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端午節的習俗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09-5-26 00:51:13     標題: 端午節的習俗

  周處(二四○─約二九九)的《風土記》記載著晉朝新興的端午節習俗有:「把艾草懸戶上,
踏百草、龍舟競渡」等。懸艾草就是為了禳毒,踏百草也就是後來稱為「鬥百草」的遊戲。而被視
為端午節特色的競渡習俗,也就是在這個時後出現的。

  按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競渡,俗為屈原投跳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記》中
並未確實記載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說顯然是受了傳說的影響。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籣節」,
荊楚一帶有採艾的習俗。

  宋朝的端午節物,比起歷代,更見精緻。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記
載:

  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團。紫蘇、菖蒲、木瓜
、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裏。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
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明朝以後,原本用來驅毒的五毒符,逐漸加入了裝飾的成分,成為婦女釵頭的裝飾。沉榜的《
宛署雜記》(一五九三年)第十七卷記載:「婦女畫蜈蚣、蛇、蝎、虎、蟾為五毒符,插釵頭」。
這一類的釵頭飾,在清朝江南一帶稱之為「健人」或「豆娘」。

  明朝在北京一帶,以端午節為「女兒節」。《宛署雜記》第十七卷記載:「宛俗自五月初一到
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所以稱為女兒節」這個習俗好像只有在北京看見
。佩掛香囊是端午節的民俗之一,閏中的兒女在這一天都要佩戴香囊。香囊又有「香包」、「馨香
」。

  其實只要聯想端午節的習俗,就可發現去毒、逐疫原,就是主要意義;端午,也是端五,古稱
重五,這是日月重疊的設計;端午,又稱端陽,午與陽都有取於陽漸盛,可辟陰邪。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