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鼓聲若響] 哨角隊<5p>
[列印本頁]
作者:
sccot
時間:
2009-7-26 07:13:52
標題:
[鼓聲若響] 哨角隊<5p>
相傳哨角的由來是黃帝所設,當時十三省按君出巡,鑼聲十三響, 哨角吹,代表「遊縣吃縣, 遊府吃府」,最早只有兩支,後來逐年增加。
整個隊伍前方有三面旗幟、兩面鑼、其餘為L型的哨角(號頭)和直式的哨角所組成,哨角必須是雙數。哨角必須依鑼聲的指示而吹奏,平常鑼聲單擊十一下,連續兩下,則吹奏,遇墓地或喪家時則必須敲快鑼,哨角吹,則代表呼喚兵將近身保護、驅趕邪魔之意。原本哨角隊吹奏必須和馬頭鑼配合,後來哨角隊增加了鑼鼓陣,才改聽其指揮,而哨角鑼鼓陣的成員最早是僱用的,後來才自行組隊,男女皆可。
哨角的音階十分獨特低沉,其任務在開路驅邪,宣示主神即將到來,並帶有威嚴之意,吹奏時須將哨角平舉,而後上抬再降下,必須運用丹田之力,胡亂猛吹是不行的。在廟會陣頭常見的哨角,即必須擔任護駕的隊伍,因為哨角有避邪和去陰及淨化作用,在鑾駕前導讓不淨之物消失,免冒犯神威,繞境得以平安。
其馬頭鑼敲打也依古代帝后規制敲打,以先九後四的禮數
哨角是以黃銅鑄造,長四台尺八寸,為便於攜帶,以兩節伸縮,縮起來為兩台尺四寸。北港哨角異於他處在於所使用的發音,像大家熟知的鹿港天后宮哨角或大甲鎮瀾宮的哨角,吹出來的只有高、低兩音,北港震威團能吹出五個音,相當西樂中的DO、MI、SO、高音的DO、及低音的SO;前三音各吹八拍,第四音高音的DO吹十二拍以示雄威,第五音低音的SO吹六拍後收音。而馬頭鑼的敲法,在帝制時期有帝王公卿之分,在地方以官階高低有別,迎神賽會也以神明位階而有所不同,媽祖因受封為天后,因此採用帝后的規制:先敲九下,再連四下,敲完鑼後吹哨角,如此反覆運用;一般王爺則敲七下連四下,再吹哨角五聲。哨角是於馬頭鑼打完後接著吹,因此指揮的是馬頭鑼。
作者:
阿文ㄟ
時間:
2009-7-28 21:50:55
標題:
回覆 #1 happy6258 的帖子
[陣頭逗鬧熱]
哨角隊,常見於大甲媽祖陣頭中,
但不止大甲媽祖的遶境,在其他的廟宇活動中亦常看見。
只是常見的哨角隊,都是在主神為天上聖母的廟會居多。
讓人會誤以為只有天上聖母的陣頭中,才能出現哨角隊。
作者:
0809
時間:
2009-7-29 03:06:13
[陣頭逗鬧熱]
哨角隊在大甲媽祖來時,真的是超震撼的,那種聲音,加上新港媽祖的哨角隊,那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感動,而那單一的聲音,由幾十個人一起吹奏出來的聲音,氣質中帶有貴氣的感覺
哨角隊不止大甲媽祖的遶境,在其他的廟宇活動中亦常看見。只是因為大甲媽祖的遶境而聲名遠播
作者:
way5520
時間:
2009-7-30 22:22:07
[陣頭逗鬧熱]哨角是以黃銅鑄造,長四台尺八寸,為便於攜帶,以兩節伸縮,縮起來為兩台尺四寸。在帝制時期有帝王公卿之分,在地方以官階高低有別,迎神賽會也以神明位階而有所不同,媽祖因受封為天后,因此採用帝后的規制:先敲九下,再連四下,敲完鑼後吹哨角,如此反覆運用;一般王爺則敲七下連四下,再吹哨角五聲。哨角是於馬頭鑼打完後接著吹,因此指揮的是馬頭鑼。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