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各國端午節起源 [列印本頁]

作者: ㄚken    時間: 2009-5-31 00:53:28     標題: 各國端午節起源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屬中華文化圈重要的傳統節日。

起源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裡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為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

另外一種說法,學者聞一多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裏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民國28年,對日抗戰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

在江南端午節是一個潮濕酷熱的季節,這時百種毒蟲開始滋生,從醫學角度來說要吃雄黃酒來避邪。

名稱來源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

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鍾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1>懸鍾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鍾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2>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3>賽龍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其實古代競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陽也有,後來才以端午為主)
4>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5>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6>吃餾米:在部分晉語地區盛行,餾米即黃米(黍)蒸制的米飯。
7>游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8>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9>寫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10>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意義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秋瑾的就義。

傳播
很多亞洲國家或地區也有端午節,但是各地的傳統習俗各不相同。

中國大陸
中國南方地區端午節習俗保存較完善,也較北方地區氣氛濃厚,各地紛紛舉辦各種規模的賽龍舟活動,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雖然不一定代表端午節本身的紀念屈原的意義,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都不知道它代表的含義。但這種習俗一直保留著。

自2008年開始,端午節在中國大陸地區也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按規定放假一天。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湖北秭歸「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西塞神舟會」賽龍舟,湖南「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祭伍子胥的「蘇州端午習俗」,就是中國大陸長江流域三個省份當地人民慶祝端午節時的習俗。

台灣
台灣端午節習俗與中國大陸南方相似,但略有不同。台灣俗稱為「五月節」,中國大陸北方地區也叫五月節。是台灣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之一。在滿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

端午節是台灣的法定假日之一,依規定放假一天。

日本
男人游泳,女人洗頭。由於不再採用農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於每年陽曆5月5日,在日語中「菖蒲」和「尚武」是諧音,因此日本端午節又漸漸地變成了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兒童日(男孩節),是法定的公眾假期。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豎鯉魚旗是希望孩子像鯉魚那樣健康成長,有中國「鯉躍龍門」的意思。從下面看鯉魚旗,浮現在藍天下的鯉魚很像在水中健壯地游。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會食用日本粽和柏餅。


韓國-江陵端午祭
朝鮮半島在人類學和歷史來說,都和中國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朝鮮半島各地民族可能與中國各地曾經以相同的方式慶祝端午節。不過,當這些人民散居在朝鮮半島各地,他們各自都把端午節本土化,並以各自的名字稱呼這個慶典,例如: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戌衣日、水瀨日等。這些慶典,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例如,已在200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韓國江陵端午祭,就是江原道江陵市當地人民慶祝傳統上慶祝端午節時的習俗。

假日
把端午列為公眾假期的地區有:中華民國(臺灣)、中國大陸(2008年開始)、香港、澳門、以及日本(公曆5月5日,稱為「兒童之日」)。
================================================================
端午節雖不外乎吃粽子/滑龍舟/立蛋/祭拜種種的禮俗禮節!但對每個人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文化資產!因為這文化是屬於我們的「根」!而這文化亦代表了一個國家更代表了一個重要的資源!能飲食思源更能發揚其文化的優點/特色/更是我們需要能已傳承~傳承我們文化的「起源」

《 本帖最後由 ㄚken 於 2009-5-31 01:01 編輯 》
作者: leroy_cic    時間: 2009-6-2 21:30:33     標題: 『端午佳節慶團圓』

我注意到了一件事 !
-->把端午列為公眾假期的地區有:中華民國(臺灣)、中國大陸(2008年開始)、香港、澳門、以及日本

都是東方人呢。
而且古代還是一家親的血脈族裔
像菲律賓人和泰國就不是中國出產。
古代紀念的意義,或許是讓我們不忘根不忘本。
慶祝端午節的習慣,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這一代要傳給下一代,繼續盡我們的所能傳承下去。
作者: 冰琉塵    時間: 2010-4-18 21:10:18

您回覆,我加分


端午節一直以來一直是我國的重大節慶之一
除了會吃粽子外
還會舉行划龍舟的比賽
從小冰認識端午節以來
幾乎每年台灣都會舉辦划龍舟比賽
也都會邀請國外好手來參加呢
比賽過程時在是令人血脈噴張阿
既刺激 又緊張的
一般觀念 端午節的由來都是說為了紀念屈原
沒想到除了屈原之外
還有好幾個典故呢
實在是受益良多阿
作者: lovebaby99    時間: 2010-4-18 21:17:58

[您回覆,我加分]
說到端午節…已經被那個不要臉的國家註冊去了
這不是想要筆戰…沒辦法 因為真的很過份…
小時候還蠻喜歡端午節的
現在也是啦 祇是現在已經感受不出那種以前的氣息了
也希望像一樓大大說的 要一直傳下去
不過沒記錯的話 端午節應該也是中國的三大節日之一吧
吃粽子是人生一大享受

作者: 翔風鷲    時間: 2010-4-18 21:26:18     標題: 您回覆,我加分

端午節,不就是傳說中那個可以吃粽子吃到吐的節日嗎

一年就這麼幾天可以不怕肥死給他狂吃

雖然糯米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但是又沒有說要照三餐吃

只是過個癮應該是無傷大雅,端午節的說法本來就有很多種

之前針對此節日做專題報告時才曉得分的如此多種類

不管是被那個國家註冊去用了,咱們照樣划龍舟吞粽子

歷史背後的典故不要忘,該做的事也不要忘

端午節~好日子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