公司(Rosenblette & Sons)協助下,設計一款用以取代陽字號驅逐艦的新型巡防艦,該計畫即是「忠義計畫」。
1983年6月,設計作業結束,中華民國海軍決定放棄該設計,另外尋求以其他方式獲得滿足作戰需求的巡防艦。
1989年,中華民國海軍決定建造以美國海軍卡夫曼(Kauffman FFG-59)號巡防艦(屬派里級巡防艦)為基本架構的修改型巡防艦,並授予吉伯斯-寇克思設計公司(Gibbs & Cox)500萬美金合約,由其負責修改原設計以滿足中華民國海軍的作戰需求,計畫名稱為「光華一號」造艦計畫。同年5月8日,中國造船公司獲得15億美金的合約負責建造艦體,而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優利公司(Unisys Corporation)協助下負責安裝戰鬥系統。
1994年,決定僅建造7艘(本級艦原計畫建造8艘)。最後一艘(被命名為田單(Tian Dan)號)原預定配備先進戰鬥系統(Advance Combat System, ACS),後因預算不足和性能不穩定致建造計畫被取消(該計畫建造的巡防艦被稱為田單級巡防艦)。
1998年,完成7艘建造,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
2000年,決定恢復建造被取消的田單號,戰鬥系統與前7艘相同,但取消兩舷原裝設的波佛斯(Bofors)L70/40公釐雙聯裝快砲。
美國海軍規劃派里級巡防艦的設計以反潛作戰為主,於低威脅環境下為遠洋船團護航及作為兩棲登陸船團的屏衛,在規劃上屬於二線、低造價、可犧牲的艦艇。囿於台海防衛作戰需求與軍售限制,在獲得基隆(Keelung)級驅逐艦之前,本級艦除負責反潛作戰外,也必須擔負艦隊區域防空任務。
概觀
艦種 巡防艦
艦級 成功級巡防艦
製造廠 中國造船公司高雄廠
下訂
動工 1990年 - 2001年
下水 1991年 - 2002年
服役 1993年 -
退役
結局
除籍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 {{{標準}}}
標準排水量 3,900噸
滿載排水量 4,100噸
全長 138.1公尺
全寬 14.3公尺
吃水 4.9公尺
飛行甲板
鍋爐
動力 LM2500-30燃氣渦輪引擎2具,單軸推進,另安裝輔助動力系統2具
極速 29節
續航距離 20節狀態4500海浬
出力 41,000匹馬力
安全深度 {{{潛行}}}
乘員 217人(軍官18人、士官兵180人、飛行機務人員19人)
艦載機 S-70反潛直昇機2架
武裝 1座Mk13 Mod 4單臂飛彈發射器,裝備40枚RIM-66標準式中程防空飛彈(SM-1MR Block VI B)
2座四聯裝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發射器,但成功號僅裝置2座雙聯裝發射器
2座雙聯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發射器,目前僅有成功號裝設,應是用於航海測試
1門OTO 76公釐單管快砲
1座Mk15 Block 1A方陣(Phalanx)式近迫武器系統
裝甲
射控裝置 Mk92 Mod 6射控系統,負責控制SM-1飛彈與OTO 76公釐單管快砲,包括1組組合天線系統(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與1部獨立的分離標定與照明雷達(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STIR,採用荷蘭Singaal公司STIR-240雷達)。
AN/SYS-2整合自動偵測與追蹤系統(Integrated Automated Detection and Tracking,IADT)
偵搜設備 {{{偵搜設備}}}
電子設備 SPS-49(V)5對空搜索雷達
SPS-55平面搜索雷達
SQS-56中頻聲納
STIR-240雷達(照明雷達)
電戰系統 SLQ-32(V)5電子作戰系統:02甲板駕駛台外側裝有2部反制天線(Sidekick),03甲板兩側各1座接收天線及2座Mk36干擾彈發射架(Super Rapid Bloom Offboard Countermeasures,SRBOC)。
《 本帖最後由 CAT9752 於 2009-3-15 10:39 編輯 》
作者: jimmy1130 時間: 2009-3-15 11:52:28
美國海軍華盛頓號上2/25抵達日本橫須賀港,艦上官兵們排出(第一次見面)的日文,向日本人民打招呼
作者: 中根生太長 時間: 2009-3-15 15:02:43
提康德羅加級 從第五艘起換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美國
(Ticonderoga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
CG-47~50、CG-52~57、59、62、65、66、68、69、71~73
──由Litton/Ingalls廠承造
CG-51、58、60、61、63、64、67、70
──由Bath Iron Works廠承造
尺寸(公尺) 長172.8 寬16.8 吃水6.5
排水量(ton) CG-47、48: 滿載9590
CG-49~51:滿載9407
CG-52~73:滿載9516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4/80000 雙軸CRP 雙舵
航速(節) 30
續航力(海浬) 6000(20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Y-1 A/B 3D相位陣列雷達系統*1(固定式陣列天線*4)
AN/SPS-49/(V)8 2D對空搜索雷達*1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Y-1 A/B 3D相位陣列雷達系統*1(固定式陣列天線*4)
AN/SPS-49/(V)8 2D對空搜索雷達*1
AN/SPS-64(V)9航海雷達*1
AN/SPS-55平面搜索雷達*1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MK-36Mod2 干擾彈發射器*2(SRBOC)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
聲納 AN/SQS-53A/B/C 艦首聲納*1
AN/SQR-19A/B拖曳陣列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神盾(Aegis)作戰系統
AN/SPG-62照明雷達*4
MK-86火砲射控系統(包含AN/SPQ-9A平面搜索雷達)
乘員 364
艦載武裝 MK-45 五吋54倍徑砲*2
MK-26 雙臂發射器*2
(裝備於CG-47至51,彈艙裝備量:前後各44枚,可裝填標準SM-2MR防空飛彈或ASROC)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16(前後各八)
(裝備於CG-52以後各艦,裝彈量:前後各61枚,可裝填標準SM-2防空飛彈、戰斧巡航飛彈、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
MK-45 五吋54倍徑砲*2
MK-26 雙臂發射器*2
(裝備於CG-47至51,彈艙裝備量:前後各44枚,可裝填標準SM-2MR防空飛彈或ASROC)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16(前後各八)
(裝備於CG-52以後各艦,裝彈量:前後各61枚,可裝填標準SM-2防空飛彈、戰斧巡航飛彈、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
MK-15 Block1A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
(在CG-52~73上的MK-15未來將被MK-31 Block 1 HAS公羊飛彈系統取代)
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2
(使用MK-46/50魚雷)
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2
艦載機 LAMP-1 SH-2F反潛直昇機*2
(裝備於DDG-47、48)
LAMPS-3 SH-60B反潛直昇機*2
(裝備於DDG49以後各艦)
姊妹艦 共二十七艘── CG-47 TICONDEROGA CG-48 YORKTOWN CG-49 VINCENNES CG-50 VALLEY FORGE CG-51 THOMAS S. GATES CG-52 BUNKER HILL CG-53 MOBILE BAY CG-54 ANTIETAM CG-55 LEYTE GULF CG-56 SAN JACINTO CG-57 LAKE CHAMPLAIN CG-58 PHILIPPINE SEA CG-59 PRINCETON CG-60 NORMANDY CG-61 MONTEREY CG-62 CHANCELLORSVILLE CG-63 COWPENS CG-64 GETTYSBURG CG-65 CHOSIN CG-66 HUE CITY CG-67 SHILOH CG-68 ANZIO CG-69 VICKSBURG CG-70 LAKE ERIE CG-71 CAPE ST. GEORGE CG-72 VELLA GULF CG-73 PORT ROYAL
備註 1983至1994年服役
史普魯恩斯級 的 奧登道夫號(USS Oldendorf DD-972) ,此時該艦已換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美國(Spruanc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
Litton/Ingalls造船廠
尺寸(公尺) 長171 寬16.8 吃水5.9
排水量(ton) 滿載8040(1986年前)/9040(1986年後,加裝VLS者)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4/80000 雙軸CRP 雙舵
航速(節) 33
續航力(海浬) 6000(20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S-40B/C/D /E 2D對空搜索雷達*1(DD-963至DD-992)
AN/SPS-49 2D對空搜索雷達*1(DD-997)
AN/SPQ-60空中追蹤雷達*1
AN/SPS-55平面搜索雷達*1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統 AN/SPS-40B/C/D /E 2D對空搜索雷達*1(DD-963至DD-992)
AN/SPS-49 2D對空搜索雷達*1(DD-997)
AN/SPQ-60空中追蹤雷達*1
AN/SPS-55平面搜索雷達*1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1980年後裝備)
MK-36 干擾彈發射器*2(SRBOC)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
聲納 AN/SQS-53A/B/C/D艦首聲納*1
AN/SQR-15/18/19拖曳陣列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MK-86 Mod3火砲射控系統*1(包含AN/SPG-60D照明雷達、AN/SPQ-9A平面搜索雷達)
SWY-3武器指揮系統(配備於部分本級艦上)
LAMPS-1/2/3反潛系統
MK-116Mod0/6/7水下戰鬥系統
AN/SQQ-89反潛作戰系統(1980年代)
乘員 382(目前)
艦載武裝 MK-45 五吋54倍徑砲*2
MK-112 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1
(8枚備射,彈艙內24枚,1986年前裝備)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VLS)*8
(載彈61枚,裝載戰斧飛彈 、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 , 1986年後裝備於未安裝戰斧飛彈的艦)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
(1980年後裝備)
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2
(使用MK-46魚雷)
MK-29 IPDMS海麻雀點防禦防空飛彈發射器*1
(8枚備射,彈艙內16枚,1980年後裝備。此系統在部分本級艦上已經被RAM取代)
MK-31 Block 0/1公羊(RAM)短程防空飛彈系統( 21聯裝MK-49公羊飛彈發射器*1)
(1990年代陸續裝備於DD-971、DD-987等九艘本級艦上)
四聯裝MK-44戰斧巡航飛彈發射器*2
(1980年代中期裝備於其中八艘)
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2
(1980年後裝備)
艦載機 LAMPS-1 SH-2D反潛直昇機*2(1986年前)
LAMPS-3 SH-60B反潛直昇機*2(1986年後)
姊妹艦 共三十一艘──
柏克 級Flight 2 A 的 巴克利號(USS Bulkeley DDG-84 ) 。
柏克 級Flignt2A 最大的不同在於加裝直昇機庫。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柏克級飛彈驅逐艦/美國
(Arleigh Burk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
DDG-51、53、54、56、58、60、62、64、66、68、 70、72、73、75、77、79、81 、 83 、 87、90、92、94、96、99、101
──由Bath Iron Work造船廠承造
DDG-52、55、57、59、61、63、65、67、69、71、74、76、78、80、82、84~86、88、89、91、93、95、97、98、100、102
──由Litton/Ingalls廠承造
DDG-103~112 未定
尺寸(公尺) Flight1/2:長153.8 寬20.4 吃水6.1
Flight2A:長156.5 寬20.4 吃水6.1
排水量(ton) Flight1:標準6625,滿載8422
Flight2:標準6625,滿載9033
Flight2A:標準6869,滿載 9435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4/100000 雙軸CRP 雙舵
航速(節) 31
續航力(海浬) 4200(20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Y-1D/(V) 3D相位陣列雷達 系統* 1(固定式陣列天線*4)
AN/SPS-67(V)3平面搜索雷達*1
AN/SPS-64(V)9航海雷達*1
(裝備於DDG-51~86)
Decca Bridge Master E航海雷達*1
(DDG-87起裝備)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MK-36 Mod6干擾彈發射器*6(SRBOC)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
AN/WLD-1遙控獵雷載具
(DDG-91起裝備)
聲納 AN/SQS-53C 艦首聲納*1
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 *1
艦名/使用國 柏克級飛彈驅逐艦/美國
(Arleigh Burk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
DDG-51、53、54、56、58、60、62、64、66、68、 70、72、73、75、77、79、81 、 83 、 87、90、92、94、96、99、101
──由Bath Iron Work造船廠承造
DDG-52、55、57、59、61、63、65、67、69、71、74、76、78、80、82、84~86、88、89、91、93、95、97、98、100、102
──由Litton/Ingalls廠承造
DDG-103~112 未定
尺寸(公尺) Flight1/2:長153.8 寬20.4 吃水6.1
Flight2A:長156.5 寬20.4 吃水6.1
排水量(ton) Flight1:標準6625,滿載8422
Flight2:標準6625,滿載9033
Flight2A:標準6869,滿載 9435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4/100000 雙軸CRP 雙舵
航速(節) 31
續航力(海浬) 4200(20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Y-1D/(V) 3D相位陣列雷達 系統* 1(固定式陣列天線*4)
AN/SPS-67(V)3平面搜索雷達*1
AN/SPS-64(V)9航海雷達*1
(裝備於DDG-51~86)
Decca Bridge Master E航海雷達*1
(DDG-87起裝備)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MK-36 Mod6干擾彈發射器*6(SRBOC)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
AN/WLD-1遙控獵雷載具
(DDG-91起裝備)
聲納 AN/SQS-53C 艦首聲納*1
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 *1
(Flight1/2)
射控/作戰系統 神盾(Aegis)作戰系統
AN/SPG-62照明雷達*3
乘員 Flight1/2:323
Flight2A:380
艦載武裝 MK-45 五吋54倍徑砲*1
(DDG-51~79)
MK-45 Mod4 五吋62倍徑砲*1
(DDG-80起)
八聯裝MK-41 垂直發射器*12(前四後八)
( 裝彈量:
Flight1/2:前29枚後61枚
Flight2A:前32枚後64枚
可裝填標準SM-2防空飛彈、戰斧巡航飛彈、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海麻雀 ESSM短程防空飛彈(Flight2A))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
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2
(使用MK-46/50魚雷)
艦名/使用國 柏克級飛彈驅逐艦/美國
(Arleigh Burk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
DDG-51、53、54、56、58、60、62、64、66、68、 70、72、73、75、77、79、81 、 83 、 87、90、92、94、96、99、101
──由Bath Iron Work造船廠承造
DDG-52、55、57、59、61、63、65、67、69、71、74、76、78、80、82、84~86、88、89、91、93、95、97、98、100、102
──由Litton/Ingalls廠承造
DDG-103~112 未定
尺寸(公尺) Flight1/2:長153.8 寬20.4 吃水6.1
Flight2A:長156.5 寬20.4 吃水6.1
排水量(ton) Flight1:標準6625,滿載8422
Flight2:標準6625,滿載9033
Flight2A:標準6869,滿載 9435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4/100000 雙軸CRP 雙舵
航速(節) 31
續航力(海浬) 4200(20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Y-1D/(V) 3D相位陣列雷達 系統* 1(固定式陣列天線*4)
AN/SPS-67(V)3平面搜索雷達*1
AN/SPS-64(V)9航海雷達*1
(裝備於DDG-51~86)
Decca Bridge Master E航海雷達*1
(DDG-87起裝備)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MK-36 Mod6干擾彈發射器*6(SRBOC)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
AN/WLD-1遙控獵雷載具
(DDG-91起裝備)
聲納 AN/SQS-53C 艦首聲納*1
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 *1
(Flight1/2)
射控/作戰系統 神盾(Aegis)作戰系統
AN/SPG-62照明雷達*3
乘員 Flight1/2:323
Flight2A:380
艦載武裝 MK-45 五吋54倍徑砲*1
(DDG-51~79)
MK-45 Mod4 五吋62倍徑砲*1
(DDG-80起)
八聯裝MK-41 垂直發射器*12(前四後八)
( 裝彈量:
Flight1/2:前29枚後61枚
Flight2A:前32枚後64枚
可裝填標準SM-2防空飛彈、戰斧巡航飛彈、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海麻雀 ESSM短程防空飛彈(Flight2A))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
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2
(使用MK-46/50魚雷)
艦名/使用國 柏克級飛彈驅逐艦/美國
(Arleigh Burk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
DDG-51、53、54、56、58、60、62、64、66、68、 70、72、73、75、77、79、81 、 83 、 87、90、92、94、96、99、101
──由Bath Iron Work造船廠承造
DDG-52、55、57、59、61、63、65、67、69、71、74、76、78、80、82、84~86、88、89、91、93、95、97、98、100、102
──由Litton/Ingalls廠承造
DDG-103~112 未定
尺寸(公尺) Flight1/2:長153.8 寬20.4 吃水6.1
Flight2A:長156.5 寬20.4 吃水6.1
排水量(ton) Flight1:標準6625,滿載8422
Flight2:標準6625,滿載9033
Flight2A:標準6869,滿載 9435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4/100000 雙軸CRP 雙舵
航速(節) 31
續航力(海浬) 4200(20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Y-1D/(V) 3D相位陣列雷達 系統* 1(固定式陣列天線*4)
AN/SPS-67(V)3平面搜索雷達*1
AN/SPS-64(V)9航海雷達*1
(裝備於DDG-51~86)
Decca Bridge Master E航海雷達*1
(DDG-87起裝備)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MK-36 Mod6干擾彈發射器*6(SRBOC)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
AN/WLD-1遙控獵雷載具
(DDG-91起裝備)
聲納 AN/SQS-53C 艦首聲納*1
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 *1
(Flight1/2)
射控/作戰系統 神盾(Aegis)作戰系統
AN/SPG-62照明雷達*3
乘員 Flight1/2:323
Flight2A:380
艦載武裝 MK-45 五吋54倍徑砲*1
(DDG-51~79)
MK-45 Mod4 五吋62倍徑砲*1
(DDG-80起)
八聯裝MK-41 垂直發射器*12(前四後八)
( 裝彈量:
Flight1/2:前29枚後61枚
Flight2A:前32枚後64枚
可裝填標準SM-2防空飛彈、戰斧巡航飛彈、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海麻雀 ESSM短程防空飛彈(Flight2A))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
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2
(使用MK-46/50魚雷)
艦名/使用國 柏克級飛彈驅逐艦/美國
(Arleigh Burk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
DDG-51、53、54、56、58、60、62、64、66、68、 70、72、73、75、77、79、81 、 83 、 87、90、92、94、96、99、101
──由Bath Iron Work造船廠承造
DDG-52、55、57、59、61、63、65、67、69、71、74、76、78、80、82、84~86、88、89、91、93、95、97、98、100、102
──由Litton/Ingalls廠承造
DDG-103~112 未定
尺寸(公尺) Flight1/2:長153.8 寬20.4 吃水6.1
Flight2A:長156.5 寬20.4 吃水6.1
排水量(ton) Flight1:標準6625,滿載8422
Flight2:標準6625,滿載9033
Flight2A:標準6869,滿載 9435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4/100000 雙軸CRP 雙舵
航速(節) 31
續航力(海浬) 4200(20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Y-1D/(V) 3D相位陣列雷達 系統* 1(固定式陣列天線*4)
AN/SPS-67(V)3平面搜索雷達*1
AN/SPS-64(V)9航海雷達*1
(裝備於DDG-51~86)
Decca Bridge Master E航海雷達*1
(DDG-87起裝備)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MK-36 Mod6干擾彈發射器*6(SRBOC)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
AN/WLD-1遙控獵雷載具
(DDG-91起裝備)
聲納 AN/SQS-53C 艦首聲納*1
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 *1
(Flight1/2)
射控/作戰系統 神盾(Aegis)作戰系統
AN/SPG-62照明雷達*3
乘員 Flight1/2:323
Flight2A:380
艦載武裝 MK-45 五吋54倍徑砲*1
(DDG-51~79)
MK-45 Mod4 五吋62倍徑砲*1
(DDG-80起)
八聯裝MK-41 垂直發射器*12(前四後八)
( 裝彈量:
Flight1/2:前29枚後61枚
Flight2A:前32枚後64枚
可裝填標準SM-2防空飛彈、戰斧巡航飛彈、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海麻雀 ESSM短程防空飛彈(Flight2A))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
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2
(使用MK-46/50魚雷)
MK-45 五吋54倍徑砲*1
(DDG-51~79)
MK-45 Mod4 五吋62倍徑砲*1
(DDG-80起)
八聯裝MK-41 垂直發射器*12(前四後八)
( 裝彈量:
Flight1/2:前29枚後61枚
Flight2A:前32枚後64枚
可裝填標準SM-2防空飛彈、戰斧巡航飛彈、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海麻雀 ESSM短程防空飛彈(Flight2A))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
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2
(使用MK-46/50魚雷)
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2
(Flight1/2)
艦載機 Flight1/2:無
Flight2A:LAMPS-3 SH-60B反潛直昇機*2
姊妹艦 預計61艘──
Flight1──
DDG-51 ARLEIGH BURKE DDG-52 BARRY DDG-53 JOHN PAUL JONES DDG-54 CURTIS WILBUR DDG-55 STOUT DDG-56 JOHN S. MC CAIN DDG-57 MITSCHER DDG-58 LABOON DDG-59 RUSSELL DDG-60 PAUL HAMILTON DDG-61 RAMAGE DDG-62 FITZGERALD DDG-63 STETHEM DDG-64 CARNEY DDG-65 BENFOLD DDG-66 GONZALEZ DDG-67 COLE DDG-68 THE SULLIVANS DDG-69 MILIUS DDG-70 HOPPER DDG-71 ROSS
Flight2──
DDG-72 MAHAN DDG-73 DECATUR DDG-74 MC FAUL DDG-75 DONALD COOK DDG-76 HIGGINS DDG-77 O'KANE DDG-78 PORTER
Flight2A──
DDG-79 OSCAR AUSTIN DDG-80 ROOSEVELT DDG-81 WINSTON S. CHURCHILL DDG-82 LASSEN DDG-83
HOWARD DDG-84 BULKELEY DDG-85 MCCAMPBELL DDG-86 SHOUP DDG-87 MASON DDG-88 PREBLE DDG-89 MUSTIN DDG-90 CHAFEE DDG-91 PINCKNEY DDG92 MOMSEN DDG-93 CHUNG-HOON DDG-94 NITZE DDG-95 JAMES E. WILLIAMS DDG-96 BAINBRIDGE DDG-97 HALSEY DDG-9 8 FORREST SHERMAN DDG-99 FARRAGUT
DDG-100~112 尚未命名
備註 DDG-51~88已於1991年至2002年 陸續服
作者: leo0102 時間: 2009-3-15 17:16:03
真是好棒的圖ㄝ
我很喜歡看
給妳門支持 你們的解釋
給妳支持一下 好棒ㄝ
支持加油
這是加分活動 請勿發不相關之言論
~黑色爵士~
《 本帖最後由 黑色爵士 於 2009-3-15 23:57 編輯 》
作者: 皇帝再臨 時間: 2009-3-16 08:05:11
正所謂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那我就來介紹一下中共的戰艦 給大家認識
驅逐艦-171 海口號
171 海口號,052C型導彈驅逐艦,2003年10月23日在江南造船廠下水,是中國海軍第一代具備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防空型導彈驅逐艦,被譽為「中華神盾」。
排水量:7000噸
主 機:柴燃動力
航 速:<30節。
武 器:反艦導彈:2座4聯新型反艦導彈發射架
艦空導彈:2組「海紅-9」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
1座100毫米單管隱身主炮
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
4座3×6多用途發射器
2座3聯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直升機:1架卡-28反潛直升機
護衛艦-567 襄樊號
567 襄樊號,江衛Ⅱ級(053H2G2),廣州造船廠製造。
主尺度:長115米,舷寬14米,吃水4米
排水量:滿載排水量2250噸
主 機:4台柴油機,2軸,21460馬力
航 速:28節
編 制:180名
武 器:反艦導彈:2座4聯裝C802導彈發射架,M1.0,射程120公里
防空導彈:紅旗-7(HQ-7/FM80)8聯裝艦空導彈
一座雙聯裝裝國產100毫米炮
4座四聯裝國產37毫米炮(76甲)
6聯裝FQF-2500反潛火箭彈發射裝置2座
3聯裝324毫米MK32F反潛魚雷發射裝置1座
2座SRBOC MK36 6管箔條干擾發射器;2座國產26管箔條發射器
直升機:一架「哈爾濱」Z-9A(「海豚」)
常規潛艇-基洛級
俄制「基洛」級潛艇,「紅寶石」設計局設計。現有4艘,前兩艘為877EKM型,舷號為364、365,配署南海艦隊;
第一艘877EKM型級潛艇於1995年2月運抵湛江交付南海艦隊,第二艘同年11月運抵湛江。後兩艘為636級,第一艘636級潛艇1997年年底交貨, 第二艘636型基洛級柴-電動力潛艇於1998年6月17日在聖彼得堡下水,10月交付中國。
也有消息說,因目前台海局勢,現在4艘「基洛」級潛艇都服役於東海艦隊。
排水量:約2350噸,水下排水量3000噸
主尺寸:長73.8米,寬9.9米,高14.7米,吃水艇中6.3米,艇首6.6米。
潛 深:最大300米,工作深度240米,潛望深度17.5米
主 機:2台柴電機組,裝有兩組蓄電池,功率2940千瓦,7葉單軸推進。
航 速:水面11節,水下18節,最大20節。
編 制:52名。
自持力:45天
續航力:水上6000公里/7節;水下400公里/3節
武 器:艇首6個魚雷發射管,12枚備用魚雷,也可配備3M95反艦導彈,另可攜帶24枚水雷。
雷 達:MPK-503型雷達,MPM-253M型搜索及預警雷達,都可在水面和潛望狀態工作。
聲 納:MгK-400型主/被動搜索及攻擊用中頻聲納,MT-519型獵雷聲納。
舷 號:364、365、366、367
反潛艦-海青級 037IS
海青級(037IS型)大型反潛護衛艇,求新造船廠製造。
排水量:478噸
主尺度:長62.8米,寬7.2米,吃水2.2米
主 機:4台柴油機,4軸,4000馬力
航 速:28節
編 制:71人
武 器:2座六聯裝87式反潛深水炸彈火箭發射器
2座37毫米艦炮(最早期的是手動的)
2座14.7毫米機槍
2 具深水炸彈發射器, 載彈架 2 具.
水雷發射軌.
聲 吶: 艇殼體高頻聲吶
舷 號: 611-614,631-635,761,710-717,743,744,762,763,786-798
核潛艇-406 長征6號
406艇(長征6號),「夏」級(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1970年9月在遼寧葫蘆島船廠開工,1981年春節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軍服役。1988年9月成功進行了導彈發射試驗。後來於1995年底進行了重大改裝,可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可達8000公里。
在設計上實際是加長的漢級潛艇,總工程師彭士祿,黃緯祿,趙仁愷,黃旭華為副總工程師。406艇於導彈發射裝置由713所研製。在指揮台圍殼後面嵌有導彈艙,裝有12枚巨浪-1(CSS-N-3)兩級彈道導彈。1988年9月,進行實驗時成功發射了一枚巨浪-1型導彈。在靜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貝左右。
排水量:8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20米,寬10米,吃水8米
主 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 90兆瓦,單軸
航 速:22節(水下)
潛 深:約300米
編 制:84名
導 彈:12枚巨浪(CSS-N-3)潛射彈道導彈,兩級固體燃料,慣性制導,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
魚 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備 彈18枚。
雷 達:1部水面搜索雷達
聲 納:1部艇殼主被/動搜索攻擊聲納
《 本帖最後由 皇帝再臨 於 2009-3-16 08:35 編輯 》
作者: dofuking 時間: 2009-3-16 19:23:03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簡稱「航母」、「空母」,前蘇聯稱之為「載機巡洋艦」,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軍艦。中文「航空母艦」一詞來自日文漢字。
航空母艦的最大缺點:最易受到超低空掠海武器的毀滅式打擊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
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情況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航空母艦按其所擔負的任務分,有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按其艦載機性能又分為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和直升機航空母艦,
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而後者則只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飛機。某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按噸位分,有大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6~9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萬噸以下);按動力分,有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空母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建造船廠:坎貝爾.萊德船廠
開工日期:Sep.16/1935;
下水日期:Apr.13/1937;
服役日期:Nov.17/1938
設計排水量:19,500噸;
滿載排水量:27,300噸
艦長243.8米,寬29米,吃水7米。
飛行甲板長度800英尺,飛行甲板寬度112英尺
上部機庫 568英尺長,60英尺寬,16英尺高;
下部機庫 452英尺長,60英尺寬,16英尺高;
面積52,580平方英尺
動力裝置:6座鍋爐;3台Parsons蒸汽渦輪機;槳軸3,主機輸出功率102,000軸馬力
最大航速:31節;續航能力:7,600海里/20節
裝甲:側舷垂直裝甲4.5英吋;水平裝甲2.5英吋;機庫裝甲1.36英吋
武器裝備:16門4.5英吋/45倍口徑重型高炮,8座雙聯裝炮塔;48門2磅砰砰炮,6座8聯裝炮塔;32挺0.5英吋口徑高射機槍
艦載機:72架(設計)。通常60架:48架劍魚魚雷機,12架魚鷹戰鬥/轟炸機 或者 36架劍魚魚雷機和24架魚鷹戰鬥/轟炸機;服役後期魚鷹被大鷗戰鬥/轟炸機(skua)取代。
艦員:1200-1650
戰列線戰鬥艦
「戰列艦」一詞的英文原文為Battleship,直譯為「戰鬥艦」。這個名字起源於帆船時代的「戰列線戰鬥艦」(Main Line of Battle Ships)。戰列艦名稱是隨著1655~1667年英國——荷蘭戰爭中海軍戰術的改變而出現的。當時海戰方式為交戰雙方的艦隊在海戰中各自排成單列縱隊的戰列線,進行同向異舷或異向同舷的舷側方向火炮對射。凡是其規模足夠大,可以參加此種戰鬥的艦船均被稱作戰列艦(Ships of the Line)。1638年建成的英艦「海上君王」號便是這種戰艦的第一艘,它有3層舷炮甲板,102門火炮。這時的戰列艦都是木製的帆船。
17世紀70年代後,英國海軍按照以下標準對艦船進行分類:世界最古老之現役軍艦,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
一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0門以上,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代表性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
二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90~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
三級艦——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隻。
四級艦——兩層炮甲板,火炮50~56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
上述四級艦均被稱為戰列艦。規模在此之下的艦船被歸類為護衛艦(Frigate)、巡航艦(Corvette)和單桅縱帆船(Sloop)。
此時的戰列艦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殺傷人員的霰彈以及破壞帆具的鏈彈。
巡洋艦
巡洋艦(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面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擁有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的能力。歷史上巡洋艦一開始是指可以獨立行動的戰艦,而與此相對的驅逐艦則需要其它船隻(比如補給船隻)的幫助。但是在現代這個區分已經消失了。
現代巡洋艦排水量一般在0.8萬噸-2萬噸,裝備有導彈、火炮、魚雷等武器。大部分巡洋艦可攜帶直升機。動力裝置多採用蒸汽輪機,少數採用核動力裝置。隨著海軍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艦的地位日漸衰落。在現代戰爭中巡洋艦實際上已經消失了,它們的作用完全被驅逐艦代替。
當代世界最著名的巡洋艦為兩級: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以及蘇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驅逐艦
驅逐艦是一種多用途的軍艦,19世紀90年代至今的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是以導彈,魚雷,艦炮等為主要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軍艦。它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艦種之一,用於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船,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襲擊岸上目標等,是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泛、數量最多的艦艇。
驅逐艦是一種裝備有對空、對海、對潛等多種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8500噸之間,航速在30—38節左右。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有「海上多面手」稱號。
護衛艦
護衛艦是以艦炮,導彈,水中武器(魚雷,水雷,深水炸彈)為主要武器的中型或輕型軍艦。它主要用於反潛和防空護航,以及偵察,警戒巡邏,佈雷,支援登陸和保障陸軍瀕海翼側等作戰任務,又稱為護航艦。在現代海軍編隊中,護衛艦是在噸位和火力上僅次於驅逐艦的水面作戰艦隻。護衛艦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一樣,也是一個傳統的海軍艦種,是世界各國建造數量最多、分佈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一種中型水面艦艇。
初期的護衛艦排水量為240噸~400噸,裝備艦炮主要是為了對付潛艇。有時,甚至使用艦體去衝撞敵方潛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護衛艦滿載排水量為800噸~1300噸,航速12節~20節,以深水炸彈和魚雷、水雷為主要武器,並裝備了聲納和雷達、炮和高射炮。護衛艦可參加海戰和兩棲登陸作戰。20世紀70年代以來,護衛艦裝備了各種導彈,大大提高了防空反艦能力。現代護衛艦滿載排水量達2000噸~4000噸,航速30節~35節,續航能力500海里~600海里,採取封閉式結構,具備「五防」能力,裝備武器全面。還配備有多種類型雷達、聲納和自動化指揮系統、武器控制系統,以及及艦載直升機,擔負遠程反潛警戒、導彈中繼制導等任務。
作者: 心雨 時間: 2009-3-16 19:58:10
[fly]成功軍艦[/fly]
(PFG-1101 成功"艦航向遠方)
"成功"級艦為海軍二代艦「光華一號」計劃案, 仿美國"Perry"級(美方共建造了51艘)所建造的飛彈巡防艦. 船體由高雄的中國造船公司興建,技術及物料採購由原"Perry"級承建商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協助,戰鬥系統由中科院負責. 海軍於1989年與中船簽約,1990年一月十日第一艘"成功"號開工興建.
(成功"艦在塢內興建中)
"成功"艦於1990年十二月廿一日安放龍骨,1991年十月五日下水,1993年完成公試, 五月七日交艦成軍,前後歷時40個月. 後續的各艦則以每艘間隔11個月的進度陸續完工.
(PFG-1103 鄭和"艦下水後艤裝前景)
本級艦為鋼質船殼(比美"Perry"級稍厚),主甲板上則為鋁質結構;艦身長453呎,寬 46.95尺,吃水25呎;滿載排水量4,103噸,輕載3,900噸. 主機為兩部LM2500燃氣渦輪機,馬力40,000匹,有可變角度之螺旋槳,單軸推進最高航速29節;續航力在20節巡航時為4,500浬.
(鄭和"艦海上編隊航行)
本級艦的艦艏裝備一具Mk-13單臂飛彈發射器,彈艙內有40枚備射的標準防空飛彈; 在駕駛台後之01甲板上裝有兩組四聯裝雄風二式反艦飛彈發射箱,接著是一門朝後的76公釐快砲,在01甲板尾端裝置一門Mk-15方陣快砲. 在兩舷側方面各有一組三聯裝的Mk-32魚雷發射管,其上方的支撐平台各裝備有一門L70/40公釐機砲. 艦尾是可容納兩架S-70C-1型的反潛直昇機庫與停機坪,並有輔助降落設備.
(PFG-1105 繼光"艦進基隆港)
本級艦射控系統是Mk-92(Mod6)型,一部AN/UYK-43型電腦採集中式設計;裝有SPS- 49對空雷達,SPS-55平面雷達與CAS,STIR射控雷達等. 水下射控系統是Mk-114型, 聲納是SQS-56型. 電偵系統是SLQ-32型與Side-Kick電子反制系統配合干擾火箭等裝備執行電戰任務. 編制軍官18人,士官兵180人,飛行機務人員19人.
本級艦原預定建造8艘,分別以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來命名:"成功","鄭和","繼光", "岳飛","子儀","班超","張騫","田單"等. 最後一艘的"田單"本來計劃要裝備 ADAR-2N相位陣列雷達與Mk-41垂直飛彈發射系統,並修改多處艦身結構成為新的一級,但終因預算原因而被取消;其先進功能可能寄望將來能租到美軍的"Spruance" 級驅逐艦來替代. 本級艦最終確定將只建造7艘,於1998年底全部完成.
「光華一號」當初選定"Perry"級為藍本時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由於"Perry"級本是美國海軍高低組合政策中擔任低檔部份的裝備,她在大艦隊中擔任局部任務功能本來並不需要很完備,但對樣樣都要兼顧的台灣海軍問題就來了. 首先是在她龐大的艦體上只裝備了少數的兵裝,這個問題台灣以自行加上多種原來沒有的武器而解決,但這總是與原設計有衝突的.
其次是她的單軸推進方式在主力戰艦中是極少見的,因為只要一出問題軍艦立刻就成為待宰的鴨子,雖然她在艦舯裝有輔助推進器,但功能仍是有限. 最後是鋁質的上層結構,在福克蘭戰爭中英國"雪菲爾德"號巡防艦被阿根廷飛彈擊沉的案例, 已經清楚看出鋁合金在遭攻擊時的脆弱性. 不過這兩個問題都不是容易解決的.
"成功"艦在1994年九月的"漢光"演習中曾因海空聯繫不良,造成艦上方陣快砲將向民間金鷹公司租用的拖靶機誤為目標發砲將其擊落,機上四人全部罹難的慘劇. "鄭和"艦則曾因靠泊時不慎撞毀重要裝備導至艦長韓彬被革去艦長職務.
原被取消的"成功"級艦第八艘"田單"號在2000年敗部復活,由中船以50億承建, 與之前不同的是取消了兩旁40砲後加裝20機槍架. .
作者: ambition01 時間: 2009-3-16 22:43:30 標題: 美國的核動力巡洋艦
Long Beach CGN 9長灘級
開開工日期: 12/2/1957 下水日期: 7/14/1959 服役日期: 9/9/1961 退役日期: 5/1/1995
CGN 9 LONG BEACH長灘號由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於1957年11月開工建造,1959年下水,1961年正式服役。該級艦僅此1艘(CGN9)為“長灘”號,它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巡洋艦,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水面艦艇,它的誕生不僅在巡洋艦的發展史上,而且在核動力艦艇的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它也為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發展提供了可行性的成功範例。是世界水面艦艇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該艦1980年10月~1983年3月進行了現代化改裝。1972年在維修時更換了核反應堆。該艦可用作指揮艦,加配指揮所人員68人(軍官10、士兵58)。起初建造該級艦時,其標準排水量為7800噸,以檢驗核動力艦艇。1956年其排水量增至11000噸,並增設了“小獵犬”導彈裝置,“黃銅騎士”導彈裝置(現已拆除),後又拆除了一些裝備以增大排水量。
效能資料:
艦長: 219.8米
艦寬: 22.3米
吃水: 9.4米
排水量: 17,500噸
動力裝置: 2座Westinghouse C1W壓水發應堆、2台蒸汽輪機,8萬馬力
航速: 30節
武器裝備: 2門5-inch/127mm 38倍口徑Mk 30火砲, 2座2聯Mk 10標準導彈發射架(備彈102枚), 2座4聯Mk 141魚叉導彈發射架, 1座8聯Mk 16 ASROC發潛導彈(備彈20枚)發射器, 2座3聯Mk 32魚雷發射器, 2座20mm密集陣近防火砲, 2座4聯MK143戰斧導彈發射箱
艦載機: 無,組態停機坪
電子裝置: SPS-67對海搜索雷達、SPS-49對空搜索雷達、SPS-48對空搜索雷達、2部SPG49導彈制導雷達、4部SPG55導彈制導雷達聲納SQQ23B火控1部MK14(目標指示)、1部MK111(反潛)、4部MK76(導彈)、2部MK56(艦砲)電子戰1部SLQ32V電子戰系統、4座MK36乾成火箭發射器
艦員編制: 1081人 (軍官79人;後期: 艦員770人軍官55人)
Bainbridge CGN 25班布裏奇級
開工日期: 5/15/1959 下水日期: 4/15/1961 服役日期: 10/6/1962 退役日期: 9/13/1996
CGN 25 BAINBRIDGE班布裏奇號是作為與核動力航空母艦協同作戰的一級核動力巡洋艦。該級僅建造 l艘,1959年由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鋪設龍骨,1961年 10月建成服役。它是繼“企業”號航空母艦,“長灘”號巡洋艦之後,第三艘核動力戰艦;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核動力水面艦只。班布裏奇號艦首如刃,艏部水線以下裝有球鼻首聲納的導流罩,它與艦體結合成一體,有利於減小船體縱搖和振動,減輕波浪的衝擊。艦上裝備有較強的武器裝備和電子裝置,1974年6月至1976年9月曾進行了現代化改裝。
效能資料:
艦長: 172.2米
艦寬: 17.7米
吃水: 7.9米
排水量: 9250噸
動力裝置: 2座General Electric D2G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
航速: 大於30節
武器裝備: 2座2聯Mk 10標準導彈發射架(備彈80枚), 2座4聯Mk 141魚叉導彈發射架, 1座8聯Mk 16 ASROC反潛導彈(備彈8枚)發射器, 2座3聯Mk 32魚雷發射器, 2座20mm密集陣近防火砲, 2座4聯MK143戰斧導彈發射箱
艦載機: 無,組態停機坪
電子裝置: AN/SPS-48三坐標搜索雷達,SPS-49對空警戒雷達,SPS-67水面搜索雷達,SQQ23型聲納和 WSC3型衛星通信系統,1部MK14(目標指示)、4部MK76(導彈)、1部MK111(反潛)、4部SPG55導彈制導雷達,1部SLQ32V電子戰系統
艦員編制: 516人 (軍官42人)
Truxtun CGN 35特拉克斯頓級
開工日期: 6/17/1963 下水日期: 12/19/1964 服役日期: 5/27/1967 退役日期: 9/11/1995
CGN 35 TRUXTUN特拉克斯頓號核動力巡洋艦是美國海軍第四艘核動力水面艦只,“長灘”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班布裏奇”號核動力巡洋艦和“特拉克斯頓”號後核動力巡洋艦來一起被人們稱為美國海軍的第一代核動力水面戰艦,成為後來批量生產核動力水面戰艦的原型艦。
效能資料:
艦長: 172.2米
艦寬: 17.6米
吃水: 9.4米
排水量: 9150噸
動力裝置: 2座General Electric D2G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
航速: 大於30節
武器裝備: 1座MK42型127mm砲,1座MK10 MOD.7型導彈發射裝架(發射標準和阿斯洛克導彈,備彈60枚), 2座4聯Mk 141魚叉導彈發射架, 2座3聯Mk 32魚雷發射器, 2座20mm密集陣近防火砲,4挺機槍
艦載機: 1架SH-2反潛直升機
電子裝置: SQS-26中頻,主被動搜索攻擊聲納;對空為SPS-48(E)三座標雷達(E/F波段,探測距離402千米)和SPS-49(V)型雷達。對海搜索為SPS-67(V)1型。火控為4部SPG-76(用於“標準”導彈)、1部MK86(火砲)、1部MK114(目標指示)、2部SPG55導彈制導雷達;指控系統為ACDS-1型(帶4A、11、14和16號資料鍊);衛星通信系統為SRR-1型。電子支援和對抗系統為SLQ-32(V),另有8座6管MK36紅外和箔條干擾彈發射裝置和1座SLQ-25魚雷誘餌裝置
艦員編制: 544人 (軍官40人)
California CGN 36加利福尼亞級
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只建造兩艘. 是美國建造的第四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大量新型戰艦的服役,“加利福尼亞”級已經到了英雄遲暮的時候。但鑑於它仍然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美國海軍還不想完全拋棄掉這個老伙伴。1998年,“加利福尼亞”號被劃入B類預備艦;1999年,“南卡羅來納”號被列為B類預備艦。
開工日期:1/23/1970 下水日期: 9/22/1971 服役日期: 2/16/1974 退役日期: 7/9/1999
效能資料:
艦長: 182米
艦寬: 18.6米
吃水: 9.6米
排水量: 10500噸
動力裝置: 2座General Electric D2G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70000馬力
航速: 大於30節
武器裝備: 2門5-inch/127mm 54倍口徑Mk 45火砲, 2座2聯Mk 13標準導彈發射架(備彈80枚), 2座4聯Mk 141魚叉導彈發射架, 1座8聯Mk 16 ASROC反潛導彈(備彈24枚)發射器, 2座20mm密集陣近防火砲, 2座3聯Mk 32魚雷發射器
艦載機: 無,組態停機坪
電子裝置: AN/SPS-48三坐標搜索雷達,SPS-40對空警戒雷達,SPS-67水面搜索雷達,SQQ26型聲納和 WSC3型衛星通信系統,1部MK14(目標指示)、2部MK74(導彈)、1部MK86(火砲)、1部MK114、4部SPG51雷達,1部SLQ25魚雷誘餌裝置和1部SLQ32V電子戰系統等
艦員編制: 516人 (軍官42人)
CGN 38 VIRGINIA弗吉尼亞號
開工日期: 8/19/1972 下水日期: 12/14/1974 服役日期: 9/11/1976 退役日期: 11/10/1994
效能資料:
艦長: 178米
艦寬: 19.2米
吃水: 9.6米
排水量: 11300噸
動力裝置: 2座General Electric D2G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
航速: 大於30節
武器裝備: 2門5-inch/127mm 54倍口徑Mk 45火砲, 2座2聯Mk 26標準導彈發射架(發射標準和阿斯洛克導彈,備彈66枚), 2座4聯Mk 141魚叉導彈發射架, 2座4聯MK143戰斧導彈發射箱, 2座20mm密集陣近防火砲, 2座3聯Mk 32魚雷發射器
艦載機: 無,組態停機坪
電子裝置: SPS-48A三座標對空警戒雷達、SPS-40B兩座標對空雷達、SPS-67對海搜索雷達、SQS-26艦殼聲納等。艦用火控系統包括1部MK14(目標指示)、2套MK-74導彈火控系統、1套MK-86火砲火控系統和1套MK-116反潛導彈火控系統 ,1部SLQ25魚雷誘餌裝置和1部AN/SLQ-32電子戰系統
艦員編制: 539人 (軍官39人)
CGN 40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號
開工日期: 2/22/1975 下水日期: 7/31/1976 服役日期: 8/5/1978 退役日期: 7/28/1997
效能資料:
艦長: 178米
艦寬: 19.2米
吃水: 9.6米
排水量: 11300噸
動力裝置: 2座General Electric D2G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
航速: 大於30節
武器裝備: 2門5-inch/127mm 54倍口徑Mk 45火砲, 2座2聯Mk 26標準導彈發射架(發射標準和阿斯洛克導彈,備彈68枚), 2座4聯Mk 141魚叉導彈發射架, 2座4聯MK143戰斧導彈發射箱, 2座20mm密集陣近防火砲, 2座3聯Mk 32魚雷發射器
艦載機: 無,組態停機坪
電子裝置: SPS-48A三座標對空警戒雷達、SPS-40B兩座標對空雷達、SPS-67對海搜索雷達、SQS-26艦殼聲納等。艦用火控系統包括1部MK14(目標指示)、2套MK-74導彈火控系統、1套MK-86火砲火控系統和1套MK-116反潛導彈火控系統 ,1部SLQ25魚雷誘餌裝置和1部AN/SLQ-32電子戰系統
艦員編制: 500人 (軍官39人)
作者: eric群 時間: 2009-3-17 14:31:59 標題: 美國海軍的: USS Alexandria (SSN-757)
美國海軍的: USS Alexandria (SSN-757)
Name: USS Alexandria
Namesake: Alexandria, Virginia, and Alexandria, Louisiana
Laid down: June 19, 1987 (這天下水的!)
Launched: June 23, 1990 出發日!!
Status: Active in service as of 2009 (現在都還在服役喔!)
Class and type: Los Angeles class submarine
Displacement:
Dead weight: 927 tons
Light: 6,000 tons
Surfaced: 6,082 tons (浮上水面時 6082噸)
Submerged: 6,927 tons (潛水時 6927噸)
Length: 362 ft (110 m) 長110公呎
Beam: 33 ft (10 m)
Draft: 31 ft (9 m)
Propulsion: One S6G reactor
Speed:
Surfaced: 20 kn (37 km/h; 23 mph) 水上速度
Submerged: 20 kn (37 km/h; 23 mph) 水中速度
Range: Refueling required after 30 years[7] 30年才需要加油??
Complement: 12 officers, 98 men 載12名軍官,98名人員
在阿拉斯加北部,與Royal Navy演習時,浮上約2呎後的冰層
返回海軍潛水艇基地再New London時照的:
《 本帖最後由 eric群 於 2009-3-17 14:34 編輯 》
作者: 笨伯 時間: 2009-3-18 14:27:37 標題: 中國052C型導彈驅逐艦170 蘭州號
2003年4月29曰在江南造船廠下水。是中國海軍第一代具備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防空型導彈驅逐艦,被譽為“中華神盾”。中央軍委批准建造的18艘新型驅逐艦中第一艘正式下水的驅逐艦。
噸位:約8000噸以上 動力:GT-25000主機的全長4.6米,重16噸、轉速3000~3600轉/分、最大功率可達36300馬力、熱效率36.5%,性能可觀;輔機採用的是陝西柴油機廠的國產化MTU 20V956TB92。
垂直發射單元:六聯裝環形圓筒垂直冷發射。共8個單元,前甲板6個,後甲板2個。每個發射單元裝彈6枚,全艦垂直系統共裝彈48枚。每個彈筒均為發射器,發射速率和可靠性比RIF高。
防空導彈:採用中國產海紅9(紅旗9艦用型)。海紅9導彈為無翼式,最小作戰高度0.5公里,最大作戰高度30公里,最小作戰距離6公里,最大作戰距離2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大於4.2馬赫。飛彈全長6.8米,彈徑0.47米,彈重1300公斤,彈頭重量超過180公斤。
反艦導彈:中國產鷹擊12反艦導彈。海軍鷹擊十二是八五計畫重點專案之一,目標是研製一種通用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代替現役的鷹擊八三反艦導彈。十二號彈由601,611和海軍研究院,航太三院聯合研製。601,611負責氣動設計,海軍研究院解決制導。工程包括兩個子型號第一種彈體長而寬,呈扁平裝,裝備超音速衝壓發動機,兩側進氣;巡航速度為2.2馬赫,末端速度高達4.0馬赫, 射程250-300公里。第二種呈圓柱體,裝備超燃衝壓噴氣,衝壓雙燃燒發動機,前端進氣;巡航速度為4.0馬赫,末端速度高達6.0馬赫;射程550-640公里。十二號彈的雷達反射截面小於等於0.2平方米,採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戰鬥部為250公斤常規高爆炸藥,能夠從飛機,水面艦支或潛艇上發射。
巡航導彈:東海十。東海十是一種中國產艦對地戰術巡航導彈。性能和戰斧差不多,射程約兩千公里,採用衛星導航,據悉新驅將裝備數量不詳(~16枚)的東海十。
近防系統:730型反導密集陣。該炮為7管30毫米加特林轉管炮設計,模組結構。其炮架上有1具EFR-1I波段跟蹤雷達、1套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的OFC3光電跟蹤系統。OFC3光電跟蹤系統包括:1個熱相儀,1個電視攝像機。1個鐳射測距儀。其對RCS為2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5KM,RCS為10的目標探測距離為20KM。該型號屬外能源轉管炮,由7根剛性連接在一起的身管和炮尾組成,每根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閂,通過外部電機實現連續射擊。由於每根身管的工作時間重疊,所以它具有射速穩定、身管壽命長、可靠性高等特點。(另有可靠消息稱,170艦將安裝鐳射末端攔截系統,攔截方式為硬殺傷。)
主艦炮:單管100毫米艦炮。採用鐳射制導炮彈,射程37公里。 雷達:矩形波導相控陣雷達。
隱身:艦體結構隱身。(有消息說將來還有可能採用等離子隱身)
反潛:卡27或者卡28反潛直升機。卡―27採用了無尾槳的雙槳共軸式構型,旋翼系統由兩副全鉸接的三槳葉共軸反向旋轉的旋翼組成,旋翼直徑為15.9米,折疊時為4米,機寬4米。卡―27總長為ll.3米(無旋翼)和12.25米(折疊),高5.4米,動力裝置是兩台渦輪軸發動機,每台功率2257軸馬力。該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26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為2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6000米,最大航程800千米,續航時間4.5小時,機內最大有效載重4060千克,最大外掛載重5000千克。卡―27基本反潛型主要裝備有機頭下的360度搜索雷達、多普勒雷達、敵我識別器;平尾上的兩個雷達告警天線、後機身及其尾部的兩個電子支援措施的天線罩以及機身腹部的很長的武器艙,內裝聲納浮標、磁探僅、魚雷、深彈等。
《 本帖最後由 笨伯 於 2009-3-18 14:31 編輯 》
作者: tramoj 時間: 2009-3-19 13:44:33
"洛陽","漢陽"兩艦為美國"Mayo"級(亦稱"Benson"級)驅逐艦. "洛陽"艦原名"William S. Benson", 美軍編號"DD-421";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建造,1939年十一月十五日下水,1940年七月廿五日完工成軍;"漢陽"艦原名"Hilary P. Jones",美軍編號"DD-427";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建造,1939年十二月十四日下水,1940 年九月七日完工成軍. 兩艦於1954年二月廿六日在美國查爾斯敦海軍基地移交我國海軍,重新命名"洛陽"與"漢陽",編號為"14"與"15";首任艦長分別為張仁耀,俞柏生上校.
"咸陽","南陽"兩艦為美國"Gleaves"級驅逐艦. "咸陽"艦原名"Rodman",美軍編號"DD-456";美國Federal Shipbuilding & Dry Docking公司建造,1940年九月廿六日下水,1942年一月廿七日完工成軍;大戰結束前曾被改裝為快速掃雷艦,拆除第四座5吋砲加裝掃雷設備,編號DMS-21. 1955年七月八日在美國查爾斯敦海軍基地移交我國海軍,命名"咸陽",編號"16".
"南陽"艦原名"Plunkett",美軍編號"DD-431",與"咸陽"艦同廠建造;1940年三月九日下水,七月十六日完工成軍;1959年二月十六日在美國查爾斯敦海軍基地移交我國海軍做為"太平"艦被擊沉的軍援補充艦,我海軍將其重新命名為"南陽",編號"17".
四艦為我國首次自美國接收驅逐艦等級的軍艦,在我國海軍列為一級艦,艦長上校編階. 各艦以"陽"字號命名,以後成了接收美製驅逐艦命名的傳統;但其實"陽"字號當初本是為日本賠償驅逐艦而設之命名方式如:"丹陽","信陽","華陽","瀋陽","汾陽","衡陽","惠陽"等;四艦只是接續驅逐艦級的命名原則.
這四艘驅逐艦都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設計的驅逐艦,其中"Mayo"級生產了30艘,戰損3艘;"Gleaves"級是"Mayo"級的後續型,總共生產了66艘,戰損13艘. 她們比起後來吸取了太平洋戰爭寶貴實戰經驗而設計出的"Fletcher"級,無論性能與戰場存活度都要差上一截.
四艘雖分兩級其實規格極為類似,外觀最大差別在於"Mayo"級的煙囪是方柱型,而"Gleaves"級是圓型的(根部由四片弧形板構成底座),比對所附照片即可得知. 各艦服役後曾進行多項改裝,最明顯的是於1962年將原單支的主桅改成了三腳架式的桅桿,同時在其上換裝了較新式的AN/SPS-12型雷達.
"洛陽","漢陽"二艦("Mayo"級)長347.7呎,寬36呎,吃水18呎;標準排水量1,620噸,滿載2,575噸. 四座燃重油鍋爐,兩部高壓汽旋透賓主機雙軸推進,產生50,000匹軸馬力,最高速率34節,巡航15節. 乘員250人. 裝備四門單管5吋38倍徑砲塔(接收此二艦是我國海軍擁有此種封閉式砲塔5吋砲之開始),二組40公釐雙管機砲,六門20公釐單管機砲;反潛武器有兩組深水炸彈施放軌,四座K砲;1963年一月加裝刺蝟砲,1968年五月後加裝兩組三聯裝Mk32型魚雷發射管.
"咸陽","南陽"二艦("Gleaves"級)長348.2呎,寬36呎,吃水18呎;標準排水量1,700噸,滿載2,580噸. 四座燃重油鍋爐,兩部GE汽旋透賓主機雙軸推進,產生50,000匹軸馬力,最高速率34節,巡航15節. 乘員軍官37人,士官兵233人. 武器裝備與"洛陽","漢陽"艦類似,但多了兩座四聯裝40公釐機砲,故全艦共有八門40公釐砲. "咸陽"艦接收時艦尾少一門5吋砲於1963年補裝上.
"洛陽","漢陽"兩艦接收時台灣的海軍總司令是梁序昭. 梁是在台閩系的代表,閩系軍官向與當道不合,不過梁因有美國人的支持,方能連升兩級越過電雷派的黎玉璽坐上總司令寶座,美國人還送了這'兩艘國府海軍渴望已久的重要艦隻做為賀禮. 四艘"陽"字號艦在50年代真如國寶般是不輕易出動的,除少數幾次岸轟任務與平時的演習護航巡邏外,從未與敵艦艇接戰過.
各艦在70年代初期新的"陽"字號成軍後陸續除役("咸陽"於1972年,"南陽"於1973年,"洛陽"於1974年,"漢陽"於1975年除役). 除"咸陽"艦外其餘三艦在除役後都有新艦頂替原艦名及編號(各替代艦現仍在役,目前編號為在原編號前加一"9"字). 本來謠傳各艦透過美國的安排將要轉贈給越南海軍繼續使用,但越南在1975年即已陷共計劃應該並未實現.
四艦中命運最特別的該數「咸陽」艦,首先在1956年一月十四日方自美接艦回航時,在巴拿馬Balboa港即與一艘哥倫比亞軍艦碰撞艦尾受損,修復後方繼續航程返台;接著在1957年十一月十一日在白沙岬演習時與僚艦發生嚴重碰撞;最後又於1969年在馬祖因觸礁而損毀.
1969年在馬祖那次的事故,當時「咸陽」艦是跟在旗艦「昆陽」艦(DD-19)後做戰術操演以18節高速通過馬祖的一個水道,由於吃水較深的「昆陽」艦(Fletcher 級)已先通過,於是「咸陽」艦便放心跟進,不料船底的音鼓卻撞上了一塊名為八尺礁的岩磐,連帶龍骨都變了形. 為了此事,艦長李作Kuen被判了十年的軍法.
由於「咸陽」艦是跟隨旗艦「昆陽」的航向(據稱「昆陽」其實也曾擦撞礁岩,只是損傷不若「咸陽」艦嚴重),但「昆陽」艦的戴姓艦長悶不作聲,李艦長便一肩挑起了所有的責任,當然他在海軍的事業從此也就斷送了. 關於此事當年軍中曾有傳說最高當局為此至為震怒,曾下令要槍斃艦長,但因蔣夫人求情而改判徒刑;此說是否真實不得而知,只能姑妄聽之了.
「咸陽」艦拖回後停泊於左營港西南側碼頭,艦艏編號改為"1016"號充做練習艦使用;編制上並未除役,不過海軍從此未再派任艦長,只從兵器學校派了一位教官(金鑫中校)當副長. 70年代中期隸屬國防部的中國電影製片廠為拍攝電影「海軍突擊隊」(敘述「史102」號魚雷艇突襲「出雲」艦的故事;當時中影公司另一部「筧橋英烈傳」亦同時插花利用此艦拍攝),便將本艦以三夾板改裝為當年日本駐華艦隊旗艦「出雲」號,於拍攝炸燬後拆解. 海軍後來又自美方接收了一艘同級艦"DD-458 Macomb"號(原屬日本海上自衛隊"旗風"艦,1969年除役後交還美方)頂替,這艘新的「咸陽」艦於1972年十二月一日除役.
可能因「咸陽」艦服役過程的不順遂,在第二代「陽」字號成軍時,「咸陽」這個艦名就消失了. 到了1977年八月自美國接收的兩艘Gearing級驅逐艦:「開陽」(DD-786 Richard B. Anderson )與「朝陽」(DD-782 Rowan)分別承繼了"915"與"916"兩個編號 .
說來還真是邪門,當1977年八月廿二日這艘預定要編為"916"號的「朝陽」艦自美拖回台灣時,竟在台灣南部海岸擱淺沉沒了(海軍因此傳言「朝陽」艦諧音「遭殃」,當然出師不利了!),最後只剩下「開陽」艦一艘成軍;從此"916"或"16"這個編號再也沒有人願意使用了.
其實「咸陽」艦也有幸運的一面,1961年她代表我國海軍參加美國第三屆太平洋節,八月十五日自高雄啟航舊金山,從九月十九日太平洋節開幕開始一連開放八天供民眾華僑登艦參觀. 這是極少數我國軍艦自美接收回台後,還能再有機會駛返美國本土的;這也是當年唯一一次有在校的海軍官校校學生隨艦訪美的,49年班有十二位同學隨本艦赴美參加了此慶典.
由於「咸陽」艦的型式在當時已算是十分過時,停泊於舊金山碼頭開放給民眾參觀時,許多老美竟認不出這原是美國製造的軍艦,根據當年訪美的學生回憶,居然有老美問道:「這是貴國自製的軍艦嗎?」 同學們連聲回答:「是的!」
當年如國寶不輕易出動的四艘本級驅逐艦在1959年"四八敦睦艦隊"時竟然同時納編與峨嵋運油艦一同出訪琉球美海軍基地, 這在中華民國敦睦艦隊史也算是空前絕後的了.
請貼出圖片
黑色爵士~
《 本帖最後由 黑色爵士 於 2009-3-19 21:36 編輯 》
作者: sauare 時間: 2009-3-19 22:13:57 標題: 鸚鵡螺號核子動力潛艇(USS Nautilus SSN-571)
鸚鵡螺號核子動力潛艇(USS Nautilus SSN-571)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子動力潛艇.
經歷: 美國海軍
授權建造: 1951年,8月2日
龍骨安放: 1952年,6月14日
完工下水: 1954年,1月21日
服役: 1954年,9月30日
狀態: 保存作為博物館中
除名: 1980年,3月3日
相關諸元
排水量: 2980噸(空重)
3520噸(總重)
全長: 97.5公尺(320呎)
舷寬: 8.5公尺(28呎)
吃水深: 7.9公尺(26呎)
乘員: 軍官13人,船員92人
武裝: 6x 魚雷發射管
誕生
使用核能來作為船隻動力源的觀念,最早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的物理學家菲力普·艾貝爾森(Philip Abelson)開始鼓吹,他撰寫了世界上第一篇如何將核子反應爐裝置在潛艇中,以同時提供潛艇潛航時所需的推進力與電力之報告。在他的報告中提到可將潛艇用作一個飛彈發射台,等於是將潛艇的作用由戰術的攻擊用艦艇轉化為戰略武器載台。艾貝爾森的概念獲得了人稱「核動力海軍之父」(Father of the Nuclear Navy)的美國海軍上將海曼·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之支持,並促使美國國會在1951年7月批准一紙建造案,授權建造一艘核子動力潛艇。稍後在12月12日時美國海軍部(U.S. Navy Department)正式公告新建造的潛艇將編號為SSN-571,並命名為鸚鵡螺號。
鸚鵡螺號在服役之後並沒有立刻出海值勤,反而仍停靠在碼頭旁繼續進行建造與測試工作。直到1955年1月17日11時,它正式啟程出海,並且送出留名青史的一則訊息「以核子動力前進中」(Underway on nuclear power)。5月10日,它開始往南行駛進行暖車(shakedown),以完全潛航的方式自新倫敦(New London)航行到波多黎各的聖胡安(San Juan),其中有2,223公里(1,381英里)的航程是在不到90小時的時間中完成,打破那時潛艇最長潛航距離與最快持續潛航速度(至少持續1小時以上)的世界記錄。
在1955年到1957年間,鸚鵡螺號持續地被用在增加潛航速度與耐久的研究調查方面。其性能上的重大突破,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累積起來、原本非常有效的的反潛作戰程序變得過時無用。雷達與反潛機這些一度被認為是反潛利器的設施在面對一艘能持續以高速潛航,快速改變深度,又能待在水中非常久的潛艇,也顯得作用有限。
最後一張照片很酷.開到紐約.
作者: ct730d 時間: 2009-3-20 17:47:16
地平線級防空巡防艦
八聯裝Sylver A-50垂直發射器*6
MU-90魚雷
MM-40 Block3增程型飛魚反艦/陸攻飛彈
NH-90
EH-101
法稱之為 Forbin class
義稱之為 Andrea Doria class
建造者/使用國 法國/義大利
尺寸(公尺) 長152.87 寬20.3 吃水5.4
排水量(ton ) 標準 5600 滿載 6635
GE/Fiat Avio LM-2500 + 燃氣渦輪 * 2/62560
SEMT Pielstick 12 PA6 STC柴油機 * 2/11750
艦首推進器*1
航速(節) 29
續航力(海浬) 7000/18節 3500/25節
偵測/反制系統
EMPAR G 頻 3D 相位陣列雷達*1
A.對空偵測距離:180km(戰機大小目標);40km(飛彈大小目標);23km(低空掠海來襲飛彈)
B.多目標攔截能力:偵測300個空中目標,同時追蹤其中168個,以ASTER防空飛彈同步攻擊其中12個。
S-1850M 3D 對空搜索雷達*1
長程搜索雷達.最大偵測距離:400km以上
DRBN-38 平面搜索雷達*1
SPN-753 I 頻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2
DIBV-2A VMB 紅外線偵測系統
電子反制系統
電子支援系統
通訊干擾系統
NGDS 干擾絲/熱焰彈發射器*2
SLAT 整合式魚雷防禦系統
艦載武裝
超級快速型 OTO-Breda 76mm 62 倍徑快砲*2/(法國)/3(義大利)
使用匿蹤構型砲塔,雷達截面積號稱下降100%,最高射速120發/分以上,增程導引彈藥目前正在研發中。
八聯裝 Sylver A-50 垂直發射器 * 6
管數 48,裝備 Aster-15 短程防空飛彈 16 枚,Aster-30 區域防空飛彈 32 枚
預計配備ASTER-15近程防空/點防禦飛彈16枚,主動雷達尋標器終端導引,最高時速3馬赫,有效射程3~40km,有效射高約10km,彈體最大運動性能約62G,可在12~15km處攔截高機動戰機,7~10km處反制掠海反艦飛彈。ASTER-30中長程區域防空飛彈32枚,主動雷達尋標器終端導引,最高時速4.2馬赫,有效射程3~120km,有效射高約20km,彈體最大運動性能約62G,據稱擁有攔截1000km級彈道飛彈潛力。
固定式 324 mm Plessey STWS MK2 魚雷發射器*4 (使用MU-90魚雷)
配備Mu-90輕型魚雷,最高時速50節,有效射程約11km,有效攻擊深度:≧900公尺
四聯裝 MM-40 Block2 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2(法國)
飛魚MM-40 Block II 最高時速0.93M,最大射程70km,2010年以後可能換裝為2.2~2.8馬赫級,最大射程150~200km的ANF超音速反艦飛彈
四聯裝 MK-42 奧圖瑪 Mk.3 反艦飛彈發射器*2(義大利)
奧圖馬Mk3 的最高時速則約為0.9M,最大射程則為180km以上。
20mm Mod F2 機砲*2(法國)
KBA 25mm 機砲*2(義大利)
六聯裝 SADRAL PDMS 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2(法國)
各配備六枚西北風飛彈,最高時速2.2~2.6M,反定翼機有效射程:6km;反直昇機有效射程:4km。
艦載機 NFH-90 或 AS-565 反潛直昇機*1(法國)
EH-101 反潛直昇機*1(義大利)
《 本帖最後由 ct730d 於 2009-3-20 19:14 編輯 》
作者: abp123 時間: 2009-3-21 11:11:11
海軍艦艇大賞好強喔第一參觀軍事討論區就看到到這麼多的軍艦好幸福喔
作者: 殺手無名 時間: 2009-3-23 22:00:59
“格拉夫﹒齊柏林”號GRAF ZEPPELIN
1935年,德國決定建造一艘航空母艦,次年正式幵工後進展順利,於1938年12月8日下水。德國首次設計航空母艦缺乏經驗,采用了許多別國的設計,該艦火力很強,以抵御水面艦艇的攻擊。
主機功率大,航速快。飛行甲板有薄裝甲可以防彈片,機庫甲板的裝甲較厚,水線部分裝甲為102毫米。二戰期間,因德國突擊建造潛艇,而中斷了這艘航母的後期工程。1942年曾復工,後又再次下馬,始終未能竣工。1945年為免於落入蘇聯而自沉。蘇聯打撈後,在拖往蘇聯途中觸雷沉沒。後再度撈起拖航到列寧格勒,經詳細研究後,將其解體。
此外,德國還幵工了該艦的姐妹艦,因種種原因,1940年在船體上解體。1942年把正在建造的“扎特裡茲”號重巡洋艦改為航空母艦,工程斷斷續續直到1945年也未竣工。
標准排水量:24500噸
武備: 雙管158毫米炮8座,雙管105毫米炮6座,雙管37毫米炮11座,單管20毫米炮7座
滿載排水量:31367噸
總長:262.5米
動力:蒸汽輪機,200000馬力
寬:31.5米(水線)
航速:34節
吃水:8.5米(滿載)
續航力:8000海裡/19節
飛行甲板:長240米,寬27米
艦員:1760名
載機:戰鬥機12架,攻擊機30架
作者: 風乘騎俠 時間: 2009-3-23 22:10:49 標題: 丹麥多功能支援艦〈 Absalon class〉
丹麥多功能支援艦〈 Absalon class〉
該艦長137米,滿載排水量6300噸,舷號為L16,其姊妹艦舷號為L17,它們將成為丹麥皇家海軍迄今為止服役過的最大的艦艇。這兩艘艦艇造價3.34億美元,它們將滿足丹麥皇家海軍對大型多用途艦的需求,可執行指揮、後勤支援和有限的海運任務。
作者: 狠將奇兵 時間: 2009-3-23 22:35:38 標題: LVTP5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