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承蒙「人壽保險管理學會LIMI」的贊助,我參加了10月16~19日在「北京市」舉行的「第五屆亞洲保險醫學研討會」,為了感謝「管理學會」的厚愛,我選擇「科隆再保公司」Mr. Andres Webersinke的這一篇「絕對需要」的「塑身再造」-透視「重大疾病險商品」的「未來」Necessary Reformation – The future of Dread Disease Product,將「演講者」的論述、以及所提供的「資料」,再加上本人對「重大疾病險」的一些「淺見」、整理、編譯成本文,我必須不嫌累贅地再次聲明:「本文」絕對不是提供「答案」,只希望有如丟入湖水裡的「小石頭」、能夠激起些許「討論的漣漪」,還望各位先賢不吝指正,謝謝!
2000年「歐洲心臟協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和「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針對「心肌梗塞重新定義Re-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議題,經過詳細討論之後得到「共識」,認為「心肌梗塞」的「診斷」、應該採用「敏感性」和「特異性」都比較高的「生物化學指標」;也就是「Troponin」和「CK-MB」;因此、當「醫學界」普遍採用這項「建議」、來「診療」罹患有「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ute coronary syndrome」的「病人」時,有非常多的「病人」都會被提早認定罹患有「心肌梗塞」,這些「病人」如果依據197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頒佈的「心肌梗塞定義」來做「診斷」,其實是被歸類於「狹心症(心絞痛)」而以,從下列「表格資料」可以明確的看到:「心肌梗塞」的「罹患率」、也因此而提高了大約「30-40 %」。
「醫學雜誌≡心臟」於2004年登載的另一篇文章(2004;90:603-609),是由「英國心臟科學會」的「心肌梗塞研究小組」British Cardiac Society Working Group on the definition of MI所做的研究,「研究對象」是804位因為「急性冠狀動脈症狀」而「住院治療」的「病人」,分析他們的「Troponinn T」和「CK」的「檢驗值」,「研究結果」顯示:當「界定值」設定在「Tn T>1.0 ng/ml」和「CK>400 U/L」時,「併發症」的「發生率」幾乎「相同」,換句話說、其「準確度」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